引导孩子思考后果,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芙芙坐在沙发上,一直盯着某个方向发呆,妈妈和她说话,她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当妈妈再次提高了声音问她的时候,她才“啊”的一声回过神来。
“怎么在发呆啊?想什么呢?”妈妈关切地问道。
“妈妈,我今天把好朋友贝贝惹哭了。”芙芙呜咽地说道,“贝贝会不会以后都不理我了,不和我玩了?”
“发生什么事情了?你们吵架了吗?”妈妈问。
“今天我正和贝贝一起玩芭比娃娃,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可是我不想让她玩我的芭比娃娃,就让她走开。可是贝贝很喜欢那个小朋友,拉着小朋友过来一起玩。我很生气,就从那个小朋友的手里抢回了芭比娃娃,然后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还说以后再也不想跟贝贝玩了,后来贝贝就哭了起来……”芙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哦,原来是这样啊。”妈妈说道,“那你现在是不是很后悔当时那样做呢?”
“嗯。即便我不想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应该冲着贝贝发脾气,还说出那样的话,贝贝一定生气极了!”芙芙懊悔地说。
妈妈问道:“那你想要和贝贝道歉吗?”
芙芙点头说:“嗯,可是她会原谅我吗?”
妈妈摸摸芙芙的头,安慰说:“会的。”
芙芙脸上有了微笑:“真的吗?”
妈妈说:“知错能改,你的好朋友也一定会谅解的。但是,记住下次说话做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好吗?”
芙芙连连点头,大声说:“嗯,我一定会注意的。”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孩子说话做事有礼貌,注意场合,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说话办事前要思考后果。具体怎么做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孩子言行要礼貌。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举止礼貌,对人和善、彬彬有礼,说话温和、语气委婉,这样孩子自然而然能从家长身上学会用亲切、委婉的语气和他人说话,行动做事也都会很有礼貌,不会做出出格的行为。
2.告诉孩子说话办事前要思考后果。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我们说的话、做的事都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影响,所以在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样说会不会影响到别人,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说出的话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那就不说出口;如果做的事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那就坚决不做。
3.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说了不礼貌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向他人表示诚恳的歉意,请对方原谅,并尽量弥补因此而造成的伤害;如果做了冲动的事,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吸取教训,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做冲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