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分享的孩子更受欢迎
学会与人分享是社会情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孩子懂得分享,他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一个孩子不懂得分享,就很难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懂分享的孩子更受大家喜欢,容易交到朋友;不懂分享的孩子则不容易交到朋友。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妈妈带着小洁到公园玩。小洁和妈妈坐在铺好的垫子上,打开装零食的包,拿出饼干、薯片、小面包,还有果冻、酸奶和饮料,开始享用着各种美味的零食。
这时候,几个小朋友走了过来,他们看着正在吃薯片的小洁。妈妈对小洁说:“小洁,小朋友们也想尝一尝你的薯片,你能分一些给小朋友们吗?”谁知小洁赶紧把薯片捂得紧紧的,藏到身后。妈妈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小洁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的薯片,我不要分给他们吃。”小朋友们见状,都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小洁吃饱了。她看到有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玩得很开心。小洁跑过去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是小朋友们不想跟她一起玩,因为她都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零食。小洁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找妈妈。
妈妈说:“你看,你不想跟别人分享零食,小朋友们也不想跟你分享快乐。”小洁懊悔地低着头。这时小朋友们玩累了,打算停下来歇一歇。妈妈又问小洁:“现在你愿意把零食分给小朋友们吗?”小洁捧着零食,热情地把零食分享给每个小朋友,并说:“我们一起吃吧!”小朋友们也接纳了小洁。
孩子的内心都很单纯,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自私和无私,也不懂得自私会带来多少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抓住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机会,让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孩子才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益处。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家长参考:
1.让孩子知道分享是有意义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没有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不知道分享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画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别的小朋友看了这本画册,你们就可以一起交流了,这样你就能知道别人的想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当孩子体会到与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时,自然也就愿意去做了。
2.给孩子创造与人分享的机会。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可以让孩子跟邻居的孩子分享,或请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给孩子创造与人分享的机会;如果孩子有兄弟或姐妹,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分享,互相照顾。
3.及时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因为自己的分享行为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会继续保持这一行为的动力。比如,孩子回家后跟妈妈说“今天同学忘记带课本了,我跟他一起用我的课本”,这时候妈妈就要表扬孩子。
4.鼓励孩子的交换行为。孩子拿自己最喜欢的零食换来了小朋友的画册或玩具,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交换和分享的益处。当下次有小朋友拿着东西来和孩子交换和分享时,要鼓励孩子积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