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因为我们知道,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总是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常常情绪不稳定,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郁郁寡欢。
紫苏是家里的“小公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贝,十分宠爱。现在紫苏上一年级了,家人从来没有责备过她,生怕她受一点点委屈。
这天,紫苏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气哼哼地把书包丢在一边,然后哇哇大哭起来,妈妈问她怎么了,她哭喊着说:“我不想上学了!老师太讨厌了!”妈妈一听,这还得了,赶紧又是安慰又是哄的,终于把紫苏哄得不哭了,紫苏这才缓缓道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紫苏在同学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把同学惹哭了,老师知道情况后让紫苏向同学道歉,谁知紫苏就是不肯,还觉得自己被老师批评特别委屈、特别没面子。
爸爸妈妈商量了一番,觉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想要借此给孩子上一课。于是等到紫苏情绪好的时候,爸爸问紫苏:“如果有人在你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你会不会生气?”紫苏想都没想地说:“会!”爸爸继续问:“那老师要求你向同学道歉,你觉得对吗?”紫苏支支吾吾地说:“老师做的是对的。”爸爸又说:“我们去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好吗?”紫苏想了想,说:“好。我下次不乱生气了,也不乱发脾气了。”
紫苏被老师批评了就觉得很委屈、没面子,其实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的表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孩子因为爸妈的责骂,一气之下产生离家出走的想法;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及格或者成绩总是不理想就郁郁寡欢、灰心泄气;孩子遇到小小的失利就患上抑郁症。这些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典型表现,可想而知这样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心态,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经历困难,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难题,让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比如让孩子独立去做有挑战的事情,孩子不仅能从中学到知识、获取经验,还能培养更多的信心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
2.让孩子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由压力把自己打倒,要看到相对积极的一面,重塑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困难,走出困境。比如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气馁,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代表什么,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是件好事情,因为只有不断发现错误才能及时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教孩子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当孩子遇到不可避免的失败时,要让孩子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失败已成事实不可改变,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正视失败,让自己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重新面对和接受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