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发生争执,要懂退一步的道理
健健看到小区花园里的秋千,就兴冲冲地跑过去,坐在秋千上开始来回荡着玩。这时,几个小朋友也跑了过来,一把抓住秋千绳,让秋千停了下来。健健正要问,就被一个小朋友从秋千上拽了下来,一边拽还一边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先发现的,我刚才去喊小朋友过来玩,就被你占了。你下来,让我们先玩!”健健有点儿生气,本来想跟他们理论一下,但是想到妈妈之前说的“遇到问题不能冲动,要想办法理智地解决”,于是健健说:“那好吧,但是是我先坐在秋千上的,每个小朋友轮流玩一遍后接着要轮到我玩。”小朋友们想了想,说:“行!”
就这样小朋友们快乐地玩了起来。
健健回到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健健说:“你做得真棒!”健健还说:“多亏了妈妈以前教给我的方法,遇事冷静不冲动,我才想到和小朋友轮流玩的。”妈妈对健健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说:“你很聪明,遇到这样的事情,跟人家争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影响心情,不如双方各退一步,大家都能很愉快地玩。”健健连连点头。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矛盾发生时,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必然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双方都能懂得退一步的道理,那么事情就简单了,问题和矛盾也很容易化解了。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告诉他们懂得退一步、互相理解的道理。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比如家长给孩子讲两只小羊过河的故事:
小白羊和小黑羊同时走到独木桥上,小白羊不肯退回去给小黑羊让路,小黑羊也不愿意退回去给小白羊让路,结果两只小羊在独木桥上顶顶撞撞,最后扑通一声,两只小羊都掉进了河里。
故事虽然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如果其中一只小羊能退几步路,让另一只小羊先过河,就不会有最后双双掉下河的结果了。孩子听完故事能够得到启发,当自己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的时候,就会想到两只小羊过河的故事,于是采取退一步的方法,让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除了讲故事引发思考的方法,家长还能用哪些方法引导孩子懂得退一步的道理呢?
1.培养孩子有原则的宽容的做事态度。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遇到与人有争议的事情时,在不破坏原则的前提下,要宽容处事,孩子耳濡目染也能学会用坚持原则、适度宽容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2.教给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遇到争执不休的事情时,不妨先退一步,让自己从事件中跳出来,有冷静想办法的时间,等想到合理的办法再去解决问题,事情就迎刃而解了。等事情解决后,对比好的结果和“退一步”,会发现“先退让”也并不吃亏。
3.让孩子学会与人商量的技巧。与人产生分歧时,商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仅关系结果的好坏,也能考验人的情商。家长要教给孩子和他人商量时所用的口吻,要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说,然后提出可行的建议供讨论,秉持公正的态度为自己争取,这样才能让事情取得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