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在象棋表演队

他依然在象棋表演队

胡荣华和著名以及知名棋手交往中,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人物——象棋名手徐大庆。

是窦国柱把胡荣华带到了城隍庙的春风得意楼,在春风得意楼,胡荣华认识了徐大庆。徐大庆是上海名手,曾获上海市赛第7名。胡荣华曾经在1956年出版的广东《象棋》双月刊的总第3期上,看到过徐大庆先走五八炮胜王尊骥的精彩对局。徐大庆除了热情指导胡荣华下棋,还经常带胡荣华去大世界游乐场、淮海公园茶室等棋手聚集之处。因为徐大庆,胡荣华得以在那个阶段,与何顺安、朱剑秋、徐天利、李义庭等人过招。徐大庆对当时的胡荣华,有推窗望月之功。

从1954年开始,上海对象棋名手进行了整合。

整合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进入上海市文史馆。谢侠逊、窦国柱先生成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窦国柱后来担任徐汇区象棋队教练。

第二层是区象棋队教练。屠景明任静安区象棋队教练,韩文荣任杨浦区象棋队教练,许立勋任长宁区象棋队教练。当教练意味着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第三层是徐大庆、陈昌荣、李武尚等棋手。第三层其实就是政府不管。

第三层其实早就存在,那就是上海象棋表演队。朱剑秋和徐大庆都在表演队里,徐大庆还是象棋表演队队长。

第三层棋手的水平,不比第二层差,但因为解放前的政治问题,没有被收编。所谓的政治问题,绝大部分是子虚乌有,是那种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奇谈怪论,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

当然,这个定义必须把李武尚排除在外。

1904年出生的李武尚,上一个世纪的中期称雄上海棋坛。李武尚因“门徒”众多,加之“审棋心细如发、行棋变化多端”,尤其擅长下让子棋,还精于歪门邪道的心理战,所以被棋界形象地称为“白莲教主”。1949年之前,他曾受聘任《文汇报》象棋专栏主编,还在警察局当密探。所有的这一切,更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

第三层的棋手,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怎么生活呢?有道是蟹有蟹路,虾有虾路。于是乎,第三层的棋手就继续在城隍庙得意楼等地方举行大象棋表演抑或下指导棋,或者自己在钢板上刻蜡纸然后油印手抄象棋书,卖钱来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