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乐山,风光难再现
兵败乐山,风光难再现
1979年12月上旬,胡荣华携“十连霸”的余威,代表中国参加了首届“亚洲杯”象棋赛。除中国外参赛队还有8个,他们是菲律宾队、新加坡队、泰国队、马来西亚的东队和西队,还有香港队、澳门队、印度尼西亚队。
“十连霸”在比赛中所向披靡,仅和了1盘,其余全胜。为中国队取得冠军立下了头功。比赛归来之后,胡荣华是誉满神州。
1980年的全国象棋比赛开始了。
1980年的比赛,实行了一些改革,采取的是联赛制。具体规定是:每组前4名共12人为甲组棋手,每组5至8名共12人为乙组棋手,每组9至12名共12人为丙组棋手,其余的即遭淘汰,没有资格角逐下半年的联赛。联赛为升降级制,每组的前3名和后3名进行升降。
在去乐山的轮渡上,胡荣华遇见了聂卫平。一个是中国象棋的“十连霸”,一个是围棋的“四连冠”。两位棋王早已是一见如故。
有棋手打趣地问:“你们俩一个是‘十连霸’,一个是‘四连冠’,这一次还能蝉联冠军吗?”
聂卫平表示乐观。这一年,聂卫平获得了首届“新体育”杯赛冠军和首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除此之外,在和日本九段高手的全部25局比赛中,聂卫平胜16局和2局,负7局。荣获了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运动员。在来乐山之前,聂卫平在昆明又以全胜的战绩取得“云子赛”冠军。聂卫平觉得自己的棋艺似乎到了顶峰状态,有冠军非我莫属的感觉。
胡荣华当然是信心满怀。垄断春秋已经20年,在全国比赛中,虽然是风险常有,但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胡荣华不相信有人把他从冠军宝座上拉下来!毕竟,他只有35岁,漫漫长路,还远远没到尽头。
胡荣华不知道,他已经成为全国象棋高手的众矢之的:出版社大量出版了他的棋谱,湖南湘潭出版社还把他十连冠期间的所有对局汇集成册,发行全国。
船行水上,胡荣华和聂卫平都感到闲来无事。于是,两位泰斗就玩起了让子围棋和象棋。
乐山的全国棋类比赛赛场,设在凌云寺的东坡楼。凌云寺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乐山大佛”更是闻名中外。
乐山的佛味,胡荣华并不陌生。从小,他就置身于佛味中。乐山的佛味,让胡荣华想到了吉安路271号。
来到乐山的当天晚上,胡荣华的两只脚上,因为乐山蚊子的厚爱,出现了一个个的红块。
第二天,胡荣华和徐天利等棋友一起去游览峨眉山。
清凉的佛教圣地,有青青的修竹遮蔽着太阳,还有淙淙的清泉陪伴。行走在山道上的胡荣华,尽享佛教圣地八月的清凉。
至半山时,已是中午。游完报国寺后,一行人在山腰里一家小饭店进餐。棋友们知道四川人爱吃辣,所以在点菜时声明菜里不要放辣。胡荣华却要求服务员在他的牛肉面里多放点辣和牛筋。棋友们见状调侃:“你怎么也成了四川人……”
灶头上飘来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胡荣华闻香感言:“吃了牛筋面,比赛起来就能下出牛筋棋。”
服务员送上了一杯酒和一小盘牛肉片。
胡荣华喜欢喝酒,算是有点酒量,虽然一喝酒就上头。
酒之于胡荣华,不是为了一醉方休,也不是借酒消愁。作为一名棋手,酒可以使他的理性束缚减弱,酒是让他神经得以松弛的一种神奇的所在。
一杯酒下去了,酒又上头。
此时的胡荣华,看到山顶上飘过的紫气祥云,感到是吉祥之兆。这个时候,胡荣华突然想起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
可能和职业有关,棋手的物质欲都不太强。尽管只是一杯酒和一小盘牛肉片,但胡荣华已经感到是天上人间。
就在胡荣华飘飘欲仙时,服务员端上了牛肉面。服务员注视着胡荣华的红脸,用典型的四川话对胡荣华说:“你不会喝酒。怎么还喝那么多?”
喝酒后的胡荣华难免气盛:“我怎么喝多了?不多啊?”服务员说:“怎么不多?你脸都红了!”
说到脸红,胡荣华来了兴致:“脸红好啊,脸红是关老爷嘛。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
旋即,胡荣华还用手在台角上砍了一下。
胡荣华脱口而出的“过五关斩六将”,是有意讨个口彩。那时候的全国个人赛,一共打11轮,5加6不是正好11吗?
年轻的川妹子不懂象棋,当然也不认识胡荣华。爽直泼辣的川妹子反应极快,她用她浓浓的川音接了一句:“关公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哈哈哈!”一旁棋友们大笑。
胡荣华脸上,罩上了一层阴云。吃完面后,他逸出小店。
走出小店后,胡荣华对同行的四川棋手陈新全说:“这位四川妹子好厉害,辣得我这顿饭‘味同嚼辣’。”
陈新全知道胡荣华对服务员的话犯疑,对胡荣华说:“她只是随便说说,不理她。”
风景秀丽的凌云山,处在大渡河、岷江、青衣江的汇合口。山上的凌云古寺,以71米高的巨大石雕佛像著称于世。中国象棋甲组联赛的赛场,设在凌云古寺里的东坡楼上。东坡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建筑是别具匠心。置身于东坡楼中,但见层台飞阁,檐牙高琢,雕梁画栋与绿树相映成趣。这一切,令胡荣华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比赛的第一天,胡荣华在东坡楼的大厅门口又遇到聂卫平。握手之间,心照不宣地互祝卫冕成功。
第一轮,胡荣华同杨官璘冤家路窄。
“杨老师好!”对于杨官璘,胡荣华一直满怀敬意。
“不敢做你老师了,你已经十连霸了,棋比我高嘛!”
两位德艺双馨的特级大师都非常谦虚。
从古代到民国到1960年,杨官璘是旧时代成就的集大成者,而1960年以后,胡荣华则是新时代的开山鼻祖和奠基人。延续多年的胡杨争霸,是中国象棋历史上一段精彩故事,也是人们永远关注的焦点。两位当代弈林高手之间每次交锋时绝妙的构思、独到的布局,都如珠聚玉盘,让人叹为观止。杨官璘已经失去冠军20年了。对于杨官璘而言,胡荣华又是终结他的冠军者。这一战,意义非同一般。
执红棋先走的胡荣华起手飞相,然后,很有信心地靠在了椅子上。飞相局是胡荣华开局中变化多端的一个,遥想当年,胡荣华飞相局的胜率,一度曾达到过百分之一百。对此,了然于胸的杨官璘是谨小慎微。杨官璘应以过宫炮固守阵地。双方着法绵密,外弛内紧。
16年前,杨官璘就曾经中过胡荣华飞相局的飞刀。这一次,杨官璘是步步为营层层设防。双方明争暗斗一个多小时,谁也不能派遣一兵一卒入侵对方阵地建立桥头堡。
一时间,胡荣华也奈何不了杨官璘。
局面冷着横飞,其间假象纷呈。密布机关的胡荣华卖了个破绽,巧弃七路兵,诱使杨官璘平车捉马然后驱边兵暗渡陈仓。不知是计的杨官璘兑车中套,眼看边炮劫数难逃,大惊失色。
杨官璘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几乎分析了所有的变化。经过精密计算,杨官璘知道在劫难逃。杨官璘无可奈何地拿起一匹马。杨官璘甫一落子,胡荣华马上就是一步挺兵。兵一离手,胡荣华大惊失色!本来,是要走兵旁边的那只炮。炮挪步后,下一步就可以瓮中捉鳖白吃杨官璘的死炮。
岂料胡荣华在瓮中捉鳖时,竟然鬼使神差地拿错了棋,让杨官璘的炮死里逃生。
就在那一瞬间,胡荣华是恍兮惚兮!
拿错了棋?这在胡荣华的棋艺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但那天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因为胡荣华拿错了一个子,错失良机,一盘本来应该拿下的棋却变成了和棋的局面。如果棋和了胡荣华也还能接受。但是,因为拿错子后让辛辛苦苦得来的大好形势付之东流,胡荣华摇头叹息心有不甘。
杨官璘见状,知道有机可乘,于是鸟尽弓藏。
因为大意失去了胜机,胡荣华一时是神不守舍。因为急躁,竟然跃马中伏。胡荣华苦思了54分钟,还是回天乏力。
一生谨慎的杨官璘,智擒一马后,见自己主帅山顶扎营,怕对杀下去主帅危险,于是主动迫使胡荣华兑子,形成马炮士象全对胡荣华的马兵单缺仕。
观众看到杨官璘化繁为简,一时感到有点莫名,担忧杨官璘因此错失良机。观众自然是难以看透其中的玄虚,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类残局,杨官璘早已拆透——马炮士象全必胜马兵单缺仕。
黄昏来临,双方封棋用餐。
饭后,有记者询问胡荣华这是一盘和棋吗?
此时的胡荣华目空一切,似乎还没有从棋局中走出来:“我输定了。”
记者寻根究底问输在何处?
胡荣华说:“只有马炮一方缺双象,马兵单缺仕才可以和。要知道,杨官璘对棋艺最大的贡献是让不能赢的残局变成能赢的残局。更何况,这是一个必胜残局。”
那边的广东队也在解拆,结论同胡荣华一致,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晚上挑灯续弈,极尽曲折之妙后,胡荣华的主帅绕城难逃。胡荣华只能是含笑认输。
离开现场后,胡荣华是茫茫然复又茫茫然:一盘唾手可得的棋下到和棋的局面。一分神,一盘可以下和的棋却又下输了。
象棋大师黄少龙在《象棋心战秘诀》一书中,对此局作了专门的评注:
1.相三进五 炮8平4
2.马八进七 马8进7
3.车九进一 马2进1
4.兵七进一 车9平8
5.马二进四 象3进5
6.车一平二 车8进4
7.炮二平三 车8进5
8.马四退二 卒7进1
9.兵九进一 炮2平3
10.车九平六 士4进5
11.马七进八 炮3退1
至此红方布局成功。黑方却不得不在逆境中苦斗。回顾1982年全国名手集训赛中,杨执后手过宫炮负于胡的飞相局后,自战评注认为“胡荣华的飞相局布局熟练,下子迅速,单在用时方面已经对我有很大的威胁”,确属互知底蕴之谈。
12.车六进三 车1平4
13.马二进四 炮3平4
14.车六平四 后炮平1
15.兵三进一 卒7进1
16.车四平三 马7退9
17.炮八平九……
胡的调虎离山之计。
17.……车4平2
18.兵七进一 卒3进1
19.兵九进一 马1退3
20.炮九平八 车2平4
21.兵九进一 炮4进6
至此,红方取得边兵渡河的局面优势。现在比较一下两位弈林宗师的棋风。
胡荣华棋风属“直感型”。他的局面直觉极为敏锐,大局判断力超群,喜欢干脆落地,向对手主动挑起复杂战斗,爽快中伴随着特有的狠劲。他下棋时总是不断地追求着效率最高的好棋。
杨官璘的棋风则属于“计算型”。他的特长是算度深长,常能走好“现在似乎不太好的困局——忍耐——待对手急躁——从容反击夺取主动”之类的棋局。一个棋手要具备杨官璘的棋风,首先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其次还要有周密、深远和严谨的计算能力。而这种棋风,非经多年艰苦的弈海沉浮的磨砺,难以形成。
22.马四进二 卒5进1
23.车三进二 车4进5
24.马八退七 车4退2
25.车三平六 马3进4
26.炮八进六 马9进8
27.兵九进一 炮1退1(图3)
图3
现在红方只要炮八进一关炮,但他却摸了兵。
28.兵九进一,炮1平3
和杨官璘的一盘棋,本来应该拿下的棋却变成了和棋的局面。如果棋和了胡荣华也还能接受。但是,因为拿错子后让辛辛苦苦得来的大好形势付之东流。
以往,胡荣华不太注意所谓赛前的预兆。这一次,他有点将信将疑。不管怎么说,饭店服务员“走麦城”一说已一语成谶。这么多年来,从来也没有过第一轮就输的先例,而且,是这样的输法。
半声夏鸟,偏唤愁人;旧红未退,新红又添。当天晚上,又有乐山的蚊子亲吻胡荣华的双脚。
从第二轮对阵柳大华开始,胡荣华连和三场。
胡荣华二战柳大华时,开局即短兵相接。因为柳大华是攻击型的棋手,所以胡荣华就以攻对攻抢先发难。胡荣华走出屏风马右横车的新颖布局,置中防于不顾,又故意露出虚虚空空的右翼,诱柳攻杀。谁料骁勇善战的柳大华一反常态,守中有攻,落子却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量。棋局虽然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但因为胡荣华是欲进有忧,欲取无道,只能是大子兑尽后偃旗息鼓。
胡荣华三战有同堂之谊的陈孝堃,因为着法细腻的陈孝堃无隙可击,苦战了4小时后,最后又成和局。
两无建树,握手言和。
四战有金钢不坏之身的全国亚军臧如意。虽然胡荣华施出浑身解数决斗,对局中杀机四伏。但还是被和为上计的臧如意一一化解,胡荣华又一次无功而返。
与胡荣华同命运的柳大华开杀戒了,可胡荣华仍然是暮色低沉。
四轮下来的结果,胡荣华仅得3分,排序第8。这样的成绩,争取前四已经不易,夺取冠军更是成了天方夜谭。
如同楚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次日,也就是第五轮,胡荣华碰到拦路虎胡远茂。胡远茂是老树着花,第一次参加全国赛,便进入甲组行列。老胡对小胡,老胡谋1分足矣,小胡则是要全取2分。二胡争斗,一个六师不出,一个倾巢而动。酣斗3个多小时后,胡远茂的小兵也没损一个。胡荣华见状,一时失神,虚火上头后炮送对方虎口,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五至八轮比赛,胡荣华2负1胜1和,和第一阶段一样只得3分。其中,第五轮、第七轮再次受挫。收获了出师20年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第六轮,胡荣华胜了言穆江,虽然增加了2分,但因为水涨船高,排序还是踏步不前。
第七轮,胡荣华后手迎战吕钦。吕钦走了一步拙中藏巧的“窝心马”,以后又妙用先弃后取之术,控制了全局。本来,胡荣华仍然有机会金钢之身不败。但因为前面耗时过多,导致后来用时紧张,纵然是天下第一高手,也只能是徒叹奈何。
第八轮,胡荣华和李来群在第24回合后斗无车棋,又是和棋。
这四盘棋,胡荣华只拿了3分,排序倒数二三。
眼见夺魁已不可能,连进入前六名也有危险。
胡荣华已经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但为时已晚!
最后三轮,胡荣华分别对徐天利、王嘉良和李曰纯,战绩是1负1和1胜又只得3分,结果名列第10。
这天,胡荣华在东坡楼的门口又和聂卫平不期而遇。谈起赛况,两人都摇头叹气。胡荣华谈起饭店里服务员“走麦城”一说。聂卫平说我原先对这次比赛信心十足,赛前也没有什么不良预兆,没想到第二轮对小将刘小光时马失前蹄。由于求胜心切,第四轮对浙江的小将马晓春,结果又输了一局。接下来,又输给了陈祖德。
胡荣华和聂卫平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一片秋山中的两位棋王,成了难疗的两位病客。
胡荣华和聂卫平在乐山的惨败,被列入1980年我国体育界十大新闻之一。各家报纸都用显著的版面作了报道。权威的《体育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是“胡荣华为何在乐山失利”。评论里写道:1980年8月24日至9月5日在四川乐山举行的全国棋类比赛中,连续爆出惊人的“冷门”,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男女六项冠军,有五项换了新人。曾经四联冠的聂卫平,连续受挫,被挤出前6名的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曾称雄于棋坛20年、十连冠的胡荣华一下子落到甲组第10名。按照这次联赛各组后3名降级的规定,明年胡荣华将降入乙组比赛。
1980年9月6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报纸都刊发了醒目标题的新闻:棋坛盟主易人,十届冠军胡荣华乐山失利,降入乙组。
对于胡荣华的失利,国内外棋坛人士多数感到惋惜。但是非议和责难,也随之而来。有的认为棋界去掉一“霸”,大快人心;有的断言,杨官璘38岁失去冠军,接近这个年龄的胡荣华,将成为第二个杨官璘。
在凌云寺71米高的大石佛旁,胡荣华俯瞰着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汇合处的汹涌波涛,心中一片茫然。
一群雁阵飞过,其声断于乐山之浦。
胡荣华沉重的心情,如惊寒的雁阵。
这个时候的胡荣华,又一次想起了吉安路271号:271啊271,难道,我只能止步于十连冠吗?
次日,胡荣华、王嘉良、徐天利和孟立国四位大师同游大佛寺。途中,与杨官璘不期而遇。然后,五位国手一起去“凌云阁”小酌。席间,王嘉良兴之所至,提议来一个“大佛寺五老谈棋”。
胡荣华闻之连连摆手,说不敢不敢!
徐天利知道胡荣华“不敢”二字的所指,便说:“你是60年代象棋界领军人物之一,又是十而连霸。这一次兵败乐山也算不了什么。今天的随意道来,明天就是孟立国笔下的一段象棋佳话。”
胡荣华想徐天利言之有理,于是,便侃侃而谈。胡荣华认为:“这一次失败,虽是意外,也是情理之中。都说我雄踞棋坛20年,此话是对也是不对。因为,那10年当中棋界是一个空白!如果没有这一段空白,棋界不知会涌现出多少人才。当今棋坛,若论功力和素养,柳大华可称一流。而李来群、陈孝坤、蒋志樑还有赵国荣和于幼华等棋手潜力也很大。再过几年,吕钦、徐天红和卜风波等年轻棋手都会揭竿而起……就拿老徐来说……”
这个时候,徐天利插话:“我们这次发挥得比较好,一是要感谢杨官璘和胡荣华,二是要感谢胡远茂。”
王嘉良诧异地问徐天利:“为什么这么说?”
徐天利回道:“胡杨相争,众人得利!老杨胜了小胡,才导致小胡失常:小胡对前六名丢了7分,老杨丢了8分。而我们前六名之间,除了陈孝坤多胜两局外,柳大华、李来群等人竟无一人赚分,这也反映了我们之间的水平差异不大。”
王嘉良又问:“为什么要感谢胡远茂?”
徐天利说胡远茂对前六名5负1胜得2分,对后六名5胜1和得9分。这后六名不都是他拖下来的吗?
听徐天利这么一解释,大家是恍然大悟:新盟主柳大华的勇攀高峰有目共睹,但绝不可低估他在争打江山时胡远茂的鼎力。
胡远茂原籍湖北孝感,武汉自行车厂职工,那年44岁。胡远茂幼龄习弈,棋历颇长。1978年、1979年曾连获武汉市冠军。1974年以湖北省第3名的资格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由于临场经验不足,战绩未臻理想。1980年4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赛中,他连克强敌何连生、陈孝堃、张元启和赵国荣而一鸣惊人,以小组第3名的优异成绩晋入12名甲组棋手的行列。胡远茂深感决赛权来之不易,在赴乐山之前,秣马厉兵认真准备,熟读兵书分析各派棋路,做到知已知彼。胡远茂在联赛中力挫北京名手臧如意:在和从未对过阵的棋坛名将胡荣华和杨官璘的交锋中,又出人意料地取胜。而且,是本届比赛中能够双败胡荣华和杨官璘的唯一棋手。当柳大华驰骋于沙场时,许多有力的竞争者已在胡远茂的半途阻击中纷纷滚鞍落马。这位开路先锋以他的大智大勇,为柳大华夺魁开创了胜利的坦途。
王嘉良又谈到了一个新话题,他对杨官璘说:“今后的棋界,大概是杨胡柳三分天下了?”
杨官璘沉思片刻,回答王嘉良:“我已垂垂老矣……”
王嘉良又看了看胡荣华。胡荣华说我看未必是三足鼎立,今后恐怕是群雄割据诸侯争霸了。
多少年过去后,只要提到乐山,胡荣华还是心生遗憾:“有一些事情在发生之前,会传递很多的信息和征兆。这些信息和征兆,会形成微妙的心理暗示……”
乐山之于胡荣华就是使他英名扫地的“滑铁卢”;辣得让他倒抽一口凉气的川菜和快人快语的川妹子,可能会成为胡荣华的一个心理阴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