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广州,横刀立马还
笑傲广州,横刀立马还
“五羊”是广州的象征,广州又名羊城,以五只羊为标志。作为象棋城,广州是名不虚传。最红火的时候,在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广场会树起4个大棋盘,一共是6面棋盘(其中2个是双面);全园会树起12个大棋盘,其中有4个双面,一共是16面大棋盘。
每当比赛之夜,华灯初上时,人流便涌向文化公园。整个文化公园的看棋观众席上,最高的时候曾经多达近2万人。
1981年年底,第二届“五羊杯”象棋赛在广州举行。
“五羊杯”是当时象棋等级最高最具有权威性的比赛。“五羊杯”由广州《羊城晚报》和北京《新体育》杂志社联合创办。主办单位规定了两条基本原则:比赛地点都在棋城广州;参赛棋手必须具有全国冠军的头衔。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0年为止,在全国象棋赛中取得冠军头衔的共有四位棋手:第一位是杨官璘,第二位是李义庭,第三位是胡荣华,第四位是柳大华。这四位冠军中,杨官璘曾获得4次,其中一次与胡荣华并列,李义庭得过1次,胡荣华蝉联10次,柳大华拿过1次。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李义庭就不参加比赛了。因此,“五羊杯”的参赛者,实际上只有杨官璘、胡荣华和柳大华三人。
棋手和裁判员及有关工作人员都住在广州第一招待所。伙食费每人每天4元,由比赛主办单位包餐。赛场设在广州市西南角的市文化公园的康乐场上。
康乐场是一个椭圆形的水泥地灯光球场。场内篮球架前,竖着两块木制的大棋盘,是为观众们讲棋所用。竞赛组委会规定,比赛由原来的分先两局循环制,改为分先四局循环制,以减少胜负的偶然性。这同全国棋赛中分先一局循环制,有很大的差别。一局棋胜负的偶然性相对较大。
自1980年的乐山失利后,胡荣华一直在卧薪尝胆,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知道第二届“五羊杯”赛采用了分先四局循环制,表示赞赏。认为分先四局循环制更可以体现棋手真正的水平。
来到广州第一招待所后,胡荣华和柳大华同住一室。杨官璘就住在广州的家中。
柳大华在1980年乐山的比赛中,从胡荣华手里夺取了冠军,接着又在第一届“五羊杯”赛中捧得金杯,一时名声大震,大有取代胡荣华独霸棋坛之势——正如当年胡荣华取代杨官璘独霸棋坛20年。风华正茂的柳大华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一派舍我其谁之态。有很多人认为,胡荣华乐山蒙难,跌落乙组,1981年乙组比赛中原地踏步,已经是灯火阑珊英雄泪。因此,有不少人预言:长达20年的胡荣华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而杨官璘已经年老气衰,力不从心。因此,第二届“五羊杯”是非柳大华莫属!
柳大华对夺取“五羊杯”充满信心,杨官璘依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此时的胡荣华是举重若轻,看棋盘上花开花落。胡荣华已经把能否夺“五羊杯”置之度外,只是想在比赛中一试山水,对自己近来的棋艺作一个检验。
谁能横刀立马一展雄风?
1981年,在第一届“五羊杯”赛结束后,贾题韬曾在《成都棋苑》总第4期上,对第二届“五羊杯”赛的桂冠属谁,用“冠军谁与,鼎足而三,秦时明月,诗句可参”的俚句作了大胆预测。
1981年12月27日晚7时整,第二届“五羊杯”赛的开幕式在康乐场上举行。
裁判长由广州德高望重的棋界老前辈陈松顺担任。经过抽签,杨官璘和柳大华率先登场,杨官璘执红棋先行。两人弈成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布局。在这种布局中,黑方一般都是左马跳出。柳大华不跳左马却右炮过河。胡荣华一看,就知道柳大华是搬用自己在1974年全国比赛中对付杨官璘的着法。胡荣华也知道,柳大华赛前已经研究了他和杨官璘历年的对局。胡荣华看着柳大华车冲马啸,想真是岁岁年年狼烟墨,今又狼烟。
结果,杨官璘败于柳大华。
第二轮经过猜先,由胡荣华执红对杨官璘。杨官璘因为开局不利师出无名,这一局是壮志不改。但见杨官璘弈来步步为营,行棋严谨。胡荣华采取攻守兼备的战术,稳扎稳打。从开局到中局,红方是金风播细雨,弈剑贯长虹。这一盘对局,艺术性极高:盘面看似四平八稳,胡荣华的红棋寓攻于守,柔中有刚,行棋是大雪无痕。但是,在不知不觉中,黑方已渐行渐远,到最后是一筹莫展。
第三轮是柳大华对胡荣华。
开赛之前,柳大华在房间里拆棋研究对付胡荣华的策略。胡荣华却逍遥自在地在床上看《射雕英雄传》。招待所服务员见状,在背后悄悄议论:“一个在专心致志地拆棋,一个躺着在看闲书,这是怎么回事?”
每一位棋手的习惯,不尽相同。胡荣华认为:棋盘上是千变万化的,棋手的战略战术,必须灵活地依据局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棋手仅仅靠死记硬背棋谱或名手的布局,浅尝辄止地囫囵吞枣,比赛时很容易生搬硬套,其结局当然是不堪。
晚上交战,观众过千。先行的柳大华起横车配合过河车联合作战。胡荣华沉着应付。中局混战之际,柳大华为奠定胜势弃车。胡荣华回看射雕处,以车占卒林要道,兑车解除了红纵马绝境的恶手。至此,千里暮云一场和。
第一轮循环赛收官,胡荣华和柳大华一胜一和平分秋色,杨官璘连输两局。
为让三位棋手养精蓄锐,每一轮循环之间,偃旗息鼓一天。有道是纵论英雄心何驱,壮志不改是楚人。这一天的柳大华,继续在研究胡荣华。胡荣华是上街散步又借来了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侠骨丹心》,被书中惊险的武打场面和曲折动人的情节所吸引,整个下午,胡荣华是手不释卷。
长久以来,无招胜有招的新派武侠小说,那些负剑走天下的剑客,是胡荣华梦里依稀心向之神往之的所寄。胡荣华把阅读小说作为放松的手段,即使在全国象棋个人赛和“五羊杯”战酣斗之时。胡荣华读小说,是有所选择的,他比较偏爱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有记者问胡荣华:“你在比赛前总是爱看武侠小说,这算不算是棋外功夫?”胡荣华答曰:“武侠小说于我而言,益处良多。武打时你来我往的过招,与楚汉争霸相差无几。武林高手‘手中无剑心有剑’的精妙剑法,是‘无招胜有招’。从这个意义来说,看武侠小说,也是棋外功夫。”
就在胡荣华专心致志于梁羽生时,梁羽生也在关注着胡荣华。
胡荣华和梁羽生有交往。
此时的梁羽生,正在写他的《笔花六照》。梁羽生在他的《笔花六照》里,表达了他对胡荣华的钦佩之情。
梁羽生说胡荣华是中国象棋史上难得一见的天才,至1979年止,他总共蝉联了十届全国象棋冠军,被人称为“十连霸”。最近这两年,胡荣华的棋运不济,1980年的全国象棋赛,他在甲组棋手中名列倒数第三,惨遭降级;1981年的全国象棋赛,他在乙组棋手中只得到第4名,依然要“留级”一年(按照规定,乙组前3名才升到甲组)。
写到这里,梁羽生收笔。他在等待着“五羊杯”的结果。
第二轮循环开始,执红棋的柳大华低估了杨官璘。戎马生涯四十余载誉满弈林的杨官璘岂能束手就擒?在击退了柳大华的数次进攻后,杨官璘逼迫柳大华签订和约。
这天晚上,胡荣华和杨官璘交手。
杨官璘仍然是我行我素以中炮开局,胡荣华还以顺手炮。第3回合,胡荣华主动变着,一改后走顺炮出横车的通常应法,把车9进1变为卒7进1。杨官璘一时应对无着,被胡荣华轻而易举地拿下。
隔天晚上,胡荣华和柳大华对阵。胡荣华采用了飞相局。胡荣华的飞相局,是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的。胡荣华对这一前人认为难以掌握规律的布局,早已成竹在胸。遥想当年,在1963年的穗沪对抗赛上,胡荣华首次采用飞相局战胜陈柏祥。1964年底,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的象棋全国前6名棋手的邀请赛中,胡荣华两次采用飞相局,战胜了杨官璘,战和了王嘉良。那也是胡荣华初次施展飞相局对付杨官璘。是局,杨官璘被困,始终无法脱身。100多个回合后,终被胡胜。胡荣华为此曾给上海《新民晚报》写过一篇《自战解说》:“我和杨官璘过去比赛,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战术,试用一下,请杨官璘来丰富这种战术内容”;他又对《羊城晚报》记者黎民良说:“杨官璘对流行布局很熟悉,若不走新局,胜利机会较少。”自此以后的十多年间,胡荣华屡用飞相局向杨挑战,让杨官璘感到棘手。
1965年的全国赛,胡荣华五次采用飞相局,取得了3胜1和1负的良好成绩。在1966年全国比赛前,胡荣华多次采用飞相局,且屡战屡胜。到了1966年的全国大赛上,胡荣华的飞相局胜率竟达到了百分之百。
然今非昔比!今天的柳大华,不是等闲之辈。柳大华曾经对广东象棋名宿覃剑秋说:“我和胡荣华对弈分胜负的六盘棋,各3胜3负。我不怕他!因为,胡荣华每一盘棋都有一步至两步的欺着,只要我能抓住他的欺着,就能胜他。”
柳大华这一席话,覃剑秋很是欣赏。覃剑秋知道,柳大华所说的胡荣华的欺着,实际上也就是诈术。
所谓诈术,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子有详细论述。他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战争是一种奇诡的行为。所以,能打,故意装做不能打;要打,故意装做不要打;要向近处,故意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故意装做要向近处。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他;迫使敌人混乱,然后攻取他……攻击敌人不防备的地方,行动向着敌人料不到的方向。”
当然,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诈术也是双面刃。
胡荣华没有料到,柳大华已对飞相局作了精心的研究。
胡荣华一着马跳檀溪,直捣黄龙。早有防备的柳大华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孤马。胡荣华出车援救,但远水难救近火。孤马被黑方拿下,红方子力大亏,颓势难挽。
两轮循环结束,柳大华得5分领先,胡荣华以4分次之,杨官璘仅得1分。
第三轮的循环赛,和风一片:杨官璘奋力作战,终于顶和了柳大华和胡荣华;两“华”之间,也是一盘和棋。柳大华继续以7分领跑,胡荣华以后6分居中,杨官璘也加了2分变成了3分。
第四轮循环赛的首局,是柳大华对杨官璘。柳大华如法炮制胡荣华,用飞相局对付杨官璘,击败了杨官璘,把杨官璘挤出了捧杯圈。
柳大华可以后走拿下飞相局的祖师爷胡荣华,又用胡荣华的飞相局,击败了当年在全国赛中胡荣华使用飞相局的首当其害者杨官璘。
棋界中人和广大棋迷断定:柳大华必然会蝉联“五羊杯”冠军。
棋艺评论家贾题韬也特地来广州观看“五羊杯”。这个时候,有人拿《成都棋苑》杂志上贾题韬的那首诗来说事:“秦时明月”究竟是谁?
贾题韬俚句预测的第一、二、四句是配文。问题的说明在第三句,这是借用了唐人“秦时明月汉时关”诗句的上半截作了谜面。“秦时明月”是指的古月非今月,古月二字正是“胡”字。不少读者都已猜到是胡荣华了。但是一年以来,胡荣华的成绩不够理想。承德之役,仅获季军;温州之战,依旧乙等;泰国之行,位居第三。看来要迎接像杨、柳这样的“大敌”取得桂冠,就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前面的比赛中,和柳大华分先的第二局又先吃了零分。人们认为,贾题韬的预测,已经成了水上飘飘。
贾题韬预测第二届“五羊杯”胡荣华能夺冠的理由是:国内棋手尚少有出胡荣华之上者。在1980年乐山全国赛中,王座为柳大华所接替,坏事里有好事。胡荣华就此甩掉了一心要蝉联冠军的思想包袱。当时广州发起了前此所未有的“五羊杯”赛,他正好轻装上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胡荣华虽然在本次“五羊杯”赛的前段见挫于柳,但是,贾题韬仍然预测胡荣华能获桂冠。他认为胡荣华在杨、柳这样的“劲敌”面前,能够“挥戈返日”,力挽颓势。前半段,胡荣华虽下于柳而尚高于杨,还是表现了他卓越的战斗力。
胡荣华十分尊重贾题韬先生在《象棋指归》中,把象棋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索。胡荣华平时读贾题韬的文章,总感到有一种亲近感。这亲近感来自何处呢?这个时候,他的耳边,忽然就传来了法藏寺抑扬顿挫的诵经声。
经过贾题韬的说明,众人都恍然大悟。但是,面对强大的柳大华,人们对贾题韬的预测,还是表示怀疑。
贾题韬说:“我不同意‘乐山的失败意味着胡荣华时代的结束’。从胡荣华卓越的棋艺和锐意进取的意志来看,我估计在今明两年内,他肯定还要重登冠军宝座,这届“五羊杯’赛,将成为胡荣华重制辉煌的起点。”
贾题韬如此明确的论断,使广州的棋坛名宿和棋迷们大为震惊。但是,棋界前辈陈松顺、卢辉等人也赞同贾题韬的观点。陈松顺作为“五羊杯”赛的裁判长和《象棋报》的创始人,认为胡荣华的棋艺和意志品质,在棋手中都属出类拔萃。
贾题韬、陈松顺、卢辉都是我国棋坛上德高望重的棋艺家和棋艺评论家。他们的见解,在棋迷中引起很大反响。他们都想看看胡荣华在第四轮循环赛中,如何去创造奇迹。
上午,柳大华在房间里研究胡荣华的棋路。
胡荣华又去租武侠小说了。
棋能避世,睡能忘棋!吃过午饭后,胡荣华午休了半小时。一觉睡醒的胡荣华,似乎是看破梦里当年。他还是没有拆棋,继续兴趣横生地看他的武侠小说。这一次,在广州举行的为时10天的“五羊杯”比赛中,胡荣华看的武侠小说不少于10本。几乎是一天一本。
这天中午,因为有朋友前来,柳大华没有午睡。朋友一个多小时后离去,柳大华又开始拆棋。柳大华当晚的第一方案是赢胡荣华,第二方案是下和棋。只要下和了,柳大华就蝉联“五羊杯”了。
最关键的一仗,如期而至。能容纳数千观众的看台上,座无虚席。
胡荣华执红棋。双方走成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双炮过河的变例。杨官璘在《中国象棋谱》中,对这一急攻型的布局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布局,先手方有“直车”“横车”“横直车”三种套路,有挺七兵和挺三兵的两类攻法。对急进中兵这路变化等于是判了死刑:定论是红方处于劣势,黑方得优势和主动。
这一回,胡荣华是妙手惊天。他不先起横车也不出直车,居然急冲中兵过河。大棋盘的讲解者看到胡荣华急冲中兵,向观众们指出了杨官璘在《中国象棋谱》对急进中兵判死刑的定论。观众们在大吃一惊后是云里雾里!
柳大华对《中国象棋谱》中的变化是了如指掌。柳大华看到胡荣华冒棋坛之大不韪的行棋,一时是惚兮恍兮:他不知道胡荣华是有备而来,还是昏招又出。柳大华抬起头来,瞄了胡荣华一眼:柳大华没有看到胡荣华在心算口念的同时,手指轻点桌面——那是胡荣华紧张时的符号。胡荣华的表情,像他的棋一样难以捉摸。此时的胡荣华是镇定自若!
中局时,胡荣华临危不惧,祭出新招大胆弃马。然后,追回一子且又得势。最后,胡荣华妙用双炮击败柳大华。
观众们原先的惊奇化为热烈的掌声……
裁判员宣布:胡荣华和柳大华各为10分,因积分相等,必须加赛一局快棋一决胜负。快棋的时间是每人限30分钟走30步,然后1分钟限走1步,超时判负。
柳大华的运气真好,抽到先行签。
先行的柳大华布以仕角炮局,仕角炮在当时的棋坛少见。殊不知,胡荣华对仕角炮局很有研究。胡荣华以中炮回敬。柳大华见状,冒险从边陲飞炮袭击。快棋中的柳大华,露出破绽,被胡荣华驱车插入后只能步步退守。最后,胡荣华双炮齐鸣,车挟双仕,在悬崖抨击中,击败柳大华。胡荣华以高度的战术运用和战略转换,梅开春到。
是局,前后共37回合。
加赛的这一盘棋,既比技术,又比速度。胡荣华在快棋赛中行棋似高山流水,落子之速,令人惊讶。
快棋赛的最后用时柳大华为27分钟,胡荣华为17分钟。
本次“五羊杯”,胡荣华在和柳大华五盘的红黑纷争中,开局不尽相同。在先走的两盘中,一柔一刚:第一盘飞相局负,第二盘,胡荣华马上改变策略,以中炮开局拿下。在后走的三盘中,第一和第二盘胡荣华采用柔性的反宫马和金钩炮。快棋加赛,胡荣华一反常态,后走还以刚性的中炮,反差很大!从中,可以看到胡荣华开局的波谲云诡。
胡荣华以呼风唤雨的法力、出神入化的韬略,捧五羊而归。
胡荣华对这一次的“五羊杯”,其实是极其看重的。事后,他在评价这次比赛时说:“这是我东山再起的重要一仗。”
胡荣华的言下之意是:这一次的二华相争,远比“五羊杯”重要。因为,柳大华既是他“十连霸”的终结者,也是他艺术生命的试金石。
就在胡荣华捧五羊而归的时候,梁羽生又在继续他的《笔花六照》:“本届五羊杯,胡柳争持甚烈。原定的赛程结束之后,他们还是同分。结果加赛,胡方胜柳。胡在这次比赛中可以说是出尽浑身解数,例如古谱的‘金钩炮’局,近代棋手已经很少采用,他拿古谱翻新,获得良好战果就是一例。柳的特点是熟读兵书,而胡荣华的创新,正是针对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