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手和牌的不解之缘

棋手和牌的不解之缘

棋手爱牌历来有之,由于国际象棋棋手上网最频繁,网上打牌也成为他们的放松手段。围棋国手中,麻将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小龙”一代。从古力、胡耀宇他们开始,在围棋上都比较用功,但偶尔也会打打牌放放松。古力在赛前赛后有时会上网玩玩简单的牌戏,或者和家人在一起打打桥牌。

象棋界的“东北虎”赵国荣、河北老帅刘殿中都是麻将高手,同时,他们也擅长一些北方地区流行的牌戏。但北方的牌戏与南方棋手难以交流。广东棋手喜欢颇有地方特色的“锄大地”,相对北方的牌戏而言,“锄大地”的流行区域也稍微广些。但是胡荣华不太喜欢北方的和广东的玩法,因为这两种牌的人情味太浓!

胡荣华成名较早,尽管胡荣华求知若渴,对很多艺术种类都甚为好奇,但因为职业特点和人生经历,他的兴趣爱好经过自我压缩后,主要还是集中于棋牌。

胡荣华垄断春秋后,事业通达,一览众山小,独孤求败。于是,他时不时地会移情于国际象棋和围棋。国际象棋有亦师亦友的徐天利开先河,围棋有年长他一岁的陈祖德以及小阿弟曹志林等朋友。大家终日都在棋院,除了象棋就是围棋,除了围棋就是国象,转来转去还是离不开一个棋字。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胡荣华从小生长在上海老城区的石库门里,虽然棋是他的最爱,但弄堂游戏还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的生活。像上海许多的老棋手一样,胡荣华不但会打牌,也会打麻将。胡荣华打麻将比较讲究战术技巧,不过,胡荣华的麻将圈比较窄,主要是棋界朋友和熟悉的媒体人士。

上海流行的麻将玩法是“靠麻”,“靠麻”的打法是只能碰不能吃。当你听牌后,要立一张牌起来,有和必和。不和就过期作废——成为废品。“靠麻”的玩法,就是尽量扬弃人情牌,向公平公正公开靠拢。

当然,棋手中也有不提倡甚至反对打牌者。比如,围棋一代宗师吴清源,他曾经劝聂卫平“不搏二兔”。不过,他反对的只是聂卫平在桥牌上的用情太专,并不是反对把打牌作为一种放松的方法。

2001年,斗地主的牌类游戏开始风靡申城,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退休职工茶余饭后的首选活动。

在“斗地主”之前,上海的牌桌上,流行的是三打三的“大怪路子”。虽然“斗地主”比起“大怪路子”来少两个人,技术含量又相对简单,但由于有不固定的配合和选择,打起来还是比较热闹。在上海象棋队里,也以“斗地主”最为流行。

南京西路闹中取静的上海棋院,透过窗户偶尔会瞥见这样的画面:一群人围着一张小桌,因为“斗地主”,正在和棋院院长胡荣华没大没小。

棋手们都知道,胡荣华下棋时的表情特别丰富。有时,也成为影响对手的武器之一。其实,胡荣华在打牌的时候,脸部动作也不少:看牌时神情严肃,骗招时眯眼冷笑,拿差牌时不声不响,持好牌时眼睛瞪得老大,侥幸赢牌时放声“哈哈”,失利时他把手里的牌砸向牌堆。然后——然后是又抓又挠着零乱的头发……

因为都是高手,每盘打完必复盘。因此,复盘争起来时胡荣华总是不依不饶。因为牌桌上无大小,打完牌后,胡荣华的门生和部下也会和他真刀对实枪地论战。这种争执,是娱乐,也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