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的孙勇征

一夫当关的孙勇征

1984年,胡荣华出任上海棋院院长。1986年,上海市体委又发聘书请胡荣华担纲上海三棋总教练。徐天利退休后,欧阳琦琳等几位棋手也转到胡荣华的门下。因为胡荣华还在一线拼搏,在传道授业上只能是有所侧重。胡荣华用心较多者,当属孙勇征和谢靖。

孙勇征1981年11月生于上海,最早是在闸北区乌镇路小学(现已并入上海棋院实验小学)上学。象棋教育是乌镇路小学的传统特色。在乌镇路小学里,孙勇征受到了象棋大师葛维蒲等老师的指点。

1996年,孙勇征有幸成为胡荣华的学生。那一年,上海象棋队新老交替,孙勇征作为新人被征借到队里参加全国团体赛。外出比赛时,胡荣华有意识地经常和孙勇征住一个房间。孙勇征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人交流很少。但是,孙勇征非常珍惜和胡荣华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每一次,孙勇征都会把研究中的难题一一列出,请教胡荣华。胡荣华看到孙勇征聪明好学,也确实是一个可造就之材,于是,在1999年年底,正式征召孙勇征入队。

孙勇征知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于是,他更加用功。每每是闻鸡即起,下弦月时就寝。

天道酬勤!2001年,刚满20周岁的孙勇征就勇夺全国个人锦标赛第3名。成绩已经和队里比他大不少的特级大师林宏敏、万春林相差无几。其时,上海的民间象棋方兴未艾,每年暑期的擂台赛更是红红火火:由专业棋手组成的“御林军”,接受民间高手组成的“绿林好汉”攻擂。绿林好汉里既有退役的前专业棋手,又有民间高人——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作为擂主的胡荣华,几乎每一次都稳坐钓鱼台。有一次,初出茅庐的孙勇征竟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了一次“一杆清”。这一次的一夫当关,对孙勇征而言寓意深远。

2001年前后,中国象棋界出现了几位成绩提高很快的年轻人,在全国比赛中显山露水的孙勇征和王斌、聂铁文、黄海林三位棋手一起,并称为“四小龙”,都是被看好有希望有实力冲击全国冠军的新人。上海的棋人为此十分高兴,充满期望地等待着孙勇征登上最高的领奖台。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冠军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谁也没有想到,夺冠路上的孙勇征,走得是那么艰难。

胡荣华一直认为,孙勇征是沉稳有余,霸气不足。成绩虽然是一直非常稳定,但是杀力不够。胡荣华认为:你不敢杀,不敢胜,灵感也不会出来;你想杀的话,灵感也会随之而来。

胡荣华有一句非常通俗但又是非常经典的形容:“想杀等于肌肉在负重,肌肉会硬的呀!如果你软绵绵软绵绵的,肌肉也没有了。肌肉没有了,杀力也没有了。”

要真正登上冠军的宝座,需要在“临门—脚”时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孙勇征却是万宝全书独缺这霸气。关于这一点,孙勇征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求霸气,孙勇征是“衣带渐宽”,但每每还是无霸而返。

胡荣华是急在心头!为此,胡荣华和孙勇征交流了多次。

在2011年象甲联赛中,此前表现一直非常稳定的孙勇征,意外失常。

胡荣华认为,与其稀里糊涂地继续,不如触动痛处。响鼓也用重槌敲,何况,此鼓已哑然失响!联赛结束后,胡荣华狠狠地批评了孙勇征。上海棋牌管理中心主任张国强闻讯后担忧:是不是批评过重了?

痛定思痛后的孙勇征,在接下来温岭举行的首届国手赛上,一举夺冠。首届国手赛,荟萃了当时中国棋坛等级分最高者8位,奖金也是当年赛事中最高的。

孙勇征在首届国手赛上的表现,让胡荣华想起1960年杭州的五省市邀请赛。在那一次邀请赛上,胡荣华也是一举夺冠。然后,他在接下去的全国冠军个人赛上登顶。历史果然重演:在接下来江苏句容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上,知耻近乎勇的孙勇征,终于登顶!同时晋升为特级大师。孙勇征为自己30岁的生日,送上了一份厚礼。继胡荣华之后,上海棋坛也终于迎来了一位新的男子全国冠军。

登顶的那一刻,孙勇征想起了胡荣华老师在宾馆里毫无保留的指导;想起了胡荣华老师和单霞丽老师的重槌敲打。

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你在春天里播种什么,你就会在秋天里收获什么。

为了全国象棋个人赛,孙勇征听从胡荣华和上海棋院领导的劝告,在双方家人的支持下,推迟了婚期。又做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在比赛的心理调节上下了苦功,终于一飞冲天!

这个时候,在一旁冷眼看缤纷世界的胡荣华想:在孙勇征之前,已经有好几位年轻的棋手相继登顶。和洪智、蒋川、赵鑫鑫以及王天一等棋手相比,孙勇征已经没有年龄优势。对孙勇征来说,要从冠军到真正的“王者”,恐怕还是远方的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