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天山种友谊
千里之行,天山种友谊
1984年国庆前夕,胡荣华和河北象棋大师刘殿中,以及北京的两位国际象棋棋手王陛钧、白氓一起,在领队王品璋的率领下,去大西北新疆传经送宝,讲授象棋和国际象棋。在上海出发之前,胡荣华对新疆的印象就是边塞诗人岑参的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在短短15天的时间里,除了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地讲课,胡荣华还进行了象棋表演。所到之处,受到各族人民的热情欢迎。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让胡荣华走出岑参诗句的意境,改变了胡荣华的新疆印象。9月23日,一行人到达乌鲁木齐的当天傍晚,受维吾尔族国际象棋棋手古拉提邀请,去他家做客。起初,胡荣华以为只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到了古拉提家里才知道,这是好客的主人精心准备的丰盛晚餐。热情的主人先敬四位棋手三杯酒。古拉提说这是前奏曲——“先走三杯”。维吾尔族的请客习惯是客人吃得愈多,主人愈高兴。胡荣华见状,便入乡随俗,一口气先干了一杯伊犁大曲。胡荣华酒力也不算小。酒之于胡荣华,是为了驰骋于沙场之上,弹剑于棋枰之中。因为,胡荣华是为棋而生。
古拉提一家非常高兴,晚餐时已经载歌载舞。女主人舞到胡荣华面前,邀请他共舞。酒使胡荣华的理性束缚减弱,显得真率、单纯。正因为酒中注入了情,酒便变得十分可爱,酒也让胡荣华十分可爱。胡荣华起身,看着对方的姿势,起舞徘徊。胡荣华的起舞,引来了满堂的大笑。
古拉提很崇拜胡荣华。他知道,除了象棋,胡荣华的国际象棋和围棋的水平也是相当。那一年,久负盛名的国际象棋“林氏家族”中的林鹤拿了上海市冠军后,有很多棋人和棋迷希望胡荣华和林鹤约枰一比高低。这场在上海市体育宫对外正式卖票的表演赛,吸引了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众多棋迷。胡荣华在表演赛的中局阶段突发妙手,弃子后最终入局。当年观战的棋迷们回首往事,还是津津乐道。
胡荣华对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的艺术进行了贯通,最后是三棋归于一——有如登高望远,水天一色。
古拉提一次次地敬酒,请大家品尝地道的维吾尔族的美味。当大家吃得已动弹不得时,主人还端上了一大盆羊肉抓饭,胡荣华一行四人只能望盆兴叹。
新疆的第一夜,是欢乐的第一夜。晚餐中,胡荣华才知道,为了欢迎象棋讲课团,乌鲁木齐市特地成立了一个以艾克木副市长为领导的接待委员会。
为了让象棋在新疆广泛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委特地把全区有一定基础的40位棋手,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了一个象棋进修班,由胡荣华和刘殿中轮流讲课。这40位学员结业后,还要到各地担任教练,学习是非常认真。
为了这一次讲课,胡荣华是做足了功课。在第一课上,胡荣华告诉学员:象棋是红黑双方在运子过程中体现其艺术特征,并最终以擒获对方帅(将)而决定胜、和、负的一种博弈游戏。象棋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一种民间的博弈游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百年,是因为象棋充满着社会和自然元素,充满着人生哲理。棋与琴、书、画一起,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士智性才情的一种文化形态的反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重要一链。正如禅语“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所言,象棋寄寓着红黑、阴阳、动静、刚柔相克的大道,集聚着宇宙和人生的无上智慧,必专心致志然后才会有所得。
有学员举手问象棋到底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胡荣华告诉学员:近百年来,象棋的起源比较集中的认为是在中国、印度、埃及等国,而尤以中国和印度的可能性最大。英国人威廉·琼斯认为象棋里有象,印度是产象国,中国古代不产象,所以象棋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苏联一些象棋史学家认为印度象棋是在公元57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这些说法,其实都没有充分的根据。相反,中国自古就产象:早在两千多年前,象棋一词就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楚辞·招魂》中,那时,印度最早的“恰图兰格”棋还未问世。
象棋由外国传入中国的证据不足,象棋由中国传播到外国确有文字记载。唐代中国的“宝应象棋”首先传入日本,以后中国象棋又传到朝鲜、越南、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国。700多年前,《事林广记》中已经收录了象棋谱,《事林广记》是当时的百科全书。而印度的棋谱文字记载要晚得多,欧洲则更晚。从这些情况看,不仅象棋是我国创造的,就是国际象棋也很可能起源于中国。
学员们看着西装革履温文尔雅的胡荣华,忘记了胡荣华的棋手身份,以为自己又一次走进了课堂。
进修班的学员中,有一位棋艺水平很高的张姓学员,他的自我感觉良好,有点急于求成。上课没几天,就要胡荣华和他们实战。胡荣华考虑到进修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员对棋理的认识,如果当时就实战,只会是事倍功半,所以婉言谢绝。这样,引起了张姓学员的议论。第二天晚上,胡荣华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了一场1对8的蒙目棋表演。因为蒙目棋在乌鲁木齐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所以,观棋者众多,场面热烈。比赛中第三台出现这样一副残局(图5),胡荣华估计对方会进炮打马,故意走31.……卒7平6。
图5
果然,对方以为胡荣华因为不看棋盘走了步“瞎”棋,立即32.炮六进二……
结果被胡荣华弃子入局。具体着法是:
32.……卒6平5
33.炮六平四 卒5进1
34.帅五平四 炮5平6
35.马三退四 卒5平6
36.帅四平五 炮6平5
37.炮五平八 炮2退2
38.炮四平七 炮2平4
弈到这个局面,对方如炮七平六,胡荣华则退炮打兵,如对方不走炮七平六,则炮4退3,叠炮绝杀。对方起座认输。
第二天,胡荣华在进修班讲课,把前一天下的8盘蒙目棋逐一复盘,给学员一一指出每盘棋失利的原因。特别对上面的那一局棋,胡荣华指出,当时红方如果不进炮打马,而是相一退三先补一手可保无虞时,学员们是叹为听止。学员们对胡荣华1对8下蒙目棋,已经非常佩服,而过了24小时后还能一步不差地复现,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胡荣华告诉学员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自扎实的基本功。说到基本功,胡荣华又向学员引进一个概念:开局要左右均衡和呼应。胡荣华简明扼要地分析:一盘棋,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开局、中局和残局。
开局是一盘棋的基础部分,犹如造房子的打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开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开局时必须而且一定要注意左右均衡。一般来说,只要在开局时做到均衡了,那么,左和右自然也就呼应了。而一旦做到了左右均衡左右呼应,那么,己方的子力在各路各线上,也就做到了布局适当,为立于不败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姓学员问:“中国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围棋,才能与琴、书、画一起,并列为四大艺术之一。认为象棋在古代是游戏,到现代是娱乐。”
对象棋和围棋,胡荣华没有厚此薄彼。胡荣华的围棋水平也十分了得。那一年,日本业余围棋队访问中国,从北京至四川一路横扫到上海,与中国队以及四川队几度交锋均高奏凯歌。到上海后,日本队同准备拼个鱼死网破的上海队作中国之行的最后一仗。当时,胡荣华作为一名围棋客串选手,在上海队与对方打成3比3的平手后,胜了日本队的一位五段选手,拿下了关键的一盘棋。如是,遂使日本队中国大陆之行满堂红的美梦化为云烟。
胡荣华告诉张姓学员:围棋可以使中国古代士人不计眼前之得失,胸襟豁达,喜怒不形于色;士人的智慧情趣又为围棋注入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把一种攻防争斗的游戏用来修身养性,把两种矛盾对立的品格如此融洽于围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高超智慧。唐代诗人杜牧,曾为侍御,性格刚直,多次痛砭时弊,提出治世之良策,然终不被采纳。既于世无补,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他便转而放情诗酒,忘形于弈棋。棋盘,又是杜牧的精神所寄。白居易对自己的棋艺很骄傲,自诩“棋罢嫌无敌”,一副常胜将军的洋洋自得相。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这六个一,是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外加自己一个老头,很有情趣。
胡荣华很耐心地告诉学员,个别学者重围轻象,是他们认为象棋的流传,是倚贩夫走卒、引浆卖车者传播。殊不知,当年的白居易、李清照、文天祥等文人志士,对象棋也是情有独钟。
说到这里,胡荣华又在黑板上写下了白居易的《和春深》组诗中的一首:“何处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兵冲象戏车,鼓应投壶马。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
胡荣华说从白诗中可看出,中唐时期出现了“博弈家”,其性质颇类似于今天的私人俱乐部,里面设置了围棋、象棋、投壶、弹棋、双陆等各种游戏项目,为各色爱好博弈的人士提供了集中的娱乐场所。博弈之家的兴起,说明深爱象戏活动的人不在少数,否则就没有设置的必要。“博弈家”能在中唐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由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所决定的。宋代象棋亦设棋待诏,人数比围棋多,陪侍宫庭中。
胡荣华强调:即便象棋是倚贩夫走卒、引浆卖车者传播,但因为象棋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一种情趣,体现其精神,反映其心态,构成其生活方式,象棋在民间的地位,自不待言。胡荣华最后强调:象棋和围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体验人生的途径。人生是一次性的,岁月不能倒流,良辰无法重现。然而,棋局却可以让你一遍遍重新开始品尝经营的苦心,格斗的惊险,前途未卜的担忧,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
胡荣华还向学员们介绍了上海过去和现在很有名的几家类似“博弈家”的茶馆。
说到这里,胡荣华强调:至于象棋是否和围棋一起,并列为四大艺术之一,已经不是很重要。
胡荣华用形象的语言,对象棋和围棋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胡荣华精彩的讲课,迎来了一阵阵的掌声。张姓学员信服地点头;学员们听后,如痴如醉……
在来新疆之前,胡荣华一直有一个错觉:新疆下中国象棋的人一定很少。可这次在乌鲁木齐市的1对8的蒙目棋表演,每张5角的几百张入场券一抢而空。在克拉玛依表演蒙目棋时,那里刚下过一场冬雪,天气非常寒冷。胡荣华穿了两套绒线衫,仍然感到冷意阵阵。因为条件限制,观众全坐在冰凉的水泥地上。最后几排的不少观众,甚至单腿跪地看棋。1对8的蒙目棋,前后长达4个半小时,现场竟然没有一位观众提前离场。这样的场面,让胡荣华十分感动。
在乌鲁木齐1对8的蒙目棋中,胡荣华遇到了一位四肢都被截去的特等残疾军人方新其。方新其是在一次自卫反击战中负了重伤。比赛后,方新其用肘给胡荣华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并热情邀请胡荣华去他家做客。因为时间仓促,胡荣华无法前往。这一件事,一直让胡荣华难以忘怀。后来,胡荣华在一篇文章中遥祝方新其同志身体健康。
讲课和比赛结束后,胡荣华一行人游览了风景秀丽名不虚传闻名中外的天山明珠——天池。
已经不是旅游季节,游人稀少。
群山环绕中,一潭碧水嵌镶在山峰峡谷中,满山翠松和嶙峋怪石相衬,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长卷。
胡荣华曾见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石林之奇,无论是在黄山看翻腾的云海还是泰山顶上观喷薄的日出,无论是川江上的激流险滩还是漓江夜晚的点点渔火,无论是巍峨壮观的长城风光还是苗家寨上的少数民族风情,都曾使胡荣华流连忘返。
但是,像天池那样独特的景色,胡荣华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让胡荣华感到,在大自然面前,他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告别了天池后,四位棋手来到了天池下的昌吉县。没有想到,下山后的四位棋手被棋迷包围。棋迷们要求棋手表演象棋。胡荣华看看盛情难却,临时决定作了一次车轮比赛。面对朦胧的博格达冰峰和仙境天池,在宁静和幽雅中,往返于棋桌的胡荣华,又体验了一次人间仙境。
返程回克拉玛依时,当地一位朋友建议四位棋手去看一看“沙尔坦克尔西”。“沙尔坦克尔西”是哈萨克语,又叫“魔鬼城”,意思是鬼山。每到傍晚,原先非常好的天气会狂风大作,卷起千堆沙;还有阵阵尖厉的呼啸声和鬼哭狼嚎声……
朋友的介绍,引起了棋手们的好奇心。
10月4日,汽车从克拉玛依出发,穿过油井林立的百里油田,往东北行驶约一小时后,克拉玛依体委的老刘突然发声:“快看,前面就是魔鬼城。”
举目望去,只见遥远的平线上,一道青灰色云带进入胡荣华的眼帘。青灰色云带很像古代的城墙。
“魔鬼城”那里是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无城可言。经过几千年风化后的山石峰峦,已风化成各种形状:有的似宫殿,有的像庙宇,有的像俯视着的怪鸟山鹰——大地死一般的寂静,游人面对千年孤独。此景此情,让胡荣华又走进岑参的诗句中。
汽车在油田的原野上疾驰。和“魔鬼城”告别后,胡荣华还没有走出岑参的诗句。
胡荣华回首“魔鬼城”,那峰峦呈鬼怪形状,传来了一阵阵尖厉的嚎叫声。
10月8日,四位棋手带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乘民航飞机离开乌鲁木齐市。
新疆之行,胡荣华是感概良多。回上海后,有感而发的胡荣华在10月15日写了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