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
在上海市象棋集训队,何顺安、朱剑秋、徐天利、陈奇和胡荣华五人,构成了老中青的五人组合。是队友也是对手。一开始,胡荣华的棋风就很有冲劲,也不落俗套。起初,何顺安、朱剑秋、徐天利可以让胡荣华二先,陈奇也可以让胡荣华一先。集训队队员在训练时,都是分先。何顺安、朱剑秋、徐天利等诸位前辈,都是中国象棋界顶天立地的大师,和大师进行分先对弈,让胡荣华得益匪浅。进入集训队后,胡荣华和前辈棋手天天下棋。在三个月中,胡荣华输了100局,是下一盘输一盘。墙上的成绩表上,显示的是一百个零。这一百个零,让胡荣华非常伤心!胡荣华感到前辈们的棋艺是深不可及。胡荣华从此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棋艺是输出来的,不是赢出来的。
一次,胡荣华又与何顺安对弈。行棋中,胡荣华走了一步随手棋。发现是一步劣着后,胡荣华把棋子又拿了起来。
就在那一瞬间,何顺安的脸马上绷紧。他指了指棋盘,严肃地对胡荣华说:“把棋子放回来。”
胡荣华把棋子放回原处。
何顺安诚恳地说:“小胡啊,落子无悔!输一盘棋没有关系,落子后,再拿起来重走,是绝对不可以的。”
何老师的一席话,让胡荣华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自那以后,胡荣华与人对弈,每走一步棋,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
老棋手们还对胡荣华提出了一个要求:每次对弈完,要当众复盘。
胡荣华严格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去下棋,他采取强记硬背的办法,连走路和吃饭时,也在大脑里分析研究棋艺。输了棋后,他会把对局在大脑里一遍又一遍地复盘。有时,躺在床上的胡荣华,会频频闪动着他的大眼睛,一直闪到东方发白。长时间“默棋”的结果,让胡荣华在“无心插柳”中练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几位老师过去在淮海公园都辅导过胡荣华,本来就熟悉。现在,成了朝夕相处的队友后,自然是十分关心胡荣华。老师们不但天天和胡荣华下棋,下完棋后,还帮助胡荣华分析其中的成败得失。胡荣华输了以后,他们总是鼓励胡荣华“再想想”。
面对墙上的那一百个零,胡荣华陷入深思:输到这个地步,问题出在哪里?
胡荣华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各位老师。于是,《橘中秘》《梅花谱》和《韬略元机》等象棋古谱,就成了他如饥似渴的研究对象。白天训练比赛,晚上复盘研究。即便是星期天,他也独自一人在队里神游楚汉。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挂念,有时,他会回家小憩。但稍待片刻后,便打道回队。
研究棋谱后的胡荣华,大受启发。他学会了许多多变的棋路,如“乌龙摆尾”“四卒攻心”“七擒七纵”等。同时,胡荣华还研究出了七八种变化。从此,胡荣华每走一步不再是只顾一路不管其余,而是考虑再三,多路权衡。老师们为了让胡荣华更快地成长,只要有全国一流高手来上海,总要请他们和胡荣华下指导棋。为此,何顺安老师感叹:胡荣华几个月里遇到的名将,比我们几年中遇到的还要多。
面对棋盘上扑朔迷离的局面,胡荣华越来越神闲气定。有时,他甚至在一个小时里不挪一子。
老师们思考时是一支一支地吞云吐雾。胡荣华思考时是靠那一大搪瓷杯的开水。一杯完了,再来一杯。胡荣华的智慧,就沉浸在搪瓷杯里。他的计谋,在水中融化后,泻到了棋盘上。
连续输了几个月后,终于有一天,胡荣华抵挡住了老师的进攻,第一次与何顺安下了一盘和棋。
“和了!和了!”胡荣华欣喜地拍着巴掌。
何顺安老师惊喜:“小鬼,不简单呀。”
这是胡荣华在上海象棋集训队的“零的突破”。
老师们快活地拍着胡荣华的肩膀惊呼:“小家伙有苗头了。”
随后,老师们又开玩笑:“这一分就像一根棒头,把前面的冰糖葫芦都串起来了。”
胡荣华在日记里写道:“那一天,我感到天空特别高,特别蓝,特别晴朗。”
几个月之后,老师们都感到胡荣华的棋子紧了,分量重了,胜胡荣华不大容易了。稍有疏忽,反而被胡荣华所趁。
时针轻轻一滑,1960年的春天便如期而至。为了迎接全国运动会,上海举行了象棋选拔赛。上海市所有的象棋高手——年龄大小不论,悉数上阵。上海市集训队的队员,当然也都披挂上阵了。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胡荣华知道这是检验棋力的良机,也是全国运动会之前的试金石。预赛,胡荣华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出线。决赛阶段,胡荣华和老师何顺安遭遇。经过猜先,胡荣华执红先行。胡荣华知道何老师对开局的研究很深,尤其精于五七炮进三兵。
胡荣华以中炮开局,何顺安应马2过3。在胡荣华走了马二进三后,何顺安没有选择既稳健又有反弹力能攻能守的屏风马,而是剑走偏锋进了一步马8进9布成了单提马。胡荣华对单提马已经是成竹在胸,只见他大旗一挥,右车出动,左马盘河,然后弃三兵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何顺安低估了胡荣华对单提马的研究,面对胡荣华的立体攻势,何顺安一时竟找不到良策。苦苦思索后,回天乏术的何顺安只能签城下之盟。随着何顺安在记录单上确认,一个特大的新闻便从他的签名中爆出:“何顺安从预赛到决赛一盘未输,最后却输给了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胡荣华。”
名次出来了:只输了一盘的何顺安名列第一,输一盘和一盘的胡荣华名列第二。
此时的胡荣华,不想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已经不可能。
谢侠逊、窦国柱等棋界老前辈,都应邀出席了象棋赛的闭幕式。谈起胡荣华,谢侠逊、窦国柱这两位前辈都是赞叹不已:“这样的棋才,从清代到现代,都是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