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棋论战,英才叹空前

三棋论战,英才叹空前

比起很多同行,胡荣华从业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他的经历却极富传奇。在胡荣华第一次获得全国象棋冠军后的1961年,因为全国象棋比赛暂停,上海市体委的一位领导建议胡荣华改学围棋。市体委领导的建议,也是事出有因。因为,胡荣华受陈祖德和吴淞笙的影响,很喜欢围棋;围棋队的顾水如邀请他,刘棣怀又看好他。在这种情况下,胡荣华如果不去围棋队报到,似乎也不尽情理。

学围棋伊始,陈祖德让他5子,有时,还揶揄他几句。陈祖德不把胡荣华放在眼里,胡荣华也当然不会把陈祖德的话放在心上。陈祖德和胡荣华当年在上海棋队,住在同一间宿舍。而且,两人还头对头地睡在上铺。象棋队的另外一位队员陈奇睡在胡荣华下铺。当年上海棋队的宿舍,在南京东路国际饭店隔壁的一栋楼的四楼。说到陈奇,胡荣华总是忍俊不禁。为何?1959年,胡荣华第一次参加上海市成人象棋比赛碰到陈奇,陈奇后走。开局时陈奇走了一步马3进4,胡荣华炮八进三一打,陈奇走马4退3,胡荣华又走了炮八进一。胡荣华的八路炮,本来就要炮八进四到现在的位置。问题是陈奇的马进而复退,白白浪费了一步棋。平时,队里集训,陈奇是让先胡荣华。比赛中因为这一匹马一来一去,等于是陈奇让了胡荣华两先。最后的结果是胡荣华胜出,拿了第7名。

再说,胡荣华学围棋进步神速。80天之后,陈祖德只能让他3个子了。本来,这个让子棋还可以继续下去。因为一件事,使中国围棋少了一个胡九段。其时,广东象棋队来沪与上海队进行对抗赛。结果,胡荣华一盘未胜。当时的一位上海市领导很吃惊:“刚刚获得全国冠军的胡荣华,为什么退步这么快?”

了解到胡荣华改下围棋后,这位分管体委的领导大惑不解,打电话给体委要一个说法。体委领导也无法定夺,要求胡荣华“不搏二兔”,让胡荣华自己选择。结果,胡荣华还是选择了象棋。

胡荣华说:“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更适合下哪一种棋,只是觉得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站起来,于是就回到象棋队了。”

而正是因为这一段特殊的经历,才有了后来胡荣华与陈祖德、聂卫平的围棋象棋大战,以及再后来的三棋春秋论战。

和胡荣华一样,围棋“棋圣”聂卫平也爱“串门”:打牌、国际象棋等等无所不能。两位都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喜欢逍遥自在地隐于江湖,就是喝酒的癖好也是不尽相同……

林语堂在谈到中国的酒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饮之人所重者不过情趣而已。”

胡荣华和聂卫平所重的,正是情趣。正因为酒中注入了情,酒便变得十分可爱。胡荣华和聂卫平投缘。有机会便会在一起推杯把盏。然后,是煮酒论英雄。

1987年,棋圣聂卫平来上海参加《新民晚报》和《围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天元赛”挑战赛。作为东道主,胡荣华在国际饭店12楼请聂卫平吃午饭。

当胡荣华走进国际饭店的一瞬间,他忽然就想起了大新公司,想起了何顺安老师,想起了何顺安和杨官璘的十局赛。一晃,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而当年上海最高的国际饭店,今天已经是小弟弟中的小弟弟,真是物是人非。胡荣华生发了洞中一日,人间千年的感慨。

饭厅在12楼,在座的有陈祖德,还有上海棋界和新闻界的两位朋友。聂卫平大口喝着啤酒,谈着中日围棋擂台赛。胡荣华热情地传菜于聂卫平的盘中。棋手在一起,自然离不开棋。一位棋手问聂卫平:“你和胡荣华下围棋,可以让几个子?”

聂卫平看了看胡荣华,微笑着说,“多不能让,大概4到5个子吧”。

胡荣华立即反驳:“绝对让不了4个子,2个差不多。”

因为是老朋友,又无酒不风流,聂卫平就开始天马行空:“你忘了1980年那次,我让你到11个子……”

聂卫平竟然让过胡荣华11个子!

在座的都大吃一惊!

此时的胡荣华,也成了“醉翁”。胡荣华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棋。胡荣华说那次比赛太不公平!下棋时围棋队员在一旁起哄,当他走了一步好棋时他们却说是“臭棋”,明明走了步臭棋他们却说是‘好棋”;加上输一盘就跳让2个子,这样,才有了让11个子的出典。

胡荣华的解释引来了大家的一阵笑声。

聂卫平坦承那一次胜之不武,但强调说让4个子应该没有问题。胡荣华继续喝酒,不置可否。

一边有好事者插叙:“胡荣华和老聂下象棋,估计可让两个马吧!”

胡荣华借着酒意说让两个马或者马三先都可以。

聂卫平怎么会买账呢!

聂卫平说让马三先我不懂其中奥妙,要吃亏。可是两个马你肯定让不了。我把所有兵马守在自己阵地上,来一个兑一个,你怎么让?

既然彼此都不买账,作为棋手,只能是在枰上一见高低。于是,有人提出两人来一次三棋全能赛。陈祖德听后,表示赞同。不过,陈祖德说仅仅是两个人的对抗不热闹。干脆,就举办一个全国范围的三棋比赛。陈祖德还表示愿意做发起人,促成这一赛事。

在座的当然都赞成。聂卫平还建议把桥牌列入全能比赛项目。可桥牌是两人配合的比赛项目,对象不同,很难计算胜负,所以当时就被“否决”了。

棋圣棋王酒后“论战”的新闻,被记者透露出去,分别在贵州、广州、上海的报纸上披露。《羊城晚报》用“假如胡荣华向聂卫平挑战?”为题作了报道,引起了全国棋界的关注。

比赛后来是在北京举行,而且是在三年之后。

既然全能赛是在上海提出,那么为什么不在上海举行?原来,上海的有关方面曾经研究了多次,发现困难颇多:如果先进行选拔,然后每项棋产生2至6人比赛,经费支出浩大,筹集的难度相当高;比赛规程怎么定?胡荣华碰到聂卫平彼此是让子还是平下?如果让,让多少?积分该如何计算?既然是全国性大赛,在海内外有极大影响的棋手也希望参加,该怎么处理……

于是,三棋赛就这样拖了下来。

1989年,在重庆举行全国象棋个人赛期间,北京棋院的负责人王品璋表示,愿意承办这次比赛。北京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表示乐意赞助经费,北京兆龙饭店也愿意以优惠条件接待棋手。北京棋院先确定了参赛对象杨官璘、胡荣华、陈祖德、聂卫平、刘文哲、简怀穗等六人。这六位都是蜚声海内外棋坛的高手。除了大家熟悉的陈祖德、聂卫平、胡荣华之外,简怀穗在1964年曾获全国国际象棋冠军,广东象棋甲组棋手,1971年担任香港围棋社社长。刘文哲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962年曾获得全国象棋赛第6名。于是,这场蕴酿三年的全能大赛,终将在北京举行。

确定参赛的选手中,唯一有变化的是广东杨官璘。这位在20世纪50年代蜚声棋坛的象棋高手,考虑到自己“封刀”多年,回信婉谢。于是,又请了曾在象棋“棋圣战”和“棋王战”中夺魁的李来群代替。

经过近一个月的锣紧鼓密的筹备,三棋赛万事俱备。1990年1月20日,三棋赛在北京兆龙饭店揭开战幕,并且定名为“华远杯”三棋全能超级大赛。华远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任志强赠辞一首,以志庆贺:

三棋乃众弈之首,六君称群雄之冠。

同庆创联赛之先,合竞博全能之王。

企业家任志强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象棋迷。他很有投资意识,也看到了三棋全能赛的广告效应。于是,敢为人先地进行了投资。今天的任志强,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

为了迎接这次比赛,胡荣华和聂卫平在赛前都作了充分准备。胡荣华在广州和上海找了好几位围棋高手练兵,聂卫平特地到承德国际象棋集训基地找棋手下国际象棋。

1月21日下午1时,胡荣华和聂卫平两人赶到北京工人俱乐部大舞台当众交锋。

比赛前,胡荣华特地在兆龙饭店理了一次发。胡荣华说兆龙饭店的收费也太贵了,收费高达21元。21元,是他平时在上海市体委大楼理发费的15倍!

出场时的胡荣华是风度潇洒,聂卫平还是头发披在额上,穿着一套浅色西服,配上红色的领带。

比赛前,和胡荣华握手时,聂卫平笑嘻嘻地对胡荣华说:“希望你今天也摸错子。”胡荣华听了先是一愣,继而一笑:“但愿不会。”

聂卫平当然是在开玩笑。可胡荣华在那一段时间,确实是屡走漏着。在第十届“五羊杯”冠军赛中,因为摸错子,胡荣华竟被柳大华炮打“闷宫”。遥想当年,胡荣华蒙目1对14也未发生过这样的低极错误。在这一次三棋全能赛的第一轮中,胡荣华与全国国际象棋冠军简怀穗斗国际象棋时,已经占优的胡荣华因为摸错子,被简怀穗反败为胜。

聂卫平既是在开玩笑,也是善意提醒。

经过抽签,胡荣华在国际象棋和围棋上先走,象棋是聂卫平先走。

对胡荣华来说,这是一个个“上上签”;对聂卫平而言,就是“下下签”了。

聂卫平转过头去对几位北京棋友说:“这个签我抽亏了,象棋我先走有什么用?”

胡荣华也笑着回敬了一句:“围棋我先走更没用,以后还得贴子给你。”

两人闭口不谈国际象棋,他们知道,谁胜了国际象棋,谁就取得了胜利。

因为两人饶有兴味的一番舌战,赛场的气氛开始轻松起来。

比赛开始,聂卫平笃悠悠坐在了椅子上。比聂卫平大7岁的胡荣华却是站着那里,然后噼噼啪啪地按起了那三个比赛的时钟。

聂卫平在以逸待劳,胡荣华似乎是要先声夺人。

同时下三盘棋,除了拼脑力,还要拼体力。与其他选手相比,当众交锋的消耗战,付出的体能更大。胡荣华和聂卫平都透支了体力。

胡荣华和聂卫平是英雄所见略同,分别在自己的专项棋——象棋和围棋上虚晃一枪。两人真刀真枪在国际象棋上。

胡荣华还是轻视了对手,他没有估计到聂卫平赛前在国际象棋上的几次突击练兵,效果明显。开局不久,聂卫平利用兑兵机会,抢先一步王车易位,然后小兵冲抢要道。大吃一惊的胡荣华感到形势不妙,但他还是喜怒不形于色,却在象棋上故意露出破绽,让聂卫平感到有机可乘,从而达到转移聂卫平在国际象棋注意力上的目的。胡荣华的战术很快就被聂卫平察觉,聂卫平在围棋上分妙必争——胡荣华落子,他就随手落子;象棋上是全面防御,不轻易进攻,一有机会就和胡荣华兑棋;国际象棋上,则是8个小兵全面进攻。

赛前,舆论都认为胡荣华三棋的平均水平比聂卫平高。没想到,胡荣华在国际象棋上竟然占不到聂卫平的便宜。

谁也没有料到,45分钟后,国际象棋上风云突变。开局一直顺利的聂卫平突然发现,自己的几个兵虽然冲了过去,可后续人马却没有及时跟上,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正当聂卫平苦想对策之际,胡荣华已经果断弃马,然后用车马兵奇袭聂卫平的王座,迫使聂卫平的王移位,从自己的王位上逃到胡荣华的王座处“避难”。聂卫平不得不把在围棋上的注意力移位于国际象棋。趁此机会,胡荣华在围棋上捞到不少实惠。

胡荣华见对方的王已离座,周围又没有什么“保镖”,便认为已稳操胜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胡荣华走了一步随手棋。因为这随手一步,胡荣华不仅没有活擒对方的主帅,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让聂卫平的“王”在“流亡”中掠去自己的小兵,形成王3兵对王4兵的残局。

胡荣华连连摇头,不停地嘀咕:“臭!臭!”

聂卫平感到危机已过,回到椅子上点燃了香烟。

象棋上,聂卫平采取兑子战术时,不是丢兵就是丢相。经过几次兑子,双方是双车炮对双车马。聂卫平仕相残缺,并且少兵,聂卫平审时度势后,放弃了抵抗。

在国际象棋上,胡荣华少一兵,但时间宽裕,聂卫平多兵但时间十分紧张。聂卫平毅然用兵直冲对方底线,胡荣华经过细算也不顾一切地如法炮制。当双方小兵到达对方底线升后时,两个后在棋枰上立即交换。紧接着,两人留下的最后一枚小兵,又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再次向对方底线冲去。聂卫平的兵先变后,实力大增。只要一步,仅仅只要一步,就可将死胡荣华的白王,拿下三棋的胜利。危难之时,胡荣华的白兵单骑救主,冲到底线升后连带叫将,迫使聂卫平的王躲避。如是这般,胡荣华的白王得到了一次转衡的和局。

这一局棋,竟然先后出现了6个“后”,实战之激烈,可见一斑。久经沙场的棋圣棋王,紧张得冒汗。

国际象棋风波平息后,围棋也很快鸣金收兵。胡荣华利用国际象棋作掩护,在围棋上占了一些便宜。可是聂卫平毕竟围高一筹,最后点目,聂卫平白子184子,加上胡荣华贴2又3/4子,聂卫平终以净胜6又1/4子结束。胡荣华对此相当满意:“输得不多!”

双方苦战4小时,棋圣、棋王的三棋全能赛以1胜1和1负打成平手。

第二天晚餐时,聂卫平诚心诚意地对胡荣华说:“看来我让你4子是让不动的。”

胡荣华以笑应答:“我让你双马也是不可能的。”

前面交代过,胡荣华和聂卫平大斗国际象棋,棋盘上竟先后出现6位“皇后”。晚餐时,6位棋坛“司令”对此都感到很新鲜,6位“皇后”成了谈话资料。此时的陈祖德看了看胡荣华,又看了看聂卫平,忽然调侃:看来你们两位最喜欢的是“皇后”。一句妙语,全场爆笑。

当众交锋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当众交锋的消耗战,透支了体力,影响了胡荣华和聂卫平两人后来水平的正常发挥。结果,胡荣华只得了第三,聂卫平屈居第二,冠军被香港简怀穗拿走。

简怀穗也不是等闲之辈。

许多年来,简怀穗对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香港,华人是主体,但下围棋者并不多。原因之一是缺少一个下围棋的公共场所。1982年,简怀穗租了一个单元房,创办了香港围棋社。简怀穗既是教练,又管一切杂务。香港的围棋能走到今天,也是简怀穗十多年惨淡经营的结果。

作为围棋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大家对简怀穗并不陌生,但作为国际象棋选手的简怀穗,人们却知之不多。

1964年,还叫简明基的简怀穗,获得了当年的国际象棋全国冠军。

今天的简怀穗,就是当年的简明基。十年动乱中,简明基从广州去了香港。故土难离,却又不得不离。去了香港后的简明基改名简怀穗。怀穗,怀念广州也。

初入香港的简怀穗生活艰苦,他先是在厂里做工人,后来去了朋友开的酒楼当会计。为了生计,少有时间下棋。

1972年,一个国际象棋水平很高的华裔印尼富商经人介绍,与简怀穗下了一局快棋。擅长快棋的富商败下阵后,非常吃惊:“想不到我们华人中还有这么好的棋手。”华裔富商请简怀穗参加香港快棋赛,简怀穗不负众望,荣获冠军。

华裔富商非常高兴,又请简怀穗参加世界冠军赛的远东赛事。比赛原定在马来西亚举行,因为简怀穗没有拿到去马来西亚的护照,作为赞助商的华裔富商,申请把比赛场所移至香港半岛酒店。结果,简怀穗没有让华裔富商失望,取得了第二名。

这次比赛,简怀穗非常吃亏。因为,除了他,其他选手都住在半岛酒店。每天上下午各一场棋,住家的简怀穗要来来去去。

华裔富商出了钱,安排好比赛,到欧洲做生意去了。当时香港的国际象棋会会长就顺手牵羊,把简怀穗的一份吃住都顺去了。会长是英国人。

1981年,西方几家财团发起签名运动,筹款500万美元,邀请前世界冠军、美国的天才国际象棋手菲舍尔“出山”。为了让菲舍尔磨刀,请菲舍尔先和亚洲的棋手过招。新任的香港国际象棋会会长柯宁慈出面,请菲舍尔和简怀穗下十局赛。菲舍尔提出无论胜负,酬金50万美元。香港汇丰银行表示同意;谁料菲舍尔又加码,提出要100万美元,香港汇丰银行也同意了。

其间,香港国际象棋会为了提高简怀穗的声望,在香港举办了两次国际性比赛,简怀穗拿下了这两次赛事的冠军。

菲舍尔和简怀穗的十局赛,后来因为一字之争,成了梦中月水中花。十局赛协议书上称菲舍尔为“前世界冠军”,菲舍尔不悦,坚持要去掉那一个“前”字。双方来来回回多次,拖过了香港汇丰银行的财政年度预算。简怀穗5万美元的酬金,也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