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老帅奋执鞭

负重前行,老帅奋执鞭

2003年,在全国第一届象甲联赛开赛前,上海棋院一直找不到赞助商,商家一听胡荣华只是担任队长,而且,基本上是不上场,立马掉头走人——还扔下了一句话:“没有金字招牌做保证,这钱等于是打了水漂!”

20世纪50年代初,胡荣华作为上海队一员夺冠以来,50多年运动生涯中,作为征战最高团体赛事的棋队主力,胡荣华第一次放弃了所有上场机会!胡荣华在逐渐淡出——开始做教练。

胡荣华听说商家因为他只是做教练不肯赞助,决定立即挂帅出战。作为一个棋手,胡荣华最担心的,就是象棋运动萎靡。以58岁的“高龄”出征象甲,在当今棋坛是一则新闻。欣慰的是,2003年的上海队是一帆风顺,几度涉险过关。

最后一战对阵北京队时,上海队已经坐上了头把交椅。由于在小分上没有太大优势,龙椅是坐了,但坐得并不稳当。北京队是役事关保级,命悬一线,势在一搏。上海队如果失利,也会被广东赶超,屈居次席。“血拼”之际,谁也马虎不得。为此,胡荣华也非常担忧。胡荣华也不想让赞助商收获竹篮打水。如果上海队这次拿不到冠军,那以后再去找赞助商是难上加难。上海象棋队如果找不到赞助商,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还谈什么发展?

胡荣华决定亲自上场,以打头阵来稳定军心。

最后的结果是如愿以偿!

结果是如愿如偿,但过程是一跌三宕。

这一次,在最后三轮前,上海队领先第二名广东队高达3分。夺冠的几率非常之大。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因为背上了思想包袱,上海队年轻的队员们,下棋的质量是大打折扣,竟连续两轮,和两个成绩垫底的队伍战平。

上海队最后一役的对手是北京队,因为有保级的关系,北京队必须和上海队拼死一战,北京的一家报纸报道:“一个为争夺冠军而战,一个为保级而战,目标不同,但‘决不能输’的想法一样。”最后一轮,上海队如果再和北京队打平,就会把冠军拱手送给广东队。

胡荣华知道,队员们背上了思想包袱,怕下得不好影响全队。这种情况,他也曾经遇到过。有一年,在团体赛的小组赛中,他6战4和2胜,成绩未见突出。他对青海张录的一盘棋,还险遭不测,是几经艰苦的拉锯战后,才下了一盘和棋。而他和陈孝堃、李日纯、王秉国过招,也是以平局告终。

而在同年的个人赛的复赛中,胡荣华所在的第一组中,人才高度集中:组里除了有李来群、1977年全国第3名的梁文斌,还有在团体赛中与胡荣华打成平手的陈孝堃、李日纯,以及北京的傅光明和江苏戴荣光、李国勋等人。在这群雄把关名将挡道的对局中,胡荣华怒马冲阵,远挑近劈,一剑封喉。最后,以7战全胜的战绩取得决赛权。七员大将,当然是无一幸免。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两次出场的胡荣华判若两人。差别之所以那么大,因为团体赛他是主将,怕下得不好影响全队,所以弈来缩手缩脚,水平难以发挥。后来的个人复赛中,他的思想已经调整到位。因此,自然是灵性的寒光一闪。

再说,1978年,胡荣华到贵州参加比赛,得到贵阳市某部门赠送的已窖藏了十几年的正宗茅台酒一瓶,胡荣华一直把这瓶茅台酒放置在客厅的橱柜里。有好几次,他想开启,最后还是放回原处。就连他在2000年55岁再获全国冠军时,也舍不得启封。好几位学生劝他开酒庆贺,胡荣华说:“年头这么久远的茅台酒,已经是稀世珍宝,如果喝了,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最后一战对阵北京队时,上海队由于在小分上没有太大优势,龙椅是坐了,但坐得并不稳当。北京队是役事关保级,命悬一线,势在一搏。“血拼”之际,谁也马虎不得。

关键时刻,胡荣华决定放手一搏!

为了激励队员们的斗志,胡荣华亲自披挂上阵,在率队去北京客场作战时,特地带上了那瓶已经有40多年历史的茅台酒。他对孙勇征和谢靖说:“这次你们不要背任何包袱,勇敢去拼。如果上海队拿冠军,我们就开酒庆贺。”

一位小队员怯生生地说:“万一上海队拿不了冠军呢?”

胡荣华斩钉截铁地说:“开弓不带回头箭!如果最后因为缩手缩脚拿不到冠军,我就在北京的马路上把这瓶茅台酒砸掉。”

见队员心里还是不踏实,胡荣华又面授机宜:“和北京队的最后决战,你们三人只要求和就行,如果我不能取胜而冠军旁落,责任由我来负。”

主帅的话语如此掷地有声,队员们当然斗志高昂,他们在胡荣华面前立下军令状:“我们一定尽全力,拿下北京队!”

上海队与北京队之战开始了。胡荣华言出必行,以精心准备的布局,在开局时就占据主动,率先拿下一城。小将谢靖的对手是北京队第一号选手张强,赛前的布置是后走的谢靖只要求和就算完成任务。谢靖看到主帅已胜,竟越下越勇。又因为张强也抱着不赢即输的心态,这样,这一盘棋就没有了和棋。最后,后走的谢靖再立一功。

上海队两胜在手,万春林、孙勇征便小心求和为本。对手本来的实力就在万春林和孙勇征之下,当时的态势让对手更难有所作为,结果自然是四人皆握手言和。

上海队远离团体冠军已经9年。这一次,队员们在年近60还身先士卒率队出征的胡荣华激励下,毕其功于一役,当之无愧地夺得了首届象甲联赛冠军。

比赛结束时,北京队的队员们在收拾东西,上海队的队员们强忍着夺冠的惊喜,不敢张扬,努力使自己心平如镜。因为,北京队输给了上海队以后,还有降级的可能。一直坚持到另一场比赛结束,火车头队输棋确认降级,北京队保级成功,上海队的队员们才开始互相庆贺。

当人们祝贺胡荣华带领上海队重铸辉煌时,胡荣华连连感叹:“来之不易!来之不易!”

确实,上海队的冠军来之不易。一位江苏棋手说:“赛前预测,上海队恐怕连前三名都进不去,现在却成为一支冠军队,实在是难能可贵。”

茅台酒肯定不会五马分尸在北京街头了。

开茅台酒庆贺时,胡荣华痛快地说:“比起‘碎尸马路’,这瓶茅台酒现在是‘死得其所’。”

那晚庆功时,最后一点“发财酒”被倒在一个小碗内。正在考虑让谁去“发财”时,没想到胡荣华因为高兴,一时不慎,竟然碰翻了小碗。就在那一瞬间,酒香开始蔓延,溢满了整个餐厅……

胡荣华以58岁的“高龄”挂帅出战,结果是打造了首届象甲冠军棋队。当然,赞助商也没有跑掉。

除了2003年,2007年的赛季,上海队的发挥也是非常之好,一场都没输过,且提前一轮夺冠,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那个赛季,上场的四位队员表现很平均,胜率都很高,胡荣华想就让他们多下下吧!胡荣华本来就是要淡出棋坛。外界都知道,因为胡荣华自己力推新赛制,胡荣华不上阵有“避嫌”的含义。

联赛过程中,在用人的事情上,胡荣华也一度动摇过。四个主力中,年纪最大的特级大师万春林有过“三连败”。按照常理这个时候应该名正言顺地走马换将。在充分征询了棋手的意见后,胡荣华作出了“再看一场,给万春林一次机会”的决定。第七轮上海队客场战河北,万春林的力量迸发,力挽狂澜。从此开启了九连胜,这也验证了胡荣华“逼将法”的奏效。

上海队能在2007年拿下象甲冠军奖杯,胡荣华当然很满意!但是满意之外也有遗憾:上海队引进了内援洪智,如果全部是上海本土棋手组成的队伍夺得冠军,才能说上海象棋新一代棋手的真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