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师名徐老师请客
胡荣华进入上海市象棋队后,徐大庆很为胡荣华高兴。进市队不久,上海市体委宣布胡荣华公开拜师何顺安。闻知此讯,徐大庆怅然有失!他认为自己被卷到一场徒弟争夺战中。而在这一场争夺战中,由于缺少一个拜师礼,再加上级别的差异,他似乎无法和对方叫板。想到一个潜力如此之大的天才徒弟可能和自己关系渐远,徐大庆实在是心有不甘。但一想到胡荣华从此以后是龙游大海,鹰击长空,他知道他理应去推波助澜。
思来想去,徐大庆想到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自己和胡荣华曾经的师徒关系昭示棋坛!如是,既可以保住自己的名分,又不会去伤及他人。徐大庆认为这是一个两全之策。
因为有所准备,机会说来就来。那一年,上海要举行一次全国邀请赛。徐大庆决定在邀请赛期间,公开且适度张扬地请一次客,主要是请来沪参赛的外地名手和部分上海名手。但是,上海市队除胡荣华之外的那几位“超一流”棋手,不在被请之列。
方孝臻在被请之列。方孝臻是山东省冠军,全国比赛进入过前8名。
酒宴之前,胡荣华与一位上海名手在即兴手谈,大家作壁上观。
这时,徐大庆走过来邀请方孝臻指导胡荣华一盘。
“我哪里敢指导呀!”方孝臻不认识胡荣华,他坦诚地自我调侃,“我看这个小孩的棋算度精确,反应机敏,我和他下真没有把握。”
方孝臻想自己代表着山东省,万一栽在这个小孩子手里,岂不是贻笑大方!于是,他就推辞说感冒了。徐大庆闻之,建议方孝臻去洗个热水澡,说烫烫澡感冒就好了!
方孝臻既没有和胡荣华下棋,也没去洗澡,只见他坐下来,拿起了酒杯。
徐大庆也拿起了酒杯。酒过三巡,徐大庆站起来开始“致辞”,大意是小胡跟了我好多年,现在市体委让他正式拜何顺安为师,因为何顺安的水平比我高,我一点意见也没有。但有些事情需要讲清楚,就是我和小胡的关系问题。今天让小胡在这里和大家讲一讲,请大家做个见证。
小小的胡荣华这时站了起来。
胡荣华说得不多,说徐老师对我帮助很大,我永远不会忘记……
一声稚气而真诚的徐老师,驱散了满天的云雾,宣告了徐胡的师徒关系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徐大庆满面春风,站起来再度举杯,说:“有胡荣华的这一句话就足够了。我太高兴了,请大家开怀畅饮吧!”
因为全国所有省份的象棋冠军几乎都在座,这场徐氏“新闻发布会”应该说是成功地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其实,徐大庆的担心有点多余。多少年之后,功成名就的胡荣华在一篇自传体文章里写道:
徐大庆先生是我棋坛生涯中给我影响较大的一位老师。他不仅热情指导我下棋,并且想方设法把我带到重大棋赛上去经风雨、见世面……通过徐大庆老师的介绍,我得到过何顺安、徐天利、惠颂祥、李义庭等名手的实战辅导。这些名师的精湛棋艺和高尚品格,使我进入了象棋领域的新天地。
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胡荣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心跃然纸上。当然,除了感恩徐大庆,还有徐天利,还有其他帮助过他的老师:包括复兴中路顺昌路棋摊上的邓老板、邑庙区文化馆的职工傅鄂定,还有陈昌荣等老师。
胡荣华做人做事自有他的法度,自有他的规范。
胡荣华更忘不了何顺安老师。1962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改“积分循环”赛为大循环赛。26名选手要进行25轮大循环。因旷日持久,体力有损的何顺安棋艺大打折扣,早早退出了冠军的角逐。23轮弈罢,杨官璘以积36分一马当先,胡荣华、李义庭则以1分之差紧紧追随。糟糕的是,胡荣华曾负于李义庭,增加了胡荣华夺冠的难度。第24轮,侠骨丹心的何顺安是单骑救徒。
第24轮,何顺安对阵李义庭。自始至终,李义庭占据着优势。5个小时之后,封棋。下午开封续战,何顺安拼死抗争,于漆黑一团中觅得一线幽光,终于战平李义庭,全局历时达7小时。棋局终了,何顺安休克在棋案旁。这一盘和棋,使李义庭在冠军的争夺队伍中掉队,而杨官璘又与对手弈和,胡荣华勇胜。这样,杨官璘、胡荣华同以37分并驾齐驱,而先前杨胡之间是一盘和棋。由此,胡荣华夺魁的形势得到了大大改观。最后一轮,杨官璘、胡荣华同奏凯歌,最后并列冠军。
胡荣华知道,没有何顺安老师以休克在棋案旁为代价拖住李义庭,也就没有1962年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