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丁旭光
胡荣华的大名,在棋界与棋迷中是以顶礼膜拜的方式传播的。胡荣华行棋中的霸气,往往令对手噤若寒蝉。胡荣华以十连冠的彪炳战绩独霸棋坛二十年,胡司令的称谓便成了他的雅号别称。
1989年,应四川交通大学出版社之约,我写了一本不算厚,当时定名为《丁旭光侦破小说》的小说集。因为书中的内容和棋有关,胡司令当然就成了我心目中书名题写者的最佳人选。
走进上海棋社胡司令的办公室时,胡司令正在专心摆谱。敲门而入后,他对我微微一笑,点点头表示欢迎。
看到胡司令并没有因研棋而拒我于门外,我便直奔主题——求字。
沉思片刻后,胡司令婉转地说:“我的字不行,一定要写,过两天给你。”
几天后,我又去了上海棋社。胡司令拿出一横一竖的“丁旭光侦破小说”题书说:“你看,这样行吗?不行的话,我再重写。”
看得出,那两行字是精心写就。
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无法预料的事发生了。因为种种原因,那本小说集易名出版,也就是说,胡司令的题书没有用上。
后来,我在棋社与其他场合与胡司令又不期而遇了几次。尴尬的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胡司令一定感受到了我的难堪,见我的王顾左右,他便言他。我知道,记忆超群的胡司令能同时下十几盘高质量的蒙目棋,他不提“题书”,不等于他的偶尔健忘!
胡司令说自己的字不行只是一种谦虚。其实,胡司令的字,准确地说他的书法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当时上海棋社的围棋沙龙里,悬挂三幅扇面,一幅系陈祖德所书,一幅系聂卫平的墨迹,另一幅便是胡司令意味隽永的手书“通神”二字。我从那幅朴实无华的书法小品里,看到有一条美妙的弧线自王维的水田中逸出,让我心弦屏息,随后,发一声裂帛而诗。
一个智者往往具有自觉的反省精神。
在1991年的上海市机关运动会象棋个人赛上,我在决赛中以7胜2和的成绩获得冠军。然后,我又以冠军的身份在7月20日晚去打擂台。那天,我正发烧,但难以推辞。因此,上阵不到两小时便输给了上海市队的女棋手欧阳琦琳。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输得有点稀里糊涂。赛后,上海市冠军朱祖勤和我复盘。这时,胡司令站在一旁说:“红棋走相三进五可保持先手。”说完,他又走开去看正在比赛中的林宏敏和葛维蒲的对局。10分钟后,他又走过来说:“刚才说的相三进五是假棋。”而我当时正“误入歧途”,觉得“相三进五”这一变着顶顶好。一般的上档次的棋手在复盘时,轻易不说走哪一着好,如果说了之后,也不会轻易否定。像胡司令这样一个智者,之所以能执牛耳,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也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一次,我去采访胡司令,请了报社的同仁、一位摄影记者为胡司令拍照。拍照时,胡司令要和我摆棋。坐定后,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他已摆了一步炮二平五。我说:“胡司令,这不行,还是我先行。”他笑了一笑:“好吧!”那虚怀若谷之态,令我对他更加崇拜。
一个智者的行为方式往往与人相背。当年,一年一度的上海市象棋擂台赛,是上海棋手与棋迷们的节日。那年擂台赛上,对阵的“御林军”和“绿林汉”们几乎个个都是衣着不凡。而我们大智若愚的胡司令并没有在穿着上下功夫,还是我行我素地穿着他那背时的西装短裤和衬衫。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棋迷们对他的崇拜。想一想吧,在中国,棋迷有一亿之众,作为一个一亿之众的执牛耳者,人们怎么会不崇拜呢?
那一年,久负盛名的国际象棋“林氏家族”中的林鹤拿了上海市冠军后,有很多棋人和棋迷希望胡司令和林鹤约枰一比高低。这场在上海市体育宫对外正式卖票的表演赛,吸引了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众多棋迷。胡司令在表演赛的中局时突发妙手,弃子后最终入局。当年观战的棋迷们回首往事,还是津津乐道。
胡司令对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的艺术进行了贯通,最后是三棋归于一——有如登高望远,水天一色。
2017年春天的某一个下午,应中国象棋协会副会长王连云先生之邀,我有幸和胡司令、上海棋社社长单霞丽大师一起喝茶。看到年已七十有二的胡司令目光深邃,超人的记忆力依然,作为胡司令铁杆棋迷的我,倍感欣慰。
当今棋坛,新秀辈出!但是,像胡荣华这样一位独霸棋坛几十年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当属空谷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