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局 胡荣华先胜柳大华

第8局 胡荣华先胜柳大华

1982年1月9日弈于广州

中炮对屏风马双炮过河

贾题韬评注

未入评题之先,有关局中人和笔者的一段小小插曲,顺便说几句,当作开场白

在第一届“五羊杯”赛的棋评中,笔者对第二届“五羊杯”赛的桂冠属谁,曾写了“冠军谁与,鼎足而三,秦时明月,诗句可参”的俚句作为预测(见《成都棋苑》第四期)。第四句是配文,问题的说明唯在于第三句。这是借用了唐人“秦时明月汉时关”诗句的上半截作了谜面,“秦时明月”是指的古月非今月,古月二字合成恰是“胡”字,不少读者都已猜到所指的是胡荣华了。但是一年以来胡荣华的成绩是不够理想的。承德之役,仅获第三;温州之战,依旧乙等;泰国之行,名次居陈孝坤、李来群之下,看来要迎接像杨、柳这样的“大敌”取得桂冠,就更不容乐观。特别在此次比赛中和柳大华分先的第二局又先吃了零分,笔者所投的预测票似乎越来越趋于渺茫了。然而成绩揭哓,梅开春到,胡荣华的辉煌成果,使我这个虽置身局外但不无关系的人,却终于赢得了“身老沧州,心在天山”的会心一笑。

笔者预测此次“五羊杯”赛,胡荣华能获得桂冠的理由是:就棋论棋,国内棋手尚少有出胡荣华之上者。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单就历届比赛的名次而论,更重要的是依据对作品质量的分析和比较。当时广州发起了前此所未有的“五羊杯”赛,论理,正好轻装上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现身手。有利的条件是,对手仅限于杨官璘、柳大华,互相都已摸透了脾气,偶然性相对减少,战略战术较易于作出适当选择;而且棋逢对手,各不相让,不像全国赛中要遇到一些棋手锐意求和,难于着力;这就更适于表现胡在中局里劲悍多变的技能,展其所长。诚然,胡在第一届比赛中的成绩依然不够理想,是否受乐山新败之余的影响,身心尚未恢复正常状态?笔者不得而知。但他在此次比赛的前段既失利于杨,又见垫于柳,竟然对像杨、柳这样的“劲敌”当前,能够“挥戈返日”,力挽颓势,名次虽下于柳而尚高于杨,表现了他所具有的卓绝的战斗力量。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在评论胡以执后的过宫炮对柳执先的飞相局里,胡以高度的战术运用和战略转换,转败为胜,曾作了较详尽的描写,同时就投了如上预测的一票。自信是“持之有故”,并非侥幸命中的。如果胡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优游涵泳,养其全锋,今后棋坛风云,会继续证明笔者的论点的。好吧!让我们转入正文。

1.炮二平五 马8进7

2.马二进三 车9平8

3.兵七进一 卒7进1

4.马八进七 马2进3

5.车一平二 炮2进4

6.兵五进一 炮8进4

不顾中兵渡河,抢先伸炮和右炮在上二路结成担子式,进行封锁,是现代流行布局之一。《中国象棋谱》第一集,对此种布局有较详尽的说明,可以参看。

7.兵五进一 士4进5

8.兵五平六 象3进5

9.仕四进五 炮2平3

10.马七进五 车1平2

11.炮八平七 炮3平7(图14)

图14

一般认为车2进6比较稳健。炮3平7或平1,二者必得其一,对威胁中马有等同效力;而在步法上既延缓了胡的七路兵渡河,又加紧了以炮换双马的度数。如果胡立即兵六进一、卒5进1,马五进六、马7进6,兵六进一、士5进4,马六进七、士6进5,马七退九、车2退3,炮七平九、炮3进1,既打马又伏有炮8平1的闪击,柳反先。但这是常套,胡是否在旧的基础上,会别出心裁,有什么新招出现呢?可以设想,当柳伸车过河时,胡如不急于兵六进一而改走兵三进一邀兑,仍然采取舍子争先的策略,“翻手云兮覆手雨”,便另是一番场面。着法大体上是炮3平1,兵三进一、象5进7(如炮1平5,则兵三进一,无论柳退马与否,胡借有再兵七进一的运用均占优),以下有两种走法:(1)马五进三,车2平7,炮五平六,炮1平5,相七进五,炮5退1,兵七进一,车7退1(车7平4,车九进一,车4进1,马三退五,车4退1,车九平五,车4平3,兵七进一,胡优),之后埋伏有帅五平四、车九平五、相三进一的走法,柳必须奉还一子,而双兵渡河成为净利,胡优。(2)兵七进一,炮1平5,兵七进一,炮3退4,车九进四,象7进5,炮七平九,马4进2,车九平五,炮5平7,兵六进一,胡荣华气机通畅,也好走。如果以上设想恰恰是胡荣华的预定计划。那么,柳没有照常规伸车过河,而立即炮3平7去兵,似乎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非随手之着了。读者不妨就笔者所提出的方案再作深入的析解,这里将关系到“双炮过河”局面的战略地位,不是小事。

12.兵七进一 车2进6

13.兵七进一 马3退2

这一着,《中国象棋谱》上应的是马3退1。现在没有退1而退2,意在于预防车的沉底打将,并多有马2进1或进4的选择机会。但也引发了胡荣华一系列的催逼步法。

14.兵六进一……

这是以争取得联兵和先手出车逼马为代价的。但局面由此简单化,让柳易于从容应付。同样舍子,似乎不如采取马五进七舍炮不舍马的方针较多变化。

14.……炮8平5

15.车二进九 马7退8

16.马三进五 车2平5

17.车九平八 马2进1

18.车八进七 炮7平1

19.兵七平八 车5平3

20.炮七平九 马8进7

21.兵八平九 车3平4

22.炮五平三 马7进6

23.兵六平五 卒7进1(图15)

图15

如改走车4退4邀兑,既易于谋和。柳没有这样走,可能认为时机尚早,自己的兵种较为齐全,利用胡的求胜心理作对攻的打算,这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不过从全局形势来讲面临胡的双兵已较迫近,应当先车4平7促令中宫搭相,免掉此后受当头炮的威胁,然后再车7平5咬兵,则兵五进一(不能平四,让马6退4,边马便有了生路),象7进5,兵九进一,马6进4,车八退三,马4进2,通过这样的调整使主要子力占到足以抗衡的适当位置,才能适应进退攻守的需要。而在关键时刻,进了一步缓不济急的卒,对掌握中残交界进入残局的契机是不够理想的。

24.兵九进一 车4平7

不难看出,所以不敢下卒仍然走了车4平7,是对胡的安置当头炮有所顾忌。这不但犯了行子的重复顶撞之病,并且让对方的三路炮有了轰击对象,真可以说“帮倒忙”。

25.相三进五 马6进8

上一回合,重复顶撞;这一回合,又把这样一只照应四方八面的马驱向僻地,接着让胡亳无代价地炮轰了过河卒并且恰恰堵截了马的进路,败局已定。如改走车七平五,仍可谋取和局。

26.炮三进二 炮1平9

27.兵五进一 炮9进3

28.帅五平四 车7平6

29.帅四平五 车6平7

30.帅五平四 车7平6

31.帅四平五 车6平7

32.帅五平四 士5退4

33.炮九平七 车7平5

34.兵五平四 车5平6

35.帅四平五 车6平7

36.帅五平四 车7平6

37.帅四平五 车6平7

38.帅五平四 车7平6

39.帅四平五 车6退1

40.炮七进七 士4进5

41.车八进二 车6退3

42.炮三平五 将5平4

43.炮七退八 将4进1

44.炮五平六 车6进4

45.炮六退二

此局双方以当头炮对屏风马双炮过河开局。由于大体上都是走的一些通套着法,乍看起来似乎并无什么动人之处。但必须对他们各在通套的着法上略有变动处着眼,正是推陈出新,亦虚亦实,使临局者一时难识庐山真面目的高度战略运用。而这些不多变动,对今后双炮过河这一布局的深入研究,将会成为极为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