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斗地主引出的话题

一个由斗地主引出的话题

2005年象甲闭幕式上,胡荣华收了一名“俗家弟子”李文壅。李文壅是九城置业的董事长。喜欢下棋的李文壅,在象棋比赛中没有什么出色成就,但是,因为胡荣华的“破墙收徒”,让上海象棋界迎来了一位热心的棋友。出于对胡荣华的尊重,出于对象棋的热爱,李文壅出资支持了第一届象甲联赛的冠名,出资支持了象棋界破天荒规格的巨奖赛事,还出资支持了一系列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的牌类赛事。不仅如此,李文壅还再雪中送炭资助了上海女子象棋队……

现任上海象棋协会副会长、上海休闲棋牌协会会长的李文壅,为上海的棋牌事业,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海休闲棋牌协会的办公地点,在吴兴路87号。吴兴路87号的环境,十分幽静。这所花园小洋房共有三层,透过底层客厅中的大玻璃,可以看到花园中绿色的草坪和青翠的松柏。1949年之前,吴兴路87号是东方汇利银行的所在地,也是汇利银行董事长的住所,董事长是一位法国人。因为属于买办资产阶级,1949年以后房产被政府没收。相隔60多年后,东方汇利银行还想出大价钱,把吴兴路87号买回去。

本来,吴兴路87号已经承包给他人开饭店。上海市体委考虑到体育场馆一定要姓体,恰巧李文壅要搞休闲棋牌协会,上海市体委就同意吴兴路87号由李文壅承包,作为上海休闲棋牌协会的办公地点。

上海棋社是在1961年,从南京西路150号的上海市体委办公楼,搬到了吴兴路87号。上海市休闲棋牌协会,于2017年进入吴兴路87号办公。其间,相隔55年。

胡荣华最后一次拿全国冠军,是2000年。那一年,胡荣华55岁。

胡荣华感到,他和上海市休闲棋牌协会,是有缘分的。

说到斗地主,又要提一提五星体育频道斗地主的主持人董旭彬。提到了董旭彬,就必须提一下1988年的上海二队。1986年,上海象棋队获得全国冠军,冠军队的队员是胡荣华、林宏敏、邬正伟和于红木等棋手。按照规定,冠军队在下一个赛事可以出两个队。因为1987年是第六届全运会,没有全国象棋赛。因此,上海在1988年组建了两个队参加全国比赛。1988年的全国比赛,在湖北省的孝感市举行。上海一队和二队乘的长江轮从十六铺启程,两天两夜后抵达武汉。热情的东道主柳大华在渡口欢迎上海队。然后,用一部面包车,把上海队送到了孝感。柳大华与上海队同车到达。上海一队按照台次分别是胡荣华、林宏敏、邬正伟和于红木;上海二队分别是李澄、董旭彬、朱祖勤和王鑫海。四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是董旭彬,当时只有18岁。李澄和王鑫海都是1949年生人,朱祖勤出生于1956年。

1974年,胡荣华的棋艺应该说还处于鼎盛期,参加上海市比赛,先手几乎都是手到擒来。但在当年的市比赛中,胡荣华先手飞相局和了李澄。那一年,李澄拿了第3名。

上海二队的教练是徐天利。上海二队当时制定的策略是对一号台要求不高,二号台的董旭彬以锻炼为主。结果,二号台13轮拿了10分,三号台13轮拿了17分,四号台13轮拿了18分。上海二队的成绩因为一、二号台之故,名次不太好。胡荣华感到上海二队就是这个成绩,并没有什么遗憾。让胡荣华遗憾的是,李澄后来因为高血压中风,英年早逝。朱祖勤当时在卢湾区土特产公司工作,后来一共拿过6次上海市冠军。1989年10月,经胡荣华推荐,进入上海市邮电系统,开始了半专业棋手的生涯。白白净净偏瘦的朱祖勤性格较内向,不抽烟。王鑫海拿过两次上海市冠军,虽然如今已年届70,但一直活跃在上海棋坛上。

欧阳琦琳是上海棋院副院长,董旭彬的妻子。2001年,“胡荣华象棋学校”成立,缺一个大师级别的专职老师。这时候,董旭彬所在的轻工象棋队刚刚解散。董旭彬除了代表上海浦东参加全国象棋比赛外,正处于半退役状态。胡荣华知情后,认为董旭彬符合“胡荣华象棋学校”老师的要求,就安排他去学校执教。这样,董旭彬的生活稳定,事业也能够可持续发展。董旭彬不仅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还是一位称职的电视台斗地主节目的主持人。董旭彬说他在电视台能够做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和他在“胡荣华象棋学校”做老师有关。老师这一职业,让他的口才得到了锻炼。

董旭彬和欧阳琦琳的女儿董嘉琦,2000年生于上海,受父母影响,从小喜欢象棋。2013年,上海棋院把13岁的董嘉琦招入上海女队,此举也打破了女子棋手进入专业队的低龄纪录。对此也引来了外界的一些质疑:认为欧阳琦琳是上海棋院副院长,这里面,有开方便之门的嫌疑。胡荣华想,如果这也算是开后门的话,这个责任,我来承担。

当年,为了争取一个象棋出征名额,不夸张地说,会争得鱼死网破!

在1986年的上海市运动会上,代表上海邮电出战的朱祖勤以13轮20分的成绩,获得了冠军。为了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推动上海的象棋发展,胡荣华决定次年代表上海出战全运会的人选,在已定三人林宏敏、于红木和胡荣华之外,让上海市队的邬正伟和朱祖勤进行十轮大战以决定第4位人选。应该说,规则稍有利于邬正伟:邬正伟打平出线。邬正伟和朱祖勤一直下到第10盘,才决出胜负。最后由邬正伟胜出收盘。

1993年,上海象棋队在全国团体赛中不甚理想,只取得了第5名。按照有关规定,次年的全国象棋个人赛只能是三人出战。三位出战人选中,胡荣华和林宏敏是当然人选,难的是另一位人选的归属。一位是邬正伟,一位是胡荣华的入室弟子万春林。两位都是国家级大师。而且,万春林1994年又坐镇全国团体赛上海队的第三台,邬正伟呢,坐镇第四台。按照上海的以往惯例,前三台出战个人赛。胡荣华想:“邬正伟以往一直打三号台,今年坐四号台得分率也很高。应该说,邬、万之间的棋艺最近是难分伯仲。让他们打一场吧,权作热身赛,谁胜谁出战。”

这样,便有了邬正伟和万春林之间的八场对抗赛。前六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谁先走谁胜。第七场,执先的邬正伟没有赢棋,不过也没有输。这时,命运的天平已偏向了万春林。第八场万春林执先一举擒邬。事后,邬正伟说,“胡司令”很公正,是我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

今天的象棋项目,绝非当年鼎盛时期可比。

现在的上海家长,愿意让孩子走专业棋手道路的,是少之又少。上海家长让孩子学象棋,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更何况,要发现一棵象棋好苗子,是非常之难。

董嘉琦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正因为此,父亲董旭彬反对董嘉琦放弃学业。欧阳琦琳几次征询了董嘉琦本人的意向,董嘉琦最后还是选择了下棋。

到底是读书还是下棋,这个决定很难做。

让董嘉琦下棋!最后这个决定,是由胡荣华拍板:孩子自己喜欢下棋,成绩每年都在进步。那么,就选择象棋。

在进市队的3年内,董嘉琦夺得了全国少年赛女子12岁组、14岁组和16岁组的冠军,而且都是“以小打大”。那一年,队内选拔,董嘉琦的成绩,超过了比她大好多的老队员。董嘉琦和她妈妈做了队友,一起出征女子联赛。董嘉琦还参加了智运会专业组团体赛以及2014年的女子象甲联赛。联赛上,还逼平了女子特级大师。

在这种情况下,胡荣华对董嘉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董嘉琦在两年内,取得“象棋大师”称号,3到5年里拿下全国女子个人赛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