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简介
《薪火: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这本书是由王瑢创作的,《薪火: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共有50章节
1
封面页
...
2
引言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至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六年间中国出现两次帝制复辟,更换三位大总统,地方军阀各自为政,混战不断。其时,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凶相毕现...
3
序幕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1901年,暮春。 皖南门户。长江巨埠安徽芜湖港码头。 几位学生正在送别同窗好友。一个人疾奔而来,远远地叫声“仲甫兄!”站定了道,“仲甫兄此去扶桑,日后再见……...
4
目录
引言 序幕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第一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北大之初 蔡元培在德国 北大新文化运动之“三只兔子” 不拘一格降人才 毛泽东与李大钊之于北大 第二章...
5
第一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袁世凯死后,各系军阀纷自割据称霸,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一时间民穷财尽,水深火热。其时,内有冥顽势力,外有西方列强诸国加紧侵华掠夺,然则懦弱政府为求苟安,企图将山东...
6
北大之初
北京大学。 学校大礼堂内。蔡元培立于高台之上,先是面朝台下济济一堂的师生脱下礼帽,深鞠一躬,而后大声道:“我代表中华民国教育部,以及国立北京大学校务评议委员会,...
7
蔡元培在德国
蔡元培一生三次赴德留学,前后逾五年之久。1907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而中断学习,回国后出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2年7月,他因不愿...
8
北大新文化运动之“三只兔子”
话说蔡元培聘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霎时间七张八嘴,议论纷然。然而大家并不知晓,蔡元培为了能请陈独秀加入北大,一度曾三顾茅庐,一趟趟往返于前门附近的小旅馆。可谓熬...
9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事过境迁,往事历历。蔡元培后来跟人谈及重振北大,这样道:“我对于陈(陈独秀)君,本来有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曾语我,有一种在...
10
毛泽东与李大钊之于北大
四季之中,春天来去匆匆,如烟花般稍纵即逝。 1918年4月,蔡元培在北大创办专门为在校工友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的“校役夜班”。提倡平民教育的蔡元培认为,凡求学心切者...
11
第二章 他们
...
12
李大钊与章士钊
李大钊得以进入北大图书馆,不得不提章士钊。曾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与李大钊等于截然迥异世界中的两人,一生中却有着特殊交往,犹如蔓藤交错...
13
新朋旧友
陈独秀年长李大钊十载,此时正在东京雅典娜法语学校读法语。是年,为其第四次来日。生活一度极为窘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穷得只有件汗衫了。其中无数虱子……”而对在留...
14
第三章 《新青年》杂志与“新青年”
...
15
杂志更名
1914年。春夏之交。 反袁运动失败,是年7月,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前往日本,与谷钟秀等人协助其编辑《甲寅》月刊杂志。陈独秀一生中五次东渡日本,而这也是其最后一次...
16
众青年才俊齐声为《新青年》呐喊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坚定地表明立场——“本志同人本来无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用那...
17
彪炳千秋《新青年》,暗夜中的一道闪电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于上海创刊,综合性文化月刊,每期约100页,6期为1卷。 1915年9月17日,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胡适,在《送梅觐庄...
18
陈独秀赴北大上任
1917年1月,陈独秀匆忙返沪,安顿家小。耳畔响起蔡元培临行前千叮万嘱,道:“仲甫兄即刻起身赴京,切勿耽搁,北大急等文科学长上任哪。” 妻子高君曼满心欢喜,即将...
19
《新青年》编辑同人的薪资待遇
其时,《新青年》编辑同人大多有教职,薪水丰厚且固定,足以生活无忧。笔者查阅“北京大学教职员在1919年1月到2月份的月薪单”,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陈独秀任...
20
《新青年》引领新文化运动
1917年9月。 中秋节前后的北京城,纤云四卷,天高日晶。正午的太阳直晒下来,脚下的砂砾给晒至泛白。前胸后背暖烘烘的,却并不觉得燥热,反倒使人心目豁朗。 青年胡...
21
《新青年》与北大相映生辉
国立北京大学校门外,有人激烈争执,声音越来越大。一个学生与一个官兵推拉撕扯。一旁的学生围聚呵责,有人斥道:“堂堂国立北大,岂能容兵匪胡作非为?!”将已经贴上院墙...
22
毛泽东与《新潮》
这日,忙了一天的毛泽东回到老师杨昌济家中,晚饭留在桌上。 毛泽东吃一口馒头,就一口辣椒,慢慢嚼着。见杨昌济于窗前伫立凝望,叫声“老师”,道:“洋务名臣李鸿章,自...
23
北大红楼里初现“革命之光”
某日。北大图书馆办公室内,李大钊埋头在一摊书刊报纸中翻阅,记录着什么。办公室的门訇然被推开。陈独秀大步流星而来,道:“守常,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坐在这里按兵不动...
24
第四章 凛冬将至,至黑时刻
...
25
五四运动前夕
1919年5月。 凛冬已过,正值春暖花开好时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入国内,立刻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 这日清晨,李大钊立于高阶之上做演...
26
五四运动爆发
巴黎和会的不利消息频频传来,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罗家伦、傅斯年、张国焘、段锡朋、刘仁静等一大批进步学生,摩拳擦掌,大家经商讨后决定,于5月7日这一天,举行大规模...
27
火烧赵家楼
话说,当学生的游行队伍被军警加以干涉阻挠之时,徐世昌正在总统府内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在座各位长吁短叹,蹙额摇头。徐世昌面色凝重,会议气氛十分紧张。 会议室的门訇然...
28
第五章 唯待契机,建党在即
...
29
陈独秀被捕
五四运动之后,神州大地一时春风化雨。然则拨开表象,内里早已是八花九裂,千疮百痍。中国百废待举,急如星火。 其时,清遗、军阀、官僚,各方势力并不轻易愿意主动退出,...
30
全国各地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出狱后的陈独秀,全情投入《新青年》,于1919年11月15日出版第六卷第六号,12月1日出版第七卷第一号。 某日夜。陈独秀与李大钊秉烛长谈。 一场大雨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