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下)
第七章 古希腊悲剧(下)
古希腊第三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和他震撼人心的悲剧《美狄亚》。
伟大的人物有的是生前就被认为是伟大的,如前面讲过的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还有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与更后的拿破仑等。但有的直到死,甚至死后好久才会被人们承认其伟大,我们现在要讲的欧里庇德斯就是如此。
虽然与另两个伟大的悲剧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大致生活于同一个时代,然而和他们比起来,欧里庇德斯一生的经历要曲折得多。
欧里庇德斯抱憾的一生
欧里庇德斯也是雅典人,生于公元前485年,比索福克勒斯小11岁。他的父亲叫谟涅萨库斯或者谟涅萨克德斯,据那个最爱损他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说,他母亲叫克莱托,是一个在市场卖菜的小贩,并且屡次拿他这个“不幸”取笑他。由于阿里斯托芬大致是他的同时代人,因此这个记载应当算是比较准确的。
虽然可能出身贫寒——也有人说出身贵族——欧里庇德斯还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例如修辞、绘画、摔跤与拳击,等等,也受过军事训练,当过兵,只是好像没有像埃斯库罗斯一样参加过重大的战争。
与十分活跃的索福克勒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里庇德斯很爱安静,成天沉浸于书海之中,拥有也许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私人图书馆,里面所藏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手抄本。
除了戏剧之外,他的另一个爱好是哲学,据说同普罗泰戈拉、阿那克萨戈拉这些当时最重要的哲学家都有交情,普罗泰戈拉还在他家里诵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第一句是:“我不能断言是否真的有神的存在,这点的认识有许多障碍:第一,对象本身不明确;其次,人生短促。”
您还记得普罗泰戈拉的另一句名言吗?“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由于成天沉迷于读书与哲学,他没有很多时间去从事其它活动,例如政府工作。他在雅典也算是个名人,但可以记载的他为政府办的事只有一件,就是他曾去西西里岛的叙拉古执行一项外交使命。
他曾同一个名叫美利托的女子结了婚,但婚姻生活相当不幸。
不过庆幸的是他有了个好儿子,是位出色的诗人。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离世之后,他将父亲未完成的遗作续完,并促成父亲的遗剧《酒神的伴侣》上演,获得了当年的大奖。
公元前455年,欧里庇德斯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戏剧大赛,空手而回。苦苦等了十多年,他才终于赢得第一次的胜利。
他一生勤奋,写下了九十多部剧本,但生前死后得奖加起来不过5次。
也许憾于剧本得不到雅典人的喜爱,他才在77岁高龄时远离雅典,到了马其顿。这时他已风烛残年,一年多后就死了,可能是被国王的猎狗咬死的。
有许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发现其价值。欧里庇德斯死后,雅典人才终于发觉自己失去的是一位天才,连长期将他压在下面的索福克勒斯也是如此认为。
这时所有雅典人都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公民,为他服丧,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祭仪,还派人去马其顿向国王求取他的遗骸。马其顿王拒绝了,谁不想有一位伟人的陵墓替自己的城邦生辉呢?
无奈之下,雅典人便在城外替剧作家建起了一个衣冠冢,并竖起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另一个伟大的雅典人——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诗句:全希腊世界是欧里庇德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遗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本是雅典——希腊的希腊,这里万人称赞他,欣赏他的诗才。
大家也许觉得奇怪,欧里庇德斯不是一个剧作家吗?怎么被称为诗人呢?这是因为他同时也是诗人,甚至在他同时代人的眼光里他的诗比他的剧还要好呢。
雅典人的不欣赏并不等于欧里庇德斯不行,讲起对于悲剧的贡献来他殊不逊于前面两位大师,事实上三人可谓各有擅长,并驾齐驱。生前没有得到足够欣赏的他死后得到了承认,他的作品随之迅速传播开来,由三人中备受冷落的转而成为最受欢迎的。他的剧本在后来的希腊化时代被演出,范围之广、场次之多就是前面两位大师加起来也比不上。同样,他的剧作如今完整流传下来的就有18部之多,超过了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流传下来的剧作总和。看到这情形,欧里庇德斯的灵魂在天堂也应该露出安详的微笑。
悲剧这种富有特色的艺术到欧里庇德斯时形式已经大体确定了,所以他对于悲剧的形式没有大的革新。但他的悲剧在形式上仍然富有特色。它常常以一段简洁明了的独白开始,这段独白勾勒出了剧中人物的身份与背景等,到结尾时又会有一段类似的独白,来揭示人物未来的命运。更有趣的是,他设计了一种舞台机关,它在戏剧开始和结尾时让一个天神戏剧性地凌空而降,来完成这两段独白。同前两位大师不同,他较少使用歌队。然而他写的歌词非常之美,甚至有人说他的歌词在力量与美感方面都是无可超越的。
欧里庇德斯的悲剧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对女性的偏见——这令人想起了叔本华和尼采。他剧本的主角倒常常是女性,然而那是些什么样的女性呀,一个个不是凶残成性就是让丈夫大戴绿帽。因此他老早就背上了仇视女性的恶名,遭到了雅典女人们愤怒的攻击,为此阿里斯托芬这个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家专门写了一个剧来揶揄他。
这部剧的名字叫《地母节妇女》。剧情大体是这样的:雅典的女性们鉴于欧里庇德斯一贯在剧中诽谤她们,决意在即将到来的地母节中将他弄死。欧里庇德斯得到这个消息,吓得两腿发软,想找人来救命。他先找了半个女人——一个没有男人气的悲剧诗人——去找妇女们替他说情,但遭到了拒绝。他只得去找小舅子帮忙,这小舅子便装扮成女人到正在集会商议的女人们那里,准备以一个女人的名义替姐夫辩护。他立即被真正的女人们识破了,她们将他抓了起来,接下来的情景就有点像欧里庇德斯自己写的悲剧了,他的小舅子三次想逃跑,每一次都被逮了回来,其中的情景与对话都被喜剧家模仿得惟妙惟肖。最后,实在无路可投的悲剧家只好亲自出马了。他来到妇女们这边,向她们保证永远不再说她们的坏话,妇女们这才饶过了他。
大家想想,女性可是半边天呀,尤其在古希腊,妇女地位相当的高,欧里庇德斯竟然敢得罪她们,他的日子能过得好么?能在生前就享有大名么?那简直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雅典的妇女们也许错了,欧里庇德斯虽然表面上让他剧中的女主人公做了不少坏事,然而我们看了他的剧之后激起的却并不是对这些女性的卑视,相反,我们只会同情她们,她们虽然行恶,然而事出有因——是男人伤害了她们,她们只是奋起自卫而已。这在他的《美狄亚》一剧里体现得最明白。
震撼人心的《美狄亚》
在欧里庇德斯所有的剧本之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名,也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就是《美狄亚》,我们就以之来作为理解欧里庇德斯悲剧的金桥吧!
在讲《美狄亚》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讲一个在古希腊流传广远的神话——伊阿宋和金羊毛的故事。
伊阿宋是克瑞透斯的孙子,埃宋的儿子。克瑞透斯是爱俄尔卡斯王国的建立者和王,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埃宋。然而,埃宋的弟弟珀利阿斯是个阴险的家伙,他篡夺了长兄的王位。埃宋去世后,伊阿宋便投到了喀戎门下。喀戎是一个“马人”,长着人的上身和马的下身,我们在讲赫拉克力斯时曾讲过。他是一个著名的教师,曾训练出不少伟大的英雄。
光阴荏苒,转眼十多年已经过去了,珀利阿斯也在篡夺来的王位上安然坐了许久。然而这天,一个神谕让他大大地不安起来:神谕说他将受到一个穿一只鞋子的人的威胁。他在惊慌之中等待着这个人的到来。
这天,珀利阿斯像往常一样来到神庙前祭神。突然,祭坛下的人群骚动起来。他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大踏步走来,他身材异常高大健美,手执两根粗大的长矛,赤着上身,只在腰里系着一块豹皮。
这个人就是伊阿宋,他已经完成喀戎的训练,前来讨回本应属于他的王位了。
珀利阿斯是个聪明人,知道跟这个年轻人明争是不明智的,他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答应将王位交给伊阿宋,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伊阿宋前去为他夺取无价之宝——科尔喀斯的金羊毛。
伊阿宋以一个年轻人的憨直毫不犹豫地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了下来。
他知道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弄到金羊毛的,他就像老婆被夺走之后的墨涅拉俄斯一样,在全希腊征集起勇士来。
他的征召十分成功,由于金羊毛在希腊十分有名,一直都有人梦寐以求,全希腊最有名的英雄们几乎都来了,其中包括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力斯和歌儿唱得动听无比的俄耳浦斯、古希腊的鲁班阿耳戈以及古希腊的最伟大的拳王波吕克丢斯,还有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征讨特洛伊的许多英雄,如阿喀留斯、两个埃阿斯、涅斯托耳、帕特洛克罗斯等等的父亲。
阿耳戈在神的帮助之下,利用既轻又十分坚固的树木,包括一棵会说话的神木,建造了一艘战船:它很大,足有五十支桨,又很轻,轻得众位英雄可以扛在肩膀上走。众位英雄也以替他们建造如此美丽坚固的“航海之家”的英雄命名,称为“阿耳戈船英雄”。
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上他们经过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数不清的妖魔鬼怪,例如只有女人的妇人国,有六条胳膊的巨人,长着女人头的鸟儿,羽毛是箭的鹰,等等。最后终于抵达了科尔喀斯,见到了国王埃厄忒斯。
国王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本来想一剑就把他们宰了,但想到希腊人不是好惹的,于是也像伊阿宋的叔父一样,想出了一条毒计:他要伊阿宋用驾着喷火的铜蹄神牛去犁战神阿瑞斯的圣田,然后种下龙牙,并把长出来的巨人杀死。
这又是一个凡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办呢?这时爱神帮助了他。
埃厄忒斯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美狄亚,长得既漂亮又聪明,她是地狱女神的祭司,懂得许多厉害的魔法。她一看到像天神一样俊美的伊阿宋就疯狂地爱上了他。因此当伊阿宋知道只有她能够帮助他,并请求她帮助时,她答应了。她给了英雄一瓶魔水,还有自己的心。伊阿宋涂上魔水之后就刀枪不入了,并且具有天神的力量,能战无不胜,遗憾的是这种魔水的力量只能持续一天。
然而一天就够了。这天,伊阿宋如约来到了圣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喷火的铜蹄神牛驯服,硬给它们套上了铁制的犁,让它们耕田,又将龙牙一颗颗撒在耕好的沟垅里,当巨人们长出来时,他又在他们中间扔下了一块石头,让巨人们像饿汉争面包一样大打出手,然后他在旁边打太平拳,将巨人们一个个收拾了——这一切都多亏了美狄亚,否则他早被火烧成灰,被巨人们揍成肉饼了。
一切完成之后,埃厄忒斯得知是女儿帮了他们,不愿履行诺言。美狄亚再一次伸出了援手,她用魔法迫使那看守金羊毛的原来永不睡眠的巨龙呼呼大睡,然后让伊阿宋爬上树去取下珍贵无比的金羊毛。
由于再也不能呆在家乡,加上伊阿宋发誓爱她,要娶她为妻,美狄亚抛弃了父亲与故土,同伊阿宋私奔。
从科尔喀斯回希腊的路上也像来时一样遭遇了大量的拦路虎,既有美狄亚愤怒的父亲派来的军队,也有各色妖魔,例如青铜时代巨人的孑遗,像阿喀留斯一样力大无穷,也只有脚跟能够受伤,还有那有名的塞壬女妖,她们唱的歌十分动听,水手们听到后会不知不觉地寻着歌声走去,最后被弄到海里喂鱼。
这一切都被英雄们克服了,其中大有美狄亚的功劳,例如那青铜巨人就是她用魔法弄死的。然而她和伊阿宋也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坏事。
原来,当他们逃跑时,她的父亲埃厄忒斯派来追踪的人之一是她的亲弟弟,他率军成功地围住了希腊人,眼看硬冲无望,美狄亚想出了一条毒计,她假装要帮弟弟夺回金羊毛,约他会面。她弟弟当然不相信亲姐姐会谋害他,坦然前来。当他朝姐姐走来时,伊阿宋从后面偷偷溜上来,一刀砍死了他。
最后他们总算平安回到了希腊,伊阿宋将金羊毛交到了叔叔手上,以为能够就此得享王位了。然而我们早说过,这只是一个阴谋而已,珀利阿斯岂会将王位——对于一个国王而言,这就是他的一切——让出来?
被叔父的背信气得发疯的伊阿宋再一次请美狄亚帮忙,现在她已经是他合法的妻子了,她当然从命。先找来一只老羊,然后又找来珀利阿斯的女儿们,在她们面前将老羊大卸八块,丢进沸腾的锅里,一会儿,从锅里升上来的不是老羊煮熟了的肉,而是一只漂亮的小羊羔。
美狄亚对目瞪口呆的珀利阿斯的女儿们说:如果你们将父亲也像这头老羊一样处理,我会还你们一个年轻的父亲。
珀利阿斯的女儿们一听顿时高兴起来,她们真的找来自己的父亲,一把抓住他,将他砍成碎片,然后让美狄亚去“返老还童”。
结果不言而喻,她们得到的只是父亲的骨头汤。这可怕的谋杀激起了爱俄尔卡斯人的愤怒,他们群起攻之。伊阿宋两口子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到了科林斯,在那儿隐居起来。
此后的十年是平静的十年,也是美狄亚最幸福的日子。他们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在科林斯,由于美狄亚集美、慧、贤于一体,她赢得了丈夫与科林斯人民的喜爱,她还生了两个儿子。
不过,美狄亚虽然聪明能干,还懂法术,毕竟只是凡人,像凡人一样会衰老。十年之后的她渐渐不像往日青春美丽了。伊阿宋也对美狄亚渐渐冷淡了。当他遇上科林斯年轻美丽的公主时,便迫不及待地做了一个负心男人通常都会做的事:抛弃美狄亚,向年轻的公主求婚。
公主看到这样一位驰名全希腊又英俊非常的男子向她求婚,不由喜出望外。她的父亲也愿意找一个有本事的女婿来保护王位与国家。对于伊阿宋,他这样做不但可以得到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甚至还可能得到一个王国,圆他苦思了一辈子的国王梦!
不难看出,这一桩婚事里英雄、公主与国王各取所需,也各得所需,然而谁都没有去想想另一个人将因为他们的收获而失去一切!
这就是美狄亚。
一旦这场婚姻成立,她能怎么办呢?当初,为了对伊阿宋的爱,她抛弃了一切——国家、父亲,甚至杀害了亲弟弟。现在,丈夫与家庭就是她的一切!失去了这些对于她也就是失去了一切。
但他们,她的丈夫、科林斯王、公主,就是要剥夺她的一切。
这就是《美狄亚》一剧开始时的情势。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美狄亚》一剧的内容吧。
剧一开场出来的是保姆,她负责照管美狄亚的两个儿子,她将悲剧的背景大致叙述了一遍:美狄亚为了对伊阿宋狂热的爱而来到了希腊,又为他杀死了珀利阿斯,因而来到这科林斯城。她一向受人爱戴,且对丈夫百依百顺,家庭和美。像保姆所言:“妻子不同丈夫争吵,家庭最是相安。”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伊阿宋抛弃了她,她只有沉浸在悲伤里,悲叹丈夫的背弃婚誓,悲叹自己背弃了亲爱的父亲,并且,这悲叹现在已经变成了恨,她恨丈夫,恨与丈夫相关的一切——首当其冲的就是她同丈夫所生的儿子。
这时保傅,也就是男保姆,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屋里传来了美狄亚悲伤得发狂的呼喊,使保傅大发感慨:“这些贵人的心理多么可怕!”
是的,美狄亚的心理现在变得十分可怕,她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诸如此类的话:哎呀呀!愿天上雷火飞来,劈开我的头颅!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好处呢?唉,唉!我宁愿抛弃这可恨的生命,从死里得到安息!
然而,可怜的女人!她没有想到,她如此的痛苦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还有更大的痛苦等着她呢!
这时克瑞翁来了,大家在上章曾看到过他。他在俄狄浦斯出走后登上了科林斯的王位。
他给美狄亚送来了最后通牒:他决定将她驱逐出科林斯。
他的话令正在悲伤之中的美狄亚大惊,她恳求国王收回成命,她对克瑞翁说:
我只是怨恨我的丈夫,并不嫉妒你们的幸福。快去完成这婚事,欢乐欢乐吧!让我依旧住在这地方,我自会默默忍受这委屈,服从强者的命令。
她拖着克瑞翁的手,诉说着她的恳求。
然而克瑞翁心意已决,他干脆地说:美狄亚这些温软恳求的话令他更加下定了决心,因为这说明她很狡猾,他更要提防她了!
美狄亚终于明白过来她已经被驱逐了,再也不能呆在这已经生活了整整十年,她视之为家的地方了。
她绝望了。
绝望令她铤而走险。
她请求克瑞翁让她多留一天,她如此说:让我多住一天,好决定到哪儿去:既然孩子的父亲一点儿也不管,我得替他们找个安身的地方。可怜可怜他们吧,你也是儿女的父亲。我自己被驱逐出境倒没什么,我不过是心痛他们也遭受的苦难。
同为父亲的克瑞翁实在不能拒绝美狄亚这个恳求。
然而这将是他致命的错误。
绝望之中的美狄亚决心复仇。
这是第一场。
第二场一开始伊阿宋来了,他大骂妻子,骂她竟然责怪起国王来,说:“你只得到这种放逐的惩罚,还是便宜了你呢。”
美狄亚当然也回敬他,说:“你害了朋友,又来看她:这不是胆量,不是勇气,而是人类最大的毛病,叫做无耻。”
她让伊阿宋回忆一下她为他做了什么,从帮他驯服那本来会一脚把他踏成肉泥的铜蹄火牛,到为他夺得金羊毛,还帮他杀死背信的珀利阿斯,总之,伊阿宋所谓的英雄业绩,其实大半是她的功劳。而且,她能到哪里去呢?
对于美狄亚的这些话,伊阿宋如此回答说:她帮他只是因为爱神的箭射中了她,实际上帮了他的是爱神。而且,他又说,美狄亚从救他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好处比她给他的还多哩!因为他将美狄亚带离野蛮的科尔喀斯,来到了文明的希腊!
对于伊阿宋这句话大家不知有何感想?反正我是感慨良多,感慨这些古希腊人是多么的傲慢!
第三场中又一个人物进场了,这就是埃勾斯一雅典的王。他为求子到了阿波罗神庙,经过科林斯。他听说了美狄亚的遭遇,不由义愤填膺。这时美狄亚表示:如果让她到他的国家去避难,她将用她的法术让他生个儿子。
埃勾斯当然高兴,他庄严地保证收留并保护美狄亚。
这样美狄亚未来就有安身之地了,她可以放心地将她的计谋付诸实施了。
她是这样实施复仇之计的:
先派人找来伊阿宋,对他大放糖衣炮弹,说她知错了,甘愿接受被驱逐的命运,只求能把她的两个孩子留下来。直接求国王是一定不行的,因此她要伊阿宋先去求马上要成为他妻子的公主,让她转求国王。这个主意伊阿宋如何不接受?他虽已经不爱妻子,但儿子可不一样,这是他的骨肉呀!他立即答应了,但忧虑公主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美狄亚说,好办,她有两件宝物,一顶金冠和一件极精致的袍子。她让两个孩子将这两件宝物捧去送给公主,也许公主看在这两件厚礼的分上会答应他。
伊阿宋乐而从之。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两个孩子跟着父亲进宫,把礼物献给了快要做新嫁娘的公主。看到如此精美的礼物,公主十分高兴,当即答允了未婚夫的请求,然后迫不及待地将金冠戴上,袍子穿上。
她立刻感到呼吸困难,嘴里吐出了白沫,眼球上翻,面色惨白。又过了一会儿,那金冠开始冒出火焰,“她的面容已不像人,血与火一起从她头上流下来,她的肌肉正像松脂似的,一滴滴的叫毒药看不见的嘴从她的骨骼间吮了去”。
当她的父亲想将女儿扶起来时,他的身体顿时也粘在了袍子上,他想挣开,“可他那老朽的肌肉便从他的骨骼上分裂开来”。
当父女俩在可怕的痛苦中挣扎时,美狄亚同样在感受着痛苦:一方面,她要杀了孩子,让伊阿宋痛苦;另一方面,这毕竟也是她的孩子,是她一向热爱的孩子,她如何下得了手?她知道这只会“弄得我自己反受到双倍的痛苦”。
她一时喊道:
哎呀呀!我的心呀,快不要这样做!可怜的人呀,你放了孩子,饶了他们吧!即使他们不能同你一块儿过活,便是他们毕竟还活在世上,这也好宽慰你啊!接着她又喊道:
——不!凭那些住在下界的复仇神起誓,这一定不行,我不能让我的仇人侮辱我的孩儿!无论如何,他们非死不可!既然要死,我生了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杀死。命运既然这样注定了,便无法逃避。
就这样,美狄亚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剧的最后,当伊阿宋前来为他的未婚妻报仇雪恨时,看到的是美狄亚乘着毒龙牵引的车子在空中出现,他们像前面一样吵了一会儿,最后美狄亚抱着孩子的尸体,凌空而去。
戏剧就这样结束了。
它没有说起伊阿宋的结局: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伊阿宋绝望地自刎在自家门槛上。
这就是欧里庇德斯的不朽之作《美狄亚》。
您可以感觉出那震撼人心的悲剧意识吗?
《美狄亚》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古希腊悲剧,这一方面是因为它那震撼人心的悲剧情节与悲剧语言,另一方面是因为《美狄亚》一剧同此前埃斯库罗斯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迥然不同,虽然它是欧里庇德斯两千余年前的作品,然而直到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代性,无论对于我们现代人抑或现代文学都是如此。
可以这样说:《美狄亚》不但反映了古希腊人深刻的悲剧意识,也是现代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
《美狄亚》的现代性
我们知道美狄亚是不幸的,在为伊阿宋做出不顾一切的牺牲之后仍被他抛弃,又被克瑞翁驱逐出去。她能到哪里去呢?能够回到她为了伊阿宋而背叛了父亲、谋杀了兄长的故国吗?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耸立在她面前的现实只能是——绝望。在这种绝望之下,可怖的悲剧发生了。
可能许多人在读过《美狄亚》后,对美狄亚同情之余,还会对伊阿宋的忘恩负义诅咒,把他当做古希腊的陈世美。但倘若我们细察它的剧情,不会不感到欧里庇德斯在写作《美狄亚》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将她写成一个被恶人伊阿宋欺骗的值得同情的善良女人,相反,伊阿宋不是坏蛋,只是一个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人,他渴望建功立业,他勇敢但并非冷酷。他最后离开美狄亚也是必然的,因为美狄亚杀死了珀利阿斯后,使得他夺回国土的所有希望破灭了,而这是他一切英勇行为的原动力,也是他接受美狄亚帮助与爱的基础,现在这个基础覆灭了,他为什么还要为美狄亚做出牺牲呢?
我们接着来看美狄亚,她的行为又怎样呢?她身为女祭司、女儿和姐姐,但她却运用自己的巫术去帮助父亲的敌人,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她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爱。而且,我们从欧里庇德斯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的爱始终是一种原始的性爱。就是在当时,美狄亚的母邦科尔喀斯也被希腊人认为是野蛮之地,她被希腊人看做是野蛮人,她的爱也像文明之初的人一样,保留着文明前的人面对爱时的态度以及为了爱而所用的方式:没有犹豫,没有矜持,只是要得到,不顾一切地得到欲望的满足。并且,当这种爱不再能得到满足时,不顾一切的爱便转化成不顾一切的恨。在欧里庇德斯这里,我们可以把美狄亚看做一个象征,象征着从原始的赤裸裸的以性满足为唯一目的的爱向诗人之爱、柏拉图之爱的转向,这也是人类从原始非理性向理性的一个转折。
我们现代人之所以从古希腊的剧作里发现了许多令我们激动不已的东西,根源也许就在于现代社会从某个角度上说是再次由理性向非理性的回归,就像现代人的爱情,现在从东方到西方,有多少不是直接以性满足为前提的呢?在现代人这里,欲望再次剥去了从古希腊开始披上的诗意的羊皮,露出了它狼的本性!不过,在这里的秩序是相反的:在古希腊,爱的方向是为脱离原始的性,向着诗意出发的;在现代社会,爱试图脱离诗意,回归到前古希腊时代的性。
在伊阿宋与美狄亚的所作所为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人性在没有受到太多压抑时所展示的自由与狂放。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伊阿宋像个野人一样回到原属他父亲所有、现在被叔父珀利阿斯窃夺的王国,孤身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还是美狄亚的爱上伊阿宋,诱杀兄弟,抑或是伊阿宋叔父的弑兄篡位,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每做一事都要仔细斟酌,难免首鼠两端的事,他们做来都是自然而然,没有对可能后果的恐惧,更看不到使现代人生命变得如此沉重的道德感所带来的负疚。
此时,我们这些现代人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呢?所期望的是什么呢?也许是对古希腊没有沉重负载的生命与心灵的无言的欣羡,这欣羡也可能正是我们如此喜爱古希腊悲剧的深邃缘由。这是《美狄亚》的现代性的第一个方面。
《美狄亚》的现代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美狄亚的悲剧暗示了现代人的悲剧。
美狄亚是可悲的,她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却是被抛弃。但在欧里庇德斯的著作之中,我们虽能感受到欧里庇德斯对于美狄亚的深切同情,然而,抛弃她的伊阿宋也仍然是英雄,并且是充满爱的英雄,我们从最后一个场景,伊阿宋因为孩子的死而发出的那催人泪下的呼喊就可知他亦是至情至性之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当在这里寻找它更深层次的根源。如果联系到俄狄浦斯的悲剧,我们将可以在古希腊的悲剧世界中找到古希腊人的悲剧之根,由此而上,我们将可以找到现代人的悲剧之根。
我们必须承认性的欲望及其满足即使在现代人的心灵之中也是主要的内容,但我们是否能说它是人类最根本的东西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性这种本能之上,人类更为根本的是另一种本能,即生存与死亡的本能,这才是人类所有本能之中最为根本的。而性的本能,就其本质而言是从属于这两种本能的。因为就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最根本要素是它的存在,性只是存在,即种族延续的手段之一而已,就像吃东西其根本的必要性在于它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我相信,如果不吃东西也能生存下去的话,是会有很多人宁愿不吃东西的。至于性行为所带来的乐趣——正是这种乐趣导致了纵欲的发生——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到文明产生之后的附生物。
现代人的悲剧根源正是由于将性的附加功能看做了它的主体功能,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现代人对性的狂热崇拜与放纵,这就像因为花朵的美丽而将它的根扯掉,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花朵本身的凋谢,因为性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它既非单纯的生存本能,也非单纯的死亡本能,而是二者的结合,即它既可以导致种族的延续,同样可以导致个体的死亡。对于这我们不难理解,因为这是一个事实的问题,而非理论的问题。
正是因为性行为对于人类生存所具有的二重性影响,我们应该看到,这一影响是相互矛盾的,即它同时给人带来生与死。性的这一二重性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人类对于性的禁忌——从原始文明的发展史中,我们几乎一眼可以看到,人类对于性的禁忌是与文明同步产生并且同步发展的。其理由当然很简单,因为如果人类不对性行为加以规范——禁忌就是以神命的形式所进行的规范——那么人类将不可能在智力与体力方面得到飞跃,而文明当然也无从产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无规范的性行为与滥交将直接导致人类的体力与智力的退化。具体而言,在史前时代,这一滥交指的是近亲的婚配。众所周知,近亲婚配将会导致后代在智力与体力方面的退化。这与人类的生存本能的根本目的——使人类,从个体到整体,更好地生存——直接相矛盾的。我们也已经知道,性行为对于人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快感的满足,而是种的延续。如果违背了性的这一宗旨,那么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并且,这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存在本身。而对于人类而言,没有比个体的生存与种类的延续更为重要的了,这就使得人类自从文明产生之日起,就对性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这一规范,对于在原始状态下的人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禁止近亲通婚。但这个禁止只是原始人的禁忌形式,它的特点是对于原始人而言,因为他们既不知道在性行为与生殖之间的关系,当然更不会知晓性禁忌与后代的健康之间的关系了。所以,对于原始人而言,性的禁忌有如神的命令,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但缘其如此,它对于迷信的原始人而言也有着更为巨大的力量。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性的禁忌也大大发展起来,它将不但表现为对于单纯的乱伦的禁忌,而且表现为对纵欲的普遍禁忌。为什么呢?因为文明化了的人类已经知道,乱伦将导致种的衰退,而非乱伦的纵欲则将导致个体的衰弱。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文明人对纵欲的普遍反对的唯一原因,它还有别的原因,例如因私有财产的产生,因为继承财产的缘故而希望继承自己财产的人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所以反对别的男人对属于自己的女人的染指——即使这男人与自己的妻子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来,文明化后的人类对于纵欲的普遍反对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之一,并且这个反对是有着它的深刻的合理性的。我们同样不难理解,文明人,包括文明之初的希腊人,也将对纵欲的反对默默置于心灵之中,并且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禁忌的合理性,默默地感觉到了破坏这一禁忌的可怕后果,并因此而对纵欲有着天然的反抗。这就是为什么古希腊人的剧作里,纵欲——它以乱伦与为满足性需要而不顾一切两种形式存在——的人,无论他是主动如此还是被迫如此,他们的结果总是悲剧性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他们的动机如何,也无论他们本身是恶是善,既然他们行为的客观结果将导致人类种与个体的衰退,他们当然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古希腊人而言,这并非人的意旨,而是神的意旨,也可以说是命运的意旨。这就是为什么在古希腊悲剧里,我们看不到多少道德与人类自我力量的痕迹——古希腊的人们,道德的力量与违背道德的结果都是远没有现在这样剧烈的——而更广泛存在的是命运与神的力量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神正论。这一切所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美狄亚与俄狄浦斯,虽然他们并非道德的恶人,他们的行为甚至是值得同情的,但他们仍然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的命运也成为了一幕人生与命运的悲剧。
上面这些也就是美狄亚与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样,我们不妨将欧里庇德斯看做是古希腊人中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敏锐地感到了当时人们的纵欲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将使古希腊文明陷于危机之中,(谁知道这种纵欲不是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神秘衰落的原因之一呢)因此,在《美狄亚》里他一方面直接地、真实地表达了美狄亚面对欲望时所采取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古希腊人面对欲望时的真实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同样真实地指出了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悲剧。
由此我们不难演绎,如果古希腊人广泛采取这种态度,那么古希腊文明的后果怎能不是悲剧呢?
最后,我们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思想做出这样的总结:文明因其起源于对性的压抑,这终将导致文明的危机。为什么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对性的长久压抑将导致性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就是对文明起源以来的性规范的反抗,这也就是对性规范中纵欲与乱伦禁忌的全面反动,而这个对纵欲与乱伦的禁忌是文明之根,并且,这个文明之根并不会因文明的发展到现代文明而失去它的有效性,所以,对文明之根的危害必然会危害文明本身。——这就是西方现代文明面临困境的原因所在,也是《美狄亚》现代性的至高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