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幽默的巨作
第十三章 最幽默的巨作
胃口被吊得慌,但又无可奈何的堂·吉诃德说:“你这种讲法和这种结尾是从来没有过的。”
了解塞万提斯生平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如此幽默的著作。我们初看《堂·吉诃德》时,会觉得它是一部喜剧式的作品,这也是我第一次读时的感觉,然而当我再读时,却从中感到的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是一个为理想奋斗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次次被命运无情打击、愚弄,最终奉献了自己生命。只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并不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直接表达悲剧,而是以喜剧的形式表达悲剧的实质。所以我们在读《堂·吉诃德》时仍然会觉得它是一部喜剧,并且堪称古往今来最幽默的文学巨著。
现在我们就来感觉《堂·吉诃德》那举世无双的幽默吧。
堂·吉诃德走火入魔,决心做一个真正的游侠骑士堂·
吉诃德·台·拉·曼却是生活在拉·曼却地方的一个绅士,他瘦得像根竹竿,不过身子骨还算强健,家里面有一支长枪插在架子上,还有一面古老的盾牌和一匹瘦马以及一条猎狗。因为牛肉比羊肉便宜,他的砂锅里牛肉就总比羊肉多些。总而言之,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绅士,这样的人在西班牙的乡村里随手可以抓出一大把来。
然而这位堂·吉诃德绅士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他读骑士小说读得如醉如痴。
却说这位堂·吉诃德在家里日夜看骑士小说,渐渐地走火入魔了,竟然认为里面所说的都是真事,而且连这世界都是骑士小说里的那个世界哩,满是游侠骑士、魔鬼和待拯救的贵族小姐与待申张的正义,他这样渐渐地入魔下去,终于有一天,他彻底把两个世界混淆了,决心去做一个真正的骑士。
他找来一套还是曾祖穿过的盔甲,已经长满了铁锈,由于已经没有了面甲,他便用硬纸板做了一个,他那匹马已经瘦得像他自己一样,身上的毛病比毛还多,但在堂·吉诃德的眼中却是比关公的赤兔还难得的千里马。骑士还得要个情人,堂·吉诃德想啊想,想起邻村有一个漂亮姑娘,他曾经爱过的,那姑娘并不知道这事儿,就是知道也一定不会引以为荣的。我们的堂·吉诃德可不在乎,他把这个姑娘当做她的情人,决心为她去行侠仗义,成为伟大的骑士。
他以后的经历举世闻名,可以说无论哪个伟大的骑士也没有他那么名扬四海。我在这里不能把他那些伟大的历险一一道来真是令人遗憾的事,不过我还是会选几件顶有趣的给大家说说。
这一切齐备之后,堂·吉诃德便策马出行了。他边走边想象着自己将如何名垂青史,甚至连史书上的字句都想好了。美中不足的是他游荡了一整天却什么值得行侠的事儿也没碰上。到晚上他进了一家小客栈,不过在堂·吉诃德眼里这是伟大的城堡,站在门前的两个下等妓女则是高贵的小姐。进了客店之后,堂·吉诃德的表现像一位勇敢而高贵的骑士,他温文尔雅地向两位“高贵的小姐”问好,又请求那位“大贵族”——肥胖得像头猪的店东,封他为骑士。达到目的之后,堂·吉诃德骑士便可以堂堂正正地开始行侠了。
堂·吉诃德游侠时发生的种种趣事
堂·吉诃德那些令他名垂青史的游侠行动发生在他第二次出征时。
这次他更像书中所称的游侠骑士了。他有了一个侍从,这个侍从将如他自己一般闻名四海,他就是了不起的桑丘·潘沙。他无论从外表还是从性情都与主人形成了鲜明的、有趣的对比。例如堂·吉诃德像竹竿一样瘦长,他却像酒桶一样矮胖,堂·吉诃德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处处为了理想而战,他却是一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随时想着捞好处。他们的共同点是骨子里都是高尚的人。
堂·吉诃德第一次不朽的侠行是与风车的战斗。
西班牙是一个临海多风的国家,许多地方都有巨大的风车,用来碾米磨面等,它们像巨人一样屹立在西班牙的大地上。不过这次它们不是像巨人,而真的要成巨人了哩。
却说堂·吉诃德同桑丘·潘沙一起历险,走到一个地方时,远远地有三四十架巨大的风车耸立在旷野里。堂·吉诃德一见大喜,转头对侍从说:“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了大功。”
听到这话,桑丘·潘沙当然不明白,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巨人呀,不过堂·吉诃德可不这样想,他挺枪冲去,嚷道:“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他说罢,“一片虔诚地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隐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过去。”
结果,勇敢的堂·吉诃德被“巨人的手”一扫,长枪顿时变做几段,他像秋天的落叶一般掉到了地上,动弹不得。
堂·吉诃德没有气馁,胜败乃兵家常事嘛!他继续自己的光荣之旅。他的第二次行侠是在一条大马路上,碰见两个修道士,还有一辆马车、四五个骑马人和两个步行的骡夫,堂·吉诃德一见大喜,硬说那两个黑衣修士是巫师,那辆马车上坐着被掳的公主,那几个骑马跟从的人当然是掳公主的坏蛋了。于是他冲将上去,一场新的冒险开始了……
说真的,要把这样有趣的场景省掉是一件痛苦的事,不过没办法,我们毕竟不能在这里把《堂·吉诃德》全“克隆”下来呀!
两人继续前行,不久便再一次遇险。
起因是堂·吉诃德那匹世上少有的“好马”。它在林子边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看到一群漂亮的小母马,一时情不自禁,冲过去想亲热亲热,却被母马的主人一大群马夫打个贼死,堂·吉诃德见状,冲上前去,拿剑就砍。然而虽然他勇敢非凡,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挡不住人多,被那帮人狠揍了一顿。主仆两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动弹不得。堂·吉诃德躺在地上抱怨侍从,说这群家伙不是骑士,不配同他决斗,他们本该由桑丘·潘沙出面料理的。桑丘、潘沙一听,便这样回答他的主人道:“先生,我是个温和平静的人,不管受到什么冒犯都能容忍……从现在起直到我见上帝的日子,不管上等人、下等人、富人、穷人、绅士、贫民,随他什么地位、什么身份,如果冒犯了我,或者想冒犯我,我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反正全都原谅。”
那事儿不久,在一个客店里,堂·吉诃德又遭到了残酷的打击,满口牙齿都被一个骡夫打掉了,直昏死过去。原因是他把那个前来同骡夫幽会的独眼罗锅女郎当做前来探望他的高贵公主,紧紧抱住,惹得骡夫大吃其醋。
好了,虽然我很想这样一直写下去,把堂·吉诃德的游侠生涯一一告诉大家,但这当然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到这儿吧。我下面只讲一下堂·吉诃德是如何结束他的骑士生涯的。
堂·吉诃德行侠日久,他的朋友和亲人们越来越担心。虽然堂·吉诃德一向吉星高照,直到现在还没有被打死,那确是托了上帝好大的福,但难保上帝也有个打盹儿的时刻,那时他就难免会在同风车骡夫之类决斗时呜呼哀哉了。他们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决定请人扮成游侠骑士同他决斗,打败他之后令他答应一年之内不得再次出门游侠。他们想,也许一年之内能想出治好堂·吉诃德疯病的法子。
这个计划顺利成功,被打败了的堂·吉诃德只得答应。
回家后不久,堂·吉诃德就病倒了。也许是由于他过不惯在家闲着的日子吧,也许是由于被打败而气伤了脾胃的缘故吧,反正他的病日重一日,连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就在他行将迈入那亘古未有人回来的地方时,他终于清醒过来,明白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他找来亲人、朋友们,对他们说:“各位好先生,报告你们一个喜讯:我现在不是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了,我是为人善良、号称‘善人’的阿隆索·吉哈诺。我现在把阿马狄斯·台·咖乌拉和他那帮子子孙孙都看成冤家对头,觉得荒谬的骑士小说每一本都讨厌,也深知阅读这种书籍是最无聊、最有害的事。我现在靠上帝慈悲,头脑清醒了,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接着,他写下了遗嘱,除了给忠诚的侍从桑丘·潘沙一笔钱之外,把他的全部财产传给外甥女,不过有一个要求:
我外甥女安东尼娅·吉哈诺如要结婚,得嫁个从未读过骑士小说的人。
以上就是了不起的末代骑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的经历,也是塞万提斯的不朽杰作《堂,吉诃德》的大体内容。
《堂·吉诃德》的两种幽默
读完了《堂·吉诃德》,我们该来聊一下它了。
这不是一件难事。我想每一个读过它的人,得到的第一印象都是一样的,就是它的幽默。
翻开《堂·吉诃德》,我们随处可以找到令我们开心的句子。例如在第六章里,堂·吉诃德的神父和理发师朋友看到他被骑士小说搞得这样发昏,就趁着他昏睡把那些骑士小说来个末日大审判。
书中写道:大家打开书房,管家妈一看见那些书,忙出去打了一盆水,又拿了“一把洒圣水的笤帚”来,要神父用圣水先“把书里那许多妖魔鬼怪赶出去,别留下来再在这里作怪,对咱们图谋报复”。
当神父看见一本叫《艾斯普兰狄安的丰功伟绩》的骑士小说,叫管家妈扔下楼去时,书中写道:“管家妈欣然照办,这位艾斯普兰狄安就给抛入后院,耐心等待火焰焚身。”
后面形容管家妈看到这些坏书马上要被烧掉时的快意,说“即使织了一匹幅面最宽、质地最细的布,也不如这件事快意称心”。
这样的句子读来也许没有我们看笑话书那句子赤裸裸地逗人捧腹大笑,然而读罢之后,仔细回味,却不由得令人莞尔,以后越是咀嚼,越是余味无穷。
《堂·吉诃德》里面还有一大类幽默,它们不但听起来让人发笑,而且还蕴藏着大量的智慧,我们简直一辈子也吸收不完呢。
这些独特的幽默就是谚语。
翻开《堂·吉诃德》,到处都有这类既幽默又智慧的话,请看,“单有一只燕,还成不了夏夫”,“只要是人,就能做到教皇”,“只要把指头放在我嘴里,就知道我咬不咬”,“看见我怀孕了,却指望我是处女”,等等等等,够幽默吧?而且耐人寻味。在不少地方这类谚语鱼贯而出,绵延不断,例如在下卷第三十五章里,那位公爵大人耍弄桑丘·潘沙,对他说堂·吉诃德的梦中情人杜尔西内娅小姐被魔法魇住了,要他替她挨鞭子,桑丘·潘沙便一连用了四个谚语来回应:“背上驮着金银,驴儿上山就有劲”,“礼物碾得动岩石”,“求上帝保佑你,也得自己努力”,“许你两件,不如给你一件”。这几句话的意思大家当然一听就明白,我们的桑丘·潘沙不想白替小姐挨鞭子哩,起码得当个海岛总督才成。
一个人的智慧是水滴,众人的智慧才是大海,再幽默的人光凭自己一个脑袋想幽默肯定有限,所以真正的幽默大师必然会借重自古以来由千百万人民的头脑形成的智慧之语,去构建他们的不朽之作。
除了语言的幽默而外,《堂·吉诃德》的另一大幽默之处是情节设计的幽默。
前面我们曾提过第八章里著名的风车大战,当堂·吉诃德操起兵器向风车冲去时,我们便大笑起来了。
类似这样的情节在《堂·吉诃德》里很多。上卷第三十五章里他梦中把盛酒的皮袋当成巨人,挥剑与它们血战起来,酒浆四溅,气得酒主人真要同他决斗。
不过我这里还要给大家讲一件更有趣的,就是桑丘·潘沙跟堂·吉诃德讲的一个故事,故事说:
有位牧羊人爱上了一个又胖又野的姑娘,这姑娘本来一点儿也不爱牧人。后来,由于“魔鬼是不睡觉的,什么事儿都捣乱,他挑拨一番,把牧羊人对牧羊姑娘的爱情变成了厌恨”。然而这下可好了,野姑娘过去从来不爱罗贝——这是那个牧人的名字,现在却由于罗贝不爱她而疯狂地爱起他来了,罗贝只好躲开她,他甚至准备赶着一群羊越过国境到葡萄牙去。后面那个姑娘已经追过来了,如桑丘·潘沙说:“她赤脚步行,远远地跟在后面,手里拿一支杖,脖子上搭一只裢袋,据说里面带着一面镜子,一只梳子,还有一瓶搽脸的不知什么油膏。且不去管她带些什么东西吧,我这会儿懒得和她追根究底了。”
罗贝急得不行,终于开始渡河了,下面是书中的原话,大家可看清楚了:
渔夫上船把一只羊渡过河去,回来又把一只羊渡过河去,又回来把一只羊渡过去。渔夫摆渡几只羊,您可得记清楚了,要是漏掉一只,故事就完了,一句也讲不下去了。我连着讲吧……他来回摆渡一只,又一只,又一只。
堂·吉诃德说:“你就算全都过去了吧,别这样去一趟、来一趟的,讲一年也摆渡不完。”
桑丘说:“这会儿已经摆渡几只羊了?”
堂·吉诃德说:“我哪里知道?”
“我早就说过,你得记清楚了。现在,天晓得,这个故事就此完了,讲不下去了。”
堂·吉诃德说:“哪有这种事?记清楚摆渡的羊数,对这个故事那么要紧吗?数错一只,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桑丘答道:“讲不下去了,先生,怎么也讲不下去了。因为我问您渡了几只羊,您说不知道,就在这个当儿,底下的事都从我脑筋里跑了。底下的事实在很有意思,也很有趣味哩。”
有趣吧?这真是故事的结尾哩,桑丘·潘沙真的没有把故事讲完,就此结束,理由也如上所说,是堂·吉诃德把渡过的羊数忘了!
不信的话您可以自己去瞧瞧,在上卷第二十章。
胃口被吊得慌,但又无可奈何的堂·吉诃德说:“你这种讲法和这种结尾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句话也可以用到我这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