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笑出泪来的喜剧
第十九章 让我们笑出泪来的喜剧
莫里哀是伟大的喜剧家,我通过他的《吝啬鬼》谈了谈何谓喜剧。
莫里哀的剧本总能让人捧腹大笑,例如《太太学堂》、《丈夫学堂》、《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没病找病》,等等等等,一看就让人合不上嘴。这些剧作都挺有名的,也很有趣,不过最有趣,也许大家看得最多的还是《吝啬鬼》,我们就来讲它吧。
《吝啬鬼》
《吝啬鬼》的主人公叫阿巴公,这名字如今已成吝啬鬼、守财奴的代名词了。
《吝啬鬼》的剧情是这样的:
在巴黎,有一个阔佬,名叫阿巴公,他虽然有钱,但就像豆腐西施杨二嫂所言: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也不肯放松,人要从他身上要出一个子儿来,那可比抽他的血还难呢。
他有一双儿女,女儿叫爱丽丝,儿子叫克雷央特,同其父大不一样。
他还有一个“仆人”瓦赖尔,可不是货真价实的仆人,他出身富家,曾救过爱丽丝一命,于是自然而然地,爱丽丝把她的心交给了他作为报答。
克雷央特也爱上了一个美貌姑娘,名叫玛丽亚娜,像爱丽丝的心上人一样也没几个钱。
对于爱钱如命的阿巴公来说这两桩婚事都是麻烦。这就是故事的背景。
为了博得阿巴公的青睐,瓦赖尔一方面厚着脸皮说些违心的话去奉承主人,同时又让爱丽丝去找她哥哥想想办法。刚巧,为了爱上穷姑娘的事克雷央特也正想找妹妹聊呢,兄妹俩同病相怜,一块儿想着要找个法子对付老爸。
这时他们的老爸在干啥呢?他在骂仆人,叫他滚到街上去,当仆人要走时又把他浑身上下搜了个遍,深怕他从家里偷什么东西出去。
阿巴公平时已经够小气加小心的了,可今天比平时更进一步,为什么呢?原来昨天有人还给他整整5万法郎,他偷偷埋藏在了后花园里,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怕有人偷了。
正当这会儿,他看到儿子、女儿交头接耳地一路走过来,立刻害起了疑心病,以为他们知道了他的秘密,在商量着要偷老子的钱呢!
他先是问听见他刚才说什么没有,他怕刚才他在自言自语,一不小心就把秘密说出去了。知道他们没有听到后,他松了口气,还叹着气说要是他有5万法郎,那家里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克雷央特天真地说他们的钱已经够多啦!阿巴公一听可气坏了,大骂儿子,说他这样会让人觉得他家里有金山银山,会引得人来偷他,抹他的脖子。
一阵乱吵后,阿巴公突然话锋一转,主动同他们谈起了自己的婚事。
原来他看上了一个聪明能干、持家有道的姑娘,想娶她为妻呢。
这些还罢了,当克雷央特一听到老爸说出姑娘的名字时,立时感到天旋地转,原来那个姑娘竟然就是他的心上人玛丽亚娜!
说完自己,阿巴公又说起了儿女们的婚事,他也替他们做了最好的打算:他要儿子娶一个寡妇,她有钱,这桩婚事可以替他挣一大笔嫁妆;他又要女儿嫁给已经年过五十的昂赛米老爷,这位老爷保证不要陪嫁,这又可以替他省下一大笔了!
爱丽丝当然不从,她已经心有所属,但阿巴公岂能理会女儿?在他看来,还有什么比不要妆奁更美妙的出嫁呢!这时刚巧瓦赖尔来了,阿巴公很相信他,赶忙要他来帮腔。正闹时,花园里狗叫起来了,阿巴公一听大惊失色,飞也似的跑过去了。
这里瓦赖尔便乘机同爱丽丝商量怎样对付这事儿。
一会儿,阿巴公又来了,瓦赖尔便故意大声地对爱丽丝说,做女儿的应当听父亲的话,要她嫁谁就嫁谁。这下可把阿巴公感动死了,他庆幸自己找了个这样可靠的仆人。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克雷央特,他的心上人玛丽亚娜是个穷姑娘,他一直想找个什么法子来帮帮她。他知道想从父亲那里要半个子儿都是癞蛤蟆要吃天鹅肉——痴心妄想。没办法,他便托一个仆人去找人借“阎王债”,为数1.5万法郎。仆人是找着债主了,不过一听债主的条件就不由痛骂起这个活阎王来,恨不得他早死!原来那债主的条件是这样的:1.5万法郎的年息是5厘,但因为他手头没有这笔款子,要向人转借,利息是两分,这得要借债人来负担,因此实际上的利息高达2分5厘,不但如此,还只付现金1.2万法郎,余下的30000法郎要由诸如四脚床、壁毯、火枪、砖炉、七弦琴、台球桌、鳄鱼皮等旧东西来替代。
也就在这时,阿巴公正在家里同一个叫西蒙的聊这回事,像克雷央特托仆人做中介借债一样,他也在托西蒙做中介放债呢。
这当口儿克雷央特带着仆人回家来了,仆人与西蒙碰个正着。这下,克雷央特以为仆人已经向西蒙透露了他的身份,西蒙来向他老子报告了,而西蒙以为他们是打听到了放债人的住址,来讨价还价了。但不管怎样,父子俩都知道了原来如此!
这下,阿巴公痛骂儿子走上借高利贷的绝路,儿子也骂父亲逼他走上这条绝路。
正闹着,替阿巴公做媒的人来了,但阿巴公记起了自家园子里的钱,走了。克雷央特的仆人得知媒人是想通过做大媒从阿巴公这里得点儿什么好处,不由笑掉了大牙,他说,想从阿巴公那里要钱还不如要他的命哩!
媒人先还不信,等阿巴公来后,他便大加奉承起来,听得阿巴公眉开眼笑,但当他一提及那个意思时,阿巴公的脸色立即由晴转阴,一直要等到这话题岔开,才又咧开了嘴。气得媒人暗暗咬牙切齿。
接下来是第三场了,阿巴公把全家人召集过来,说要大请客了。客人中包括他替年轻的爱丽丝找的年老的昂赛米老爷和替自己找的年轻的玛丽亚娜。
他给各人派发活计,叫这人打扫卫生,还要管好可以卖钱的空酒瓶,叫那人斟酒时要多掺水,还要等客人口渴了才斟,等等。
一切安排就绪,玛丽亚娜来了。她一看见阿巴公那老脸就恶心,当她看到金发的克雷央特后,就更痛苦了,然而无可奈何,她这样做是万不得已呀!
阿巴公一看见青春美貌的玛丽亚娜,就像看见了光闪闪的金子一样,眼睛都瞪圆了。
后来克雷央特和妹妹带着玛丽亚娜进去吃点心,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商量着怎样才能走到一起。这当然很难,一则玛丽亚娜的确太穷,二则阿巴公如果知道了儿子的秘密绝不会答应他娶玛丽亚娜的。
还是那媒人经验丰富,他看从阿巴公那里甭想榨出一滴油水,就替克雷央特出了个好主意:去找个老婆子来,装成有百万家财,爱上了阿巴公,要同他结婚,还把所有财产做嫁妆。大家连声赞好。
正在这时阿巴公来了,他刚好碰见儿子正吻未来继母的手呢,而她也好像挺愿意似的。不由疑窦丛生,想出了一个歪主意。
他先问儿子对玛丽亚娜看法如何,克雷央特这时也有了主意,声称感觉她不怎么样。
阿巴公这时便惋惜地说,那很遗憾呢,因为他刚才想起自己的年纪不大适合娶玛丽亚娜这样的姑娘了,正想把她让给儿子呢!
克雷央特一听,不由恨死了自己,忙说:虽然玛丽亚娜不那么合他的胃口,但为了听父亲的话,尽尽孝心,他愿意吃点儿亏娶了她。
阿巴公一听,连忙也声称他不能让儿子做出这样的牺牲,于是两人都全心全意地替对方着想起来。
没办法,克雷央特最后只得承认了自己对玛丽亚娜的爱情。
阿巴公终于套出了儿子的话,立即原形毕露,板起面孔告诉儿子,叫他赶快断了这想头。
克雷央特发觉自己被父亲骗了,也不由火冒三丈,发誓要不顾一切地同父亲争下去。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仆人雅克来了,父子俩便找他评理,他于是把俩人分别拉到一边,来了个两面三刀:对老子说,儿子说只要替他找门好亲事,老子就会听老子的话;又对儿子说,只要儿子听老子的话,老子就会让他娶玛丽亚娜。
于是双方的气立即消了,等仆人一走,儿子便立即向老子道歉,又感谢他的仁慈,这样一来,他们立即知道被仆人愚弄了。
两人分开后,一会儿便从花园里传出了阿巴公痛苦得发狂的呼喊声,喊出了一段有名的独白:
捉贼!抓凶手啊!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贼。把你们全绞死才好。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
阿巴公跑到法院找来了法警,说要把全城人都抓来审问。法警要先审问他自己家里的人。先审了雅克,他一向讨厌拼命拍主人马屁的瓦赖尔,便瞎扯说刚才看见瓦赖尔在花园里踱步来着。
阿巴公立即信以为真。正巧这时瓦赖尔喜气洋洋地来了,大概想出了把爱丽丝娶到手的法子。阿巴公一看见他就大骂,说他骗了自己。瓦赖尔以为阿巴公发觉了他同爱丽丝的爱情,便干脆地承认了下来;而阿巴公呢,以为瓦赖尔承认了偷东西。这样,两个误会人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
直到最后,当阿巴公得知他偷的宝贝原来是他女儿时,那怒气不但没息,反而更加高涨,恨不得吊死他!
阿巴公替女儿找的未来老公昂赛米老爷来了。这时瓦赖尔已经知道阿巴公认为他偷了钱,断然否认,并表明身份,说他其实根本不是出身低微的仆人,而是贵族托玛爵爷之子。
阿巴公当然不相信。昂赛米老爷凑了过来,说他认识托玛爵爷,他们全家已经在十六年前的一次海难中去世了。
瓦赖尔便说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如何被救,如何到了这里,并说他父亲的红宝石图章、他母亲套在他臂上的一只玛瑙镯子等都可以作证。
一直在旁边听着的玛丽亚娜发出了惊喜万分的呼喊:“哥哥!”
原来她就是在那次海难中“死去”了的瓦赖尔的妹妹!她同母亲同样被救了。
当她说罢她的身世时,已经在一边激动了好久的昂赛米老爷扑了上来,他就是他们的父亲托玛爵士!一家人沉浸在重新团圆的幸福之中。
阿巴公可不管这些,满脑子还是他失踪了的5万法郎。
站在一边同样高兴的克雷央特这时说话了,他告诉父亲,只要同意他娶玛丽亚娜为妻,就让钱箱完璧归赵。原来钱箱是他伙同仆人藏起来了,打算用它来“换”玛丽亚娜。
昂赛米老爷也来劝阿巴公同意这两桩婚事。阿巴公拿回了钱,就答应了,条件是两桩喜事都得由昂赛米老爷掏钱来办,此外还得替他做一身新衣服在办喜事那天穿。
什么是喜剧
莫里哀在《关于喜剧《伪君子》的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要懂得什么是喜剧,就必须懂得什么是理性——喜剧意味着缺少理性——并且应该看到理性在于何处……喜剧的核心是不协调……因此,谎言、伪装、欺骗、掩饰,一切与事实不同的外表景象,同出一源的各种行动之间一切实际上的矜持实质上就是喜剧。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莫里哀对于喜剧的理解,它也是对莫里哀喜剧最好的分析。
我们可以用几句更明白的话来说明之:
一是喜剧表现的东西具有违背常理或者说理性的“不协调”,这是它的核心,二是最后的结果必须能够避免与克服这个“不协调”。所谓“谎言、伪装、欺骗、掩饰”其实都是用来表达喜剧中违背常理的特征,而喜剧最后皆大欢喜的喜剧性结果就是对于这个违背的克服。
可以说,莫里哀的喜剧体现着这些特性。我们拿前面的《吝啬鬼》来说吧,吝啬是生活中在许多人身上常见的品性,它通常并不能导致喜剧性的效果,也就是说它并不能令人发笑,一般而言只会令人讨厌,然而当我们看到阿巴公的吝啬时却不能不感到“好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因为阿巴公的吝啬达到了违背常理的地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例如:他把自己的钱埋在花园里,连儿女都不让知道;接客时为了省钱,请十个人只让按八个人的量准备;酒也让多掺水,还要等客人口渴时才斟;当他的钱被偷了,一般来说是值得同情的,但他那如疯似狂的表现非但不能令人同情,反而只会让大家开心大笑了,他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正是类似的表现达到了不理性的地步才令得阿巴公的吝啬具备了喜剧的色彩。
除此而外,那结局的完满也是它成为喜剧的关键要素。如果阿巴公终究失去了他的钱,他的儿女和相爱的人不能终成眷属,那么它就不是喜剧,反成悲剧了。因为喜剧,顾名思义,不但过程令人发笑,那结局也应当是“喜”的。
以上两者是喜剧的两个基本特点。莫里哀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杰出的喜剧,还有许多其它的原因,例如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当他要描写一个吝啬鬼或者一位生怕老婆不可靠的丈夫时,他必须首先对这类人有深刻的了解,了解他们是怎样地看重钱财,怎样地成天担忧妻子给自己戴绿帽。莫里哀做到了这些,而且他有本事在他的剧作中对法国社会各阶层做深刻而生动的描绘,因此他被伏尔泰称为“描述法兰西的画家”,得到了人们历久不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