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巧搭配,常吃常受益

食物巧搭配,常吃常受益

主副搭配

主副搭配是指主食与副食的搭配。主食,指一日三餐的米、面、馒头等。副食,泛指米、面等以外的食物,包括各色菜肴、奶类、水果及一些休闲食品等。主食与副食,各有特点,副食能补充主食中摄入不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老年人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青年人基本相同,由于赖氨酸在谷类主食中的含量很少,苏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较低,因此,老年人每日应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以满足身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粗细搭配

玉米、高粱、红薯、小米、荞麦、黄豆等杂粮都属于粗粮。细粮一般指精米、白面。一般说来,细粮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高于粗粮,但粗粮的某些营养成分又比细粮要多一些。

粗细粮搭配食用,可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我国民间早就有粗细粮搭配的吃法,如二面发糕(标准面粉、玉米面)、杂合面窝头(标准面粉、玉米面、豆面、小米面)、绿豆干饭、红小豆大米粥等等。粗细粮搭配,粮豆混食,不仅增加了品种风味,可口好吃,而且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

健/康/方/向/盘

常吃粗粮少患癌症

粗粮中含有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吃粗粮多的人与那些吃粗粮少的人相比,癌症患病率低25%。对欧洲10个国家50多万个年龄在25~75岁的人进行的广泛调查表明,多吃粗粮可使肠癌患病率降低40%。粗粮含有丰富的叶酸。爱尔兰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每天摄取2毫克叶酸可降低罹患肠癌等肿瘤的风险。

谷类中的杂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米等,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和多种无机盐,例如每百克黄玉米含胡萝卜素0.34毫克,小米含0.19毫克,高粱米、麦片等钙、铁的含量也很可观。混合的杂粮,特别是黄豆粉与玉米粉或小米粉混合后,由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大大提高。而将大豆粉与土豆泥混合做主食,据分析,其蛋白质生理价值,是迄今所知最高的。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老年人在主食方面,不妨将米、面、高粱、甘薯混合食用;副食品方面,品种也是越杂越好。这样,可使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荤素搭配

荤菜一般指畜禽肉、奶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而蔬菜、瓜果等植物性食物属于素菜。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爱吃素菜,不吃荤菜。其实这种做法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如果说一个人不吃肉不行,那不符合实际情况。有的人长期吃素其身体也还健康。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绝对吃素很难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长期地、绝对吃素并不好,这是因为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相比,营养价值要低。

根据营养学的观点,一般正常人的膳食应当是荤素杂食。荤菜中含优质蛋白质、磷脂、钙和素食中缺少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而素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和维生素C。因此,荤素搭配不仅有助于营养互补,使人体需要的营养达到全面合理,而且能防止单一饮食(只食荤或纯素食)给健康带来的危害。

健/康/方/向/盘

老年人如何为自己“减酸”

▲适当地运动也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建立碱性环境。老年人可以进行步行、游泳、跳舞、打太极拳和练气功等运动。

▲按摩也有利于改善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皮肤问题多来源于循环不畅,按摩可以起到强化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作用。

▲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建立碱性的体内环境,而忧郁、嫉妒、生气、愤恨则会导致酸性体质。

酸碱搭配

判断食物的酸碱性不是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后的化学性,而是看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最终物质对血液是起到成酸作用,还是成碱作用而定。大部分的蔬菜、水果、豆类都属于碱性食品。而大部分的肉、鱼、蛋等动物性食品和大米及其制品都属于酸性食品。

正常人的体液酸碱度pH值为7.35~7.45,呈弱碱性,这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当人体体液的pH值正常时,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最强,会吞噬和消灭癌细胞。而当酸碱失衡时(主要体质变为酸性),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识别及吞噬功能就会下降,组织器官的功能就会受损,长期下去就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早衰。国外科学家曾多次指出:“百病皆从体液酸化开始。”一项调查显示,酸性环境与1 0多种疾病有关,如癌症、类风湿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要预防体质酸化,平时就要多吃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包括新鲜蔬菜、水果、豆浆等。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群生活在巴基斯坦北部,那里有很多人活到100岁以上,而且也很少生病。据说,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饮用富含矿物质的雪山融化的水,而经过检测,这种水恰恰是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