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养生贵相宜

进补养生贵相宜

中药四补:补气、补血、补阳、补阴

老年人由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减退,会表现出体力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听力、视力减退,发白脱发,健忘失眠,食少畏寒等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有许多老年人伴发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老年病。因此,对老年人来说,适当进补,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和防治疾病。老年人需要进补哪些药物呢?

·补气药

所谓的补气药就是指具有补气功能,治疗气虚证的药物。气虚是指机体活动能力的降低。脾为后天之本,生长之源,脾气虚则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泄、神倦乏力等;肺主全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乏力倦怠、动作喘乏、易出虚汗。凡呈现以上症状者,都可用补气药来治疗。补气药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对于脾气虚或肺气虚的病症最为适应。

常见的补气药:人参、红参、西洋参、野山参、竹节参、党参、明党参、峨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五味子、大枣、扁豆、甘草、红景天、猴头、板栗等。

服用补气药如产生气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时,适当配一些理气药同用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服用中药也要经中医确诊之后才可进行,却不可以自行滥用。

·补血药

补血药是指能改善或消除血虚证候的药物。补血药具有滋养生血和调节心、肝两经的功能,以帮助血的滋生。由于血虚与阴虚在病机上往往互为因果,在症候方面也可同时出现。故对血虚而兼阴虚的调治常配伍补阴药,以加强其作用。此外,由于气血关系密切,因而对于兼有气虚的应当适当配入补气药,可收“补气生血”的效果。

常见的补血药:当归、阿胶、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龙眼等。

需要注意的是,补血药性多滋腻,可妨碍消化,脘腹胀满、湿滞中焦、食少便溏者不可服用。若必需应用时,则应与健脾、助消化药同用,以免助湿碍脾,影响脾胃的健运。

·补阳药

补阳药是指能补助人体的阳气,可以治疗虚证的药物。补阳药具有补肾阳、益精髓、强筋骨的作用,所以适用于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早泄,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病症。此外,由于肾阳虚微,不能温运脾胃,可以引起腹泻;肾阳不足,不能纳气,可以出现喘促,故有些补肾阳药又可用于脾肾两虚的腹泻和肺肾两虚的气喘。

常见的补阳药:鹿茸、肉苁蓉、巴戟、仙茅、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狗脊、核桃、骨碎补、益智仁、沙苑子、楮实子、菟丝子、雪莲花、紫河车、海龙、海马、冬虫夏草、蛤蟆油、蛤蚧、海狗肾、阳起石等。

补肾阳药性多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补阴药

补阴药是指能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改善或清除阴虚证的药物。阴虚证多发于热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病,而肾阴虚往往兼见肝阴不足,出现肝肾阴虚之症。补阴药各有所长,有的补肝、肺之阴,有的补肝、肾之阴,故应随症选用。对于热病伤阴而邪热未尽的,要与清热药共用。阴虚阳亢的要配入潜阳镇静药,阴虚内热的应配伍退虚热药,兼血虚的应与补血药配用。

常见的补阴药:沙参、麦冬、玉竹、黄精、天冬、石斛、百合、枸杞子、桑椹、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鳖甲、龟板、燕窝等。

补阴药物大多甘寒滋腻,故脾虚气弱,痰湿内阻,因此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补亦有道:使用补药原则要记牢

·补药宜少不宜多

老年人病情复杂,宜少用药或不用药。多种药物与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例如药物的配制或服用过程中发生的配伍禁忌;药物在治疗某一脏器疾病的同时也对其他脏器产生不良反应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还容易造成新的阴阳不平衡,反而有害。由于老年病多为慢性病,老年人五脏虚损,往往气血阴阳者虚实错杂,宜少用药或不用药较为有益。有些疾病缠绵不愈,病势不重者,宜选用丸剂、膏剂等剂型。

·补药宜精专平和

所谓“精专”是指用药味少而力专;“平和”是指用药性平而量少。这是因为,老年人所患多为慢性、衰弱性疾病,加之数病共存,五脏虚弱,自我不适的症状较多,常常造成患者滥用药物。不少患者治疗老年病,往往是一病即投一方,多一症又加一药,多种药物长期合用,味多而力散,不但不能愈病,反会损伤脾胃,甚至药物与药物之间发生了配伍禁忌,还会产生药性反应,危害身体。此外,老年人用药一定要注意平和,原因是老年人气血太弱,不能载药,若用重剂,常产生腹胀、少食、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

健/康/方/向/盘

老年人吃补药先听医嘱

有些老年人认为,吃补药如人参、鹿茸等中药可以延年益寿。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到目前为止,古今中外还没有一种能使人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有些药物的确有一定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神乎其神。对于不虚的人来讲,补药并无实际意义;而对于虚证体质来讲,也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补之不当也是“毒药”。而对于有实邪内阻者来讲,乱补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在考虑服用补药时一定要咨询一下医生,千万不要盲目行事,以免花了冤枉钱且无益于健康。

·补药勿滥用

尽管老年人五脏虚损,气血阴阳诸虚,但在具体施补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用药。进补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弊。若滥用补药,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如补气药多壅滞,应用不当,经常会导致腹胀纳呆,胸闷不适等症状;补血药多滋腻,过量服用会有损脾胃;补阳药性多温燥,有助火去阴之虞;补阴药甘寒滋腻,多服容易损伤阳气。具体地说,若久服人参可出现腹胀纳少、烦躁失眠等症状;过量服用鹿茸、全鹿丸等壮阳药,可致身热、鼻血、胃脘灼痛、四肢颤抖;若久服银耳、大补阴丸等滋阴药,可出现呕吐清涎,胸闷食少。因此,老年人用补药一定要慎重对待。

适当吃药膳,疾病去大半

·补气药膳

补气药膳是先用补气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补气之功效,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全身组织器官的功能。适用于气虚证。

·补虚正气粥

【原料】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芪、党参切片,然后再用清水浸泡数十分钟,水煎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将粳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黄芪、党参浓缩液,稍煮片刻加入白糖调匀即可。早晚各食1次。一般连服3~ 天后,间隔2~3天再服。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常用于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泻,食欲不振等症。

·人参莲肉汤

【原料】白人参10克,莲子(去心)10枚,冰糖适量。

【做法】将人参、莲子用水发泡,加入冰糖适量,再将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食用时喝汤、吃莲肉。

【功效】补气益脾。适用于老年人病后体虚、气弱、食少、疲倦、自汗等症。

·归参炖猪心

【原料】党参50克,当归12克,猪心1个,生姜12克,其他调料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剖开洗净,生姜切片。把猪心、姜片与党参、当归同入沙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用小火煨炖至熟烂,加入调料,和匀即可。食猪心、饮汤,可佐餐食用。

【功效】补心血,益心气,适用于心血亏虚、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补血药膳

补血药膳是选用补血中药,配合一定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补血养肝、养心益脾之功效。适用于血虚证。

·决明兔肝汤

【原料】兔肝2副,决明子10克。

【做法】兔肝洗净,决明子用3层纱布包好。将二者同入沙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汤,用食盐调味。饮汤食肝。

【功效】补肝养血,清肝明目。对血虚、面色萎黄、浮肿、夜盲、两眼昏花、肌体消瘦等症均有治疗作用。

·归参山药猪腰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

【做法】将猪腰切开,去筋膜、肾盂,洗净;党参、当归、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入盘中。加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佐餐食。

【功效】养血,益气,补肾。适用于气血亏损兼肾亏的心悸,气短,腰酸痛,失眠,自汗等症。

·阿胶糯米粥

【原料】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糯米淘净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即可。早晨空腹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止血安胎。适用于老年人虚劳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本粥应间断服用,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不宜食。

·滋阴药膳

滋阴药膳是选用滋阴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食品。此类药膳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生髓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证。

·土茯苓龟

【原料】土茯苓30克,乌龟1只。

【做法】将乌龟去头、甲,洗净,斩块。土茯苓洗净入沙锅,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食肉饮汤,每日1~2次,每日1剂,连服10剂。

【功效】滋阴养血,解毒利湿。适用于拘挛骨痛,恶疮痈肿,慢性湿疹,牛皮癣等症。

·冬虫夏草瘦肉粥

【原料】冬虫夏草10克,瘦猪肉50克,小米100克。

【做法】将猪肉洗净切成细片,将小米淘洗干净,冬虫夏草用布包好。将药包与小米、猪肉同煮粥,粥熟,取出药包,喝粥吃肉。空腹食。

【功效】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适用于肺肾阴虚、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症。

·双耳汤

【原料】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洗净,放入碗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适量的冰糖。置蒸笼中,蒸1小时,待木耳熟透即成。食银耳、木耳,饮汤,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肾,润肺。适用于肾阴虚型动脉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肺阴虚之咳嗽、喘息等症。

·助阳药膳

助阳药膳是用助阳温性药物,配合一定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温肾壮阳、增强体质、兴奋性欲、提高性功能和生殖力之功效。适用于阳虚证。

·韭菜粥

【原料】新鲜韭菜50克,粳米60克。

【做法】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细,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煮为粥,待粥沸后,加入精盐调味即可。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腹中冷痛,泄泻或便秘,虚寒久痢,噎嗝反胃,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妇女白带过多,腰膝酸软,痛经,崩漏等症。阴虚身热、身有疮疡、患眼疾者忌食。

·狗肉壮阳汤

【原料】附片15克,菟丝子10克。

【做法】将狗肉洗净,整块放入开水锅内氽透,捞出后洗净血沫,切成3.3厘米长的方块,姜、葱切好备用。将狗肉入锅内,同姜片煸炒,加入料酒后倒入沙锅内,同时将菟丝子,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与食盐,葱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适量,用大火烧沸,文火煨炖,待肉熟烂后即成。食肉饮汤。

【功效】温肾助阳,补益精髓。适用于阳气虚衰,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阴虚者不宜服用。

·归参鳝鱼羹

【原料】当归15克,党参15克,鳝鱼500克。

【做法】将鳝鱼剖脊背后,去除骨、内脏、头、尾,切段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口,与鳝鱼一同入锅内,加入料酒、葱、姜、蒜、食盐,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去除浮沫,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捞出药袋,加入味精即成。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久病体弱,疲乏无力,面黄肌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