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是衰老的标志
退休,不是衰老的标志
退休综合征:为何退休前后判若两人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然而有不少人退休后回到家里却闹起了病。轻者出现浑身上下不舒服、头晕眼、失眠多梦;也有的患了高血压、心脏病、前列腺肥大、胃窦炎等病症。总之,不如上班时身体好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退休综合征”。
“退休综合征”主要是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变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致。继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孤独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此种心理障碍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的发生。
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总之,其行为举止明显不同于以前,给人的印象是离退休前后判若两人。
大量调查研究资料表明,上述不良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如不加以尽早克服,势必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甚至诱发疾病,使机体过早衰老,甚至死亡。
其实,退休虽然脱离了原先工作岗位,但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性工作,以适应原有习惯,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不至于产生严重失落感。
健/康/方/向/盘
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退休之后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如: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需投入时间与精力,花要肥、鸟要食、须去购买与备置;每天都有劳动成果,这样以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
此外,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什么才是老
“夕阳”在中国人心中美好而短暂,人们常常会把老人比成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国内一些老年人常叹道:“上年纪了,我老了,不中用了!”这里所说的“老”,其实是一种心态,换言之,就是心老了。可是这种情况在西方老年人群中却很少听到“我老了”的这样话,而且他们在心态上也很少有“老了”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自然年龄”和“功能年龄”在30岁以前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以后便会逐渐拉开距离。宋代文豪韩愈在40岁时就显得“发苍苍,视茫茫,齿牙摇动”。专家指出,“自然年龄”在4 岁的人,“功能年龄”的跨度可以从39岁到51岁,相差12岁;“自然年龄”在50岁的人,“功能年龄”可以相差14岁。当人到了75岁时,“功能年龄”可以相差达18岁,也就是说,同样是岁的老年人,一位可以像66岁那样年轻,另一位却可能像84岁那样衰老。
健/康/方/向/盘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心理退休”
一份调查数据表明,男性离退休老年人和女性离退休老年人在人际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与社会角色的需要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在退休后一般多在家中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或是帮忙照顾第三代;而男性很可能继续寻找一些工作,或者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相对来说社会交往的圈子比女性更宽广,从而人际适应的平均得分要高于女性。
一份调查表明,人总是在他退休的前一年开始感到衰老的。一般干部59岁会觉得“老气横秋”,部长、省委书记等级别的人物一般到64岁时才会感到“老之将至”,而那些提前下岗的工人一般在40岁时就已经感觉“老”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自然年龄”与“功能年龄”之间的差别,主要还是取决于“心理年龄”。世界五大长寿地区都是相对封闭的,那里的长寿老人除了与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还与村里普遍长寿的“参照人群”将“老”的标准大大提高有关。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老年人”: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与60岁就成为老年人相比,这让我们至少推迟1 年再戴上“老”的帽子。
其实,只要我们生活有所追求,精神有所寄托,经常保持与社会交往,密切人际关系,豁达乐观,积极锻炼,夕阳也不晚。
工作可以退休,健康不能终止
退休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很多人之所以忌讳退休主要是因为退休意味着自己的衰老!故对退休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畏惧。其实,“老”并不跟退休画等号,如果能做到“工作退休,而健康不终止”,是完全可以永葆青春的。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前与退休后其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退休前,工作逼着你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而退休后,由于脱离了实际工作岗位,没有工作上的压力,心里会处于“休息”状态,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憋”出病来。
老年人要明白:退休只不过是换一种生活环境,人在社会,只要有为人民服务之心,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有所作为的。
老年人如何做到“健康不终止”呢?
1.要树立“工作可以退休,健康不能终止”的思想,克服平时无聊的自卑心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充实的精神态度,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做到“退而不休”。
2.退休的老年人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内容,尽量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
3.要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平时可选择跑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项目。闲暇时可以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持之以恒,对身心健康必有好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可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以陶冶情操,充实自我。
4.老年人要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学习一些烹饪技巧,还可以养花种草,或饲养宠物……从中获得乐趣。
只要老年人的精神和生活内容充实了,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做,而有事可做,也就不会感到空虚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