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芜的一些诗作——《歪瓜裂枣》代后记

吴芜的一些诗作——《歪瓜裂枣》代后记

吴芜兄很久前寄来一组诗作,让我“方便时谈谈看法”。时隔多日,我愧疚于近年自己关于诗歌阅读面的狭窄和偶尔阅读时的迟钝,久久未能动笔。作为内心一直惦记着的一件事,今日重读作品,似略有感觉,不妨姑妄言之,视为诗话,视为醉话,均无不可。总之,四十一过,困惑愈多,说“诗话”的胆量也不由得小了许多,信奉别人“诗话”的勇气也日渐减少。因而在此所言——点评式的短小文字,吴芜兄可姑妄听之,也可姑妄不听之。

《诗人和落雪的意象》是一首标准的“第三代诗歌”,口语化,平民思想,意象简单,在“诗”和“雪”之间相互转化。其含义在于:诗歌应为生活所需要,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钟表店》颇具意味,钟表们“各有各的内心”,暗指每个人生活生命的走向、轨迹不同。还可以往大里说开去,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局部、无数个微观世界构成,它们均有一定的完整性自足性,它们常常出现问题,因为外部原因或内部原因。内部原因好像一个人的身体出了毛病,外部原因则如同“医疗事故”,这首诗,立意甚高,表述上,第三段再打磨一下会更好。

《鞋店里的鞋》是写人的心理的——被选择者的心理,忧思者、弱者、不甘平庸者的心理,在一个个人意志受到无视、漠视、轻视、蔑视的群体中或曰环境中,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这首诗在形式技巧上没什么明显缺陷。

《命比纸薄》“这是句老话”,却被吴芜赋予了新意。它不再仅仅是运气、命,它让我们联想到符号学理论的说法种种。“我们倾其所有”要做道德文章的,但我们渺小短暂,在文化史上只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传承者,一个只留下些许“擦痕”的匆匆过客。“命比纸薄”是预设的不可抗拒的,我们接受起来不要感觉任何委屈。此诗的末段似可删去,它游离了主题,并浅化了主题。

《漫画家和医生》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肯定不是诗人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一次使人开颜的偶然发现。漫画家和医生分别作漫画和履行医生的职责,大约可以称得上亚里士多德所称誉的“远喻之美”了吧?

《马拉松》和《倒立该列为体育项目》均属于“生活写真”类的作品,讲求诙谐风趣,甚至有意追求作品内容的平面化效果。突出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平和心态,以“认同”的姿态来表现对生存荒谬的清醒认识与反抗。通过“倒立”,“把我们烦见的/一一踩到脚底”,带有某种滑稽、自虐性质,内心不平之气也由此而出。

《柿子就要落下来》和《同样的地》比较起来读效果会更好。首先吸引我们注意的是它们在叙事方面、语言方面吸收了民歌的某些优点。当今之日,能这样来在诗歌中讲乡村故事的人已经很少了,并且按照今天“有现代意识”的读者的要求,古老的故事必须有“现代性”,它才具备存在的价值。或者它们应被穿插在更多数量的现代诗“集群”中,对诗人描述现代生活的丰富性起到补充作用。我看这两首诗,其主要功用在于后者。这两首诗的写法甚是不同。前者为线性结构,体现了时间概念。后者为板块式结构,三段内容大致是平行关系,事物的空间概念得到强调。

《你就是那故事里的人物》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小说、戏曲的某种看法,对艺术和历史的看法,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艺术其实即是艺术家活动的舞台,是他们的存在方式。吴芜在这里用朴实的口语高屋建瓴地指出一种历史真实。这是一首很讲质量的诗。

《假如给太阳打个补丁》,题目奇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很投入很迅速地看了内文。诗分三部分,像是三个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在“补丁”上做文章,寓意复杂,主要剖析“人们”(人类)的思维特点——以自身的需求作为标准来认识、衡量外在事物(客观世界)。诗人对这种局限性进行了善意嘲讽。

单从主题指向来谈,我认为《城市红绿灯》至少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权威,决定我们思想和行为——我们生存的权威。我们切不可狭隘地只认为只是社会的权威,还应该包括自然法则的权威。“红绿灯”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象的含义是多重的。二、诗歌涉及了“历史的不可重复性”这一严峻命题,“我们难以后退”,回不到过去,无法创造我们的前世。在宿命中,我们——所有人的自由都是极其有限的。这首诗坚硬如铁,让人感到缕缕掀衣的寒意。

匆匆浏览诗歌12首,觉出吴芜的创作,与十年前写作诗集《爱情栖落世纪黄昏》时大不相同。这引发出我的两点感觉,一、他现在的诗更关注当下,更少玄想、铺排、浪漫的东西,多了对自我与社会具体生活的开掘与描述,多了当代世相的细节表现。这是否是中国诗人向布罗茨基、米沃什、西尼等外国诗人诗学观念学习的结果,抑或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西方“实证主义”思想方法的借鉴影响了中国诗人的创作?可能多种因素都有。总之,在破碎中寻求完整,于短暂中眺望永恒,在冲突中认可事物的差异,既是不错的又是可行的。我认为吴芜的艺术思想也是与此合流的。二、创作者要注意经常总结得失,力求通过作品逐渐地把自己和众多的写作者区分开来,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区分开来。看了以上作品,知道吴芜正在这样做,正在进步,作为朋友我深感欣慰,同时看见了自己的不足。

200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