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选说明

编选说明

本书所编内容为中国科学社董事会和理事会的部分会议记录,选自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中国科学社档案,并参考摘引了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杂志和《社友》报上刊载的相关报道。

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学术社团组织,虽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主要方向,但也吸纳社会科学工作者。其最初名称为“科学社”,创设于1914年6月10日。自1915年4月起,科学社筹备改组为中国科学社(Science Society of China),由胡明复、邹秉文、任鸿隽三人起草的《中国科学社总章》于同年10月25日最终得到社员全体赞成通过,于是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

根据1915年10月通过的社章,中国科学社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其办事机关为董事会、分股委员会、期刊编辑部、书籍译著部、经理部、图书部。中国科学社董事会是科学社董事会的延续,其职务具体为:

(一)决定进行方针。

(二)增设及组织办事机关。

(三)监督各部事务。

(四)管理本社财产及银钱出入。

(五)选决入社社员,提出特社员、赞助社员、名誉社员。

(六)报告本社情形及银钱账目于常年会。

(七)推任经理部长、图书部长及各特别委员。

董事会由七人组成,由社员全体依据总章第十章选举法选出,任期二年,每双数年改选四人,单数年改选三人,轮流递换,但得连任。董事会职员设社长一人、书记一人、会计一人,任期皆一年,由董事互换出任,但社长、书记、会计三人须在一处。本社社长即为董事会会长。董事会职员的责任具体如下。

会长代表本社全体,监理董事会一切事宜。

书记:(一)记录董事会及常年会会议事件。(二)发布通告。(三)记录社员姓名住址。(四)收发及保存往来信件。

会计:(一)收管本社财产,经理银钱出入。(二)收集社员会费。(三)预备银钱出入报告。

1917年9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在本社办事机关中撤消了书籍译著部。董事会职务除第一项修改为“决定进行办法,但与各机关有关系时,须与该机关协议”以外,其他不变。董事由七人增至十一人,每双数年改选六人,单数年改选五人,轮流递换,但得连任。在董事会职员中,将书记一人分设为函牍书记、记录书记各一人,并增设副会计一人,任期皆一年,由董事互选选出。董事会职员的责任具体如下。

社长代表本社全体,监理董事会一切事宜。如社长有事故不能行其职权时,由函牍书记代行之,同时于该地社员中选出一人,代行书记职务。

记录书记:(一)记录董事会及常年会会议事件。(二)记录及经管社员姓名住址档片。(三)收理入社愿书及发入社通知。(四)收管本社各种公式簿册。(五)管理刊布本社社录。

函牍书记:(一)发布通告。(二)答复缄件。(三)收发及保存往来信件。(四)管理及监察年历。

会计:(一)收管本社财产,经理银钱出入。(二)收集社员会费。(三)预备银钱出入报告。

副会计辅助会计办理上列各项事务。

1923年9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将本社宗旨改为“联络同志,研究学术,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将董事会改名为理事会;另设由社会名流组成的董事会,主要职责是监督本社财政、管理本社资产、募集钱款。理事会的职权具体如下。

(一)议决本社政策,组织及改组各办事机关与委员会。

(二)选定各办事机关长。

(三)根据社章审定办事机关细则,并督促各机关事务之进行。

(四)司理社中财政出纳,并编造每年预算决算,呈交董事会核准。

(五)报告每年社务成绩于常年大会。

(六)推举候选名誉社员、赞助社员、特社员。

(七)选决入社普通社员、永久社员、仲社员。

理事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开会日期、地点临时酌定,遇有重要事件,社长得召集临时会议,或用通信表决。

关于理事人数、任期、改选的规定与原先的董事一样。理事会设会长一人,书记(函牍书记与记录书记合并)、会计、副会计各一人,由理事中互选选出。理事会会长即为本社社长。理事会职员的职务具体如下。

社长代表本社,总理理事会一切事务,为理事会出席董事会议当然代表。社长有事故不能执行其职权时,由书记代行之。

书记的职务如下:(一)管理理事会及常年会开会一切手续。(二)记录理事会常年会会议事件。(三)管理社员入社一切手续。(四)记录保存社员姓名住址履历。(五)编订社录、年会记事录及其他报告社务印刷物。(六)发布各种通告。(七)收发保存并答复理事会往来信件。(八)收发本社各种公文要件。

会计的职务如下:(一)经理本社银钱出纳。(二)收集社员社费及各种捐款。(三)受董事会之委托保管本社各种基金及捐款。(四)受董事会之委托管理本社各种财产。(五)保管本社一切关于银钱财产之凭证、契约及账簿。(六)预备预算决算表及银钱财产状况报告,并编定每年缴费社员名单。

副会计襄助会计赞理上列列举之事务,或办理会计委托之事件,并于会计不能履行其职务时代行会计之职务。

理事会为便利社务进行起见,得设立常期委员会,如学股委员会、名词委员会、演讲委员会、出版委员会、科学教育委员会等。各委员任期一年,由理事会推举。

1925年8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在理事会职员中撤消书记和副会计,新设总干事(初名主任干事),并规定:理事会由理事十人及总干事一人组成;理事任期各二年,每年改选五人;总干事由理事会推举呈请董事会聘任,任期不定;社长有事故不能执行其职权时,由总干事代行;总干事的职务除了继承原先书记的职务外,并增添一项“襄助社长执行理事会一切事务”。

1929年9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将理事由十人增至十四人,每年改选七人;理事会由理事十四人及总干事一人组成。

1932年8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有关理事会的规定改动如下:理事会每年开大会二次,常务理事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均以过半数为法定人数,开会日期地点临时酌定,遇有重要事件,社长得召集临时会议或用通讯表决。理事会设常务理事七人,社长、总干事、会计为当然常务理事,其他四人,每年由理事中互选选出,承理事会全体大会之命,在闭会期内,执行一切社务。

1944年11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将董事会改名为监事会,原有的董事会规定不变;同时将理事由十四人增至二十六人,加上总干事一人组成理事会,并规定:理事任期各三年,每年改选九人,连选得连任,但以一次为限;理事会设常务理事五人,理事会会长、总干事、会计为当然常务理事,其他二人,每年由理事中互选选出。关于理事会的其他原有规定不变。

1947年8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除了增加改定后的中国科学社英文名称(Chines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C.A.A.S.)以外,其他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1952年2月,中国科学社修订社章,将本社宗旨改为“团结同志,继续研究科学,交流经验,并协助生产事业之发展”,并废除监事会,撤消总干事,重设理事会书记;同时规定:理事会由社员选举理事廿一人组成,在社员大会闭会期内,主持及执行本社一切社务。理事任期三年,每年改选三分之一,连选得连任。本章程实行后第一届理事的任期应为一年、二年、三年者各七人,在理事选出后用抽签法决定。理事会设常务理事九人,由理事互选,任期一年,连选得连任。常务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书记一人、会计一人,均由常务理事互选。理事长代表本社,总理本社一切事务,书记、会计分掌本社文书、财务各项事务。理事长不在时,由书记代行其职权。理事会依需要得设立各种委员会,并选任各种重要职员。

至1960年5月4日,中国科学社结束社务。

中国科学社(包括科学社)1914—1923年董事会会长(董事长)为任鸿隽,自1923年起历任理事会会长(理事长)为丁文江(1923—1926)、翁文灏(1926—1927)、竺可桢(1927—1930)、王琎(1930—1933)、任鸿隽(1933—1936)、翁文灏(1936—1940)、任鸿隽(1940—1960)。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中国科学社档案系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移交而来,这批档案被列为Q546号全宗,共有档案280卷,档案产生的起止年代为1914—1960年[1]。其中有202卷为中国科学社本社及附属机构档案,主要内容如下。

1.综合类

如该社概况、简史、总章、社章、社录、三十六年来总结报告;董事会会议记录、理事会会议记录、年会记事录、年会指南、上海分社会议记录;分股名录、股东姓名住址录、入会志愿书、社员卡、社员名单、社友会签名簿;该社与外界交流函件,社员往来函件;会计报告、账簿单据、移交清单等。

2.科研机构类

如该社生物研究所的工作报告、征募基金收支对照表、建筑图、建筑工程说明书等。

3.设立科研奖金类

如该社裘氏父子理工著述奖金委员会会议记录及办法草案、奖金章程;高女士纪念奖金征文办法、发文存稿;爱迪生纪念奖奖金基金收据等。

4.建设图书馆类

如该社重修明复图书馆募捐委员会函件,图书馆委员会会议记录,图书馆收支总账等。

5.出版讲习类

如该社为图书出版事与《大公报》编辑部等往来文书;该社数理讲习会文件,该社科学讲演题名录,中国科学期刊联谊会章程草案及第一、第二筹备会议记录等。

6.附属企业

如中国科学图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招股章程、董事监察人名单、认股书、股东名册、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会计报告、业务往来文书、注册登记文书等。

7.资料实物类

如该社照片摄影集、剪报材料、《社友》报、上海公教人员物品配购证等。

除了中国科学社本社及附属机构档案以外,馆藏中国科学社档案全宗内还有78卷档案属于其他一些学术性社会团体,如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华化学工业会、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中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师学会、中华农学会、上海市科学团体联合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华学艺社、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华国际工程学会、中国测验学会、中国科学协会上海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市政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等。其内容主要为章程、会议记录、会员名录、入会志愿书、通讯录、股东名册、会务社务报告、会计报告、账簿等。

总体而言,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中国科学社档案并不完整,本社档案数量有限,特别是初期(1922年以前)和末期(1953年以后)的档案缺漏较多,而且目前还有部分档案尚未对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社在1923年改名为理事会之前的董事会会议记录,馆藏仅有两册,一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董事会纪录”,时间为1922年4—6月,另一册标题为“科学社董事会纪录”,时间为1922年11月—1923年1月。这两册记载内容均较简略,记录者虽未署名,但据本书编者推断,应为当时的董事会记录书记杨杏佛。前一册系用铅笔和钢笔书写,字迹极为潦草,特别是铅笔字迹较淡,更加难以辨认。后一册系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清晰许多,该册中还附有1923年3月某日董事会会议记录一次。

中国科学社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共有十一册,时间为1923—1953年,各册大致情况如下。

第一册标题为“理事会驻宁职员会议录”,其中的理事会历次会议记录,时间为1923年9月(第一次)—1927年11月11日(第六十一次)。

第二册标题为“理事会纪事录”,时间为1927年12月9日(第六十二次)—1931年1月7日(第九十三次)。

第三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纪录”,时间为1931年3月26日(第九十四次)—1935年4月21日(第一百二十四次)。

第四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纪录”,时间为1935年6月26日(第一百二十五次)—1946年10月8日(第一百六十次)。

第五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录”,时间为1946年12月1日(第一百六十一次)—1948年5月11日(第一百七十三次)。

第六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录”,时间为1948年7月9日(第一百七十四次)—1949年12月28日(第一百八十八次)。

第七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录”,时间为1950年1月17日(第一百八十九次)—1950年12月8日(第二百次)。

第八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录”,时间为1951年1月6日(第二百零一次)—1951年11月27日(第二百零九次)。

第九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纪录”,时间为1952年1月9日(第二百十次)—1952年5月24日(第二百十二次)。

第十册标题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议录”,时间为1952年6月22日(第二百十三次)—1953年5月23日(常务理事会第十次)。

第十一册标题为“内迁后理事会纪录”,时间为1942年10月19日(内迁后第一次)—1945年3月31日(内迁后第十一次)。

理事会会议记录者主要有杨杏佛、竺可桢、路敏行、王琎、杨孝述、卢于道、于诗鸢等人,会议记录绝大部分用毛笔书写,极少用钢笔、铅笔书写,但各册字迹工整潦草不一,内容详略不均,篇幅差异较大。1923年前的董事会会议记录以及1923—1941年、1945—1949年两个时段的理事会会议记录,有一部分发表在《科学》杂志或《社友》报上。1942—1945年总社内迁重庆期间的理事会会议记录十分简略,而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的理事会会议记录却十分详尽。此外,各册理事会会议记录中还收录了不少信函、报告、计划、章则、账表、单据、印刷品、其他会议记录等附件,内容比较丰富。

本书编选的中国科学社档案史料,基本出自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就是中国科学社发挥决策管理核心作用的董事会(1922—1923)和理事会(1923—1948)的会议记录,1923年以后的董事会会议记录及其他各类会议记录一概未收。同时,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只收录了各册理事会会议记录中的个别附件。此外,本书编者参考核对了《科学》杂志和《社友》报上发表的一部分董事会和理事会会议记录,对所编选的内容进行校正和增补,并添加标点符号。编者又以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为时间界线,将理事会会议记录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部分,以使本书结构更加均衡、内容更有条理。

中国科学社董事会和理事会会议记录中涉及的人、事、物极多,光是提到的社员名字就有成百上千,本书编者限于多种因素,只能“厚古薄今”,酌情酌量添加一些简短注释,错误遗漏在所难免。编注所用的参考资料主要为中国科学社编印的《中国科学社概况》(1931年刊行)和《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1933年1月刊行、1934年8月刊行)、樊洪业编写的《〈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刊载于《科学》双月刊2005年第1—5期)、徐友春主编的《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书刊资源,以及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互动百科、必应网典、上海通网站等互联网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科学社董事会和理事会会议记录原文中,还有一些当时记录者所添加的注释,有的用符号()表示,有的则未用,兹为统一格式便于分辨起见,本书编者将原有注释一律保留在原文中,并全部用符号()表示。此外,当时记录者将原文中一些应作删除的字句也用符号()表示,本书编者为避免混淆,改用[]表示。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原文中有些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因此编选时有所删节。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中国科学社董事会理事会会议记录

【注释】

[1]《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页关于中国科学社的档案全宗介绍,误称起止年代为1905—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