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1923年3月会议记录(日期不详)
第八次 十二年三月
地点:石板桥如意里。
事项:
(一)社长任叔永君报告在北京筹款事云:此次由苏省军、民两长呈文至北京为本社拨款事,久未提交阁议,故任君亲至北京向各方面疏通,请其提出。复有沈步洲[1]、黄膺白[2]诸君皆极帮忙,遂由教育总长彭允彝[3]提出,在阁会通过,允就苏省中央收入中月拨二千元为本社经费,现省长公署已得北京咨文,且有文至本社矣。
(二)至于在北京募捐一事,则尚无结果。
(三)关于新举董事如严范荪[4]、熊秉三[5]、蔡孑民[6]、梁任公[7]诸人,任君或已见及,或未见及,俱请其□于募捐事与董事会组织,极力进行。
(四)任君又报告:北京社友会此次在地质学会开会,到者约二十余人,讨论组织分社事,惟因与新章不合,故未进行。现该社友会举定职员如下:社长翁文灏[8],书记陆费执[9],会计卫挺生[10]。开会时有人主张本社宜在科学事业着力,如调查各处科学状况,并增〔赠〕与国内于科学有贡献【者】以徽章或名誉名称等等。
(五)关于“科学丛书”编辑,北京社友会讨论拟将丛书分成四类:一为标准科学书籍;二为名人巨著Classics[11];三为科学史及科学方法;四为通俗书籍。
经董事会讨论后,决定先推举“科学丛书”委员会,先拟大纲及办法,遂推定委员九人如下:
任叔永、翁文灏、秦景阳、胡刚复、秉农山、茅唐臣[12]、饶毓泰[13]、竺藕舫、过探先。
(六)杨杏佛君提议:本次董事会应决定预算,以便领到公款后易于分配。
经众讨论后,举定将请得款之一半列入预备金,妥为保留不用,其余一千元作下列分配法:
生物研究所 月费三百元
图书馆月费三百元
编辑部月费一百元
上海事务所[14]月费二百元
南京社所月费一百元
共一千元
如款不足,则各部预算亦依此例酌减。
至于本社所欠各处之书费,由会计设法筹款还清。
以上各项俱经大多数通过。
(七)第八次年会地点由本次董事会提出讨论,所拟之地点有北京、上海、青岛、杭州、安庆、武昌、庐山等处。
讨论结果,公认以庐山为最相宜,[15]因推定年会委员会五人名单如下:
熊雨生、黄复宪、竺藕舫、胡步曾、杨杏佛。
【注释】
[1]沈联(1886—1932),字步洲,江苏武进人,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
[2]黄郛(1880—1936),原名绍麟,字膺白,号昭甫,浙江绍兴人,时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总长(署理)。
[3]彭允彝(1878—1943),字静仁,湖南湘潭人,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总长。
[4]严修(1860—1929),字范孙、范荪,号梦扶,浙江慈溪人,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中国科学社赞助社员。
[5]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中国科学社赞助社员。
[6]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又字仲申、鹤卿、民友,号隺庼,浙江山阴人,政治家、教育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
[7]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中国科学社赞助社员。
[8]翁文灏(1889—1971),谱名存璋,字咏霓、永年,号君达,又号悫士,浙江鄞县人,地质学家。
[9]陆费执(1892—?),字叔辰,浙江桐乡人,农学家、生物学家、翻译家。
[10]卫挺生(1890—1977),又名体国、绍浚、韬,字申父、琛甫,号经野,湖北枣阳人,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11]经典。
[12]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
[13]饶毓泰(1891—1968),又名育泰、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人,物理学家、教育家。
[14]中国科学社上海事务所当时设在位于南市沪杭车站北首的大同学院(后改称大同大学)内。
[15]原文此处有旁注:“结果或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