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第84次会议记录(1929年12月5日)
十二月五日下午六时在飞霞菜馆[1]开八十四次理事会。
出席者:任叔永、竺藕舫、杨允中、杨杏佛、周子竞、王季梁、胡刚复。
一、通过陈友琴、周培源、赵燏黄、吴屏、杨武之、张宗文、郭霖为普通社员。
二、教育部函送科学咨询处办法六条,并请在本社附设咨询处案。
议决:照办,由总干事主持其事,所有问答每月在《科学》内发表。
三、北平理事翁咏霓、赵元任、秉农山、胡步曾、叶企孙、任叔永提议:
(1)科学社建筑生物研究所案。(原提议人任叔永)
(甲)生物研究所建筑,决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所定之期限内动工,至迟明年三月内必须动工。
(乙)研究所尽在社中已买之地址内建筑。
(丙)张姓地仍须从速购买,如社中无经费,得先向研究所经费内借用一千元。
(丁)此次三万元之建筑,认为全所建筑四分之一。
议决:通过。
(2)关于科学社编辑建议案。(原提议人翁咏霓)
《科学》总编辑事务过多,拟另聘一编辑主任,辅助总编辑,专任编辑《科学》及论文专刊事宜,月薪二百五十至三百元。
议决:原则通过,从速物色人才,本社拟发行周刊及科学教材等书,概归编辑主任负责办理。
(3)科学文〔稿〕件一律送单行本二十份,另作者特别要求,可送四十份,如须再多,可酌收印刷费。(原提议人赵元任)
议决:科学稿件不受现金报酬者,一律送单行本四十本。
(4)在社友众多之处另组编辑分部,辅助总编辑部搜集审查《科学》稿件。
议决:通过。
四、杨允中提议:广州社友会久已无人负责,应重行组织案。
议决:函请陈宗南、张耘[2]、何衍璿[3]、朱庭祜四社友为重组广州社友会委员,由陈宗南召集委员会。
五、竺藕舫提议:本社对于故理事过探先,除捐助各团体发起之墓前纪念物二百元外,本社同人应另筹款协助案。
杨杏佛谓:过墓远在汤山,人不易见,且照各团体计算,工大款少难于完成,不如本社自行纪念,如纪念奖金等类。
周子竞谓:可在本社社所内壁上造像。
议决:组织过探先先生纪念物募捐委员会,除今日列会者全体为委员外,并加入钱安涛、邹秉文[4]、张轶欧,由杨杏佛作募捐启。
六、周子竞提出:生物研究所前以经费不裕,经理事会通过,每年由总社拨助薪水及印刷费数千元,现在总社经费渐行困难,生物研究所以文化基金会增加补助尚能自给,以后薪水及印刷费两项是否应继续拨助案。
议决:生物研究所薪水与印刷费,概由所经费项下开支。
七、周子竞提议:本社基金公债时有抽签还本,若不善投资而以现金存行,利息甚微,应如何办理案。
议决:(1)由本社付予基金保管委员会以代社投资之权。
(2)本社以利息还债,如有现款余存,亦须依照本年二月十七日理事会大会议决本社基金限度不得少于三十万元一案行之。
中国科学社组织系统(1929年)
【注释】
[1]飞霞菜馆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对面。
[2]张耘(1889—1973),字熙若,又作奚若,陕西大荔人,政治学家、教育家。但是张耘当时在北平清华大学任教,并不在广州,疑为张云之误。张云(1897—1958),字子春,广东开平人,天文学家,当时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
[3]何衍璿(1901—1971),字敬问,广东高明人,数学家、教育家。
[4]邹秉文(1893—1985),字应崧,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生于广东广州,农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