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珍贵的存在?是每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这件事做好。

难道不是这样吗?不然就请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服你吗?可能很多父母都会回答:“不服!”是啊,孩子不服你只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努力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

有父母可能认为,只要有威信,孩子就会信服。这倒是一个真理,关键是怎样理解威信,怎样正确树立威信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讲话,“别玩手机了!”“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收拾房间去!”……各种命令弄得孩子乐趣全无。更严重的是,这些父母还以为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能树立威信。其实,这种态度很粗暴,性质极为严重。

这样的错误,其实早在100年前便被批判得体无完肤。1919年,鲁迅先生便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这样写道:“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令人喟叹不已的是,100年后的今天,有的父母仍旧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享有特权,可以对孩子任意发号施令。殊不知,这非但不能树立威信,还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本想树立威信让孩子信服,但却因为认识不到位,反而步入了误区。除了这种“靠压制建立威信”的情形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靠娇宠建立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有求必应,一概满足,结果导致孩子任性妄为,性格骄横执拗。

第二,靠收买建立威信。经常给孩子许诺,用礼品、金钱收买孩子,想让孩子服从。实际上,这反而会助长孩子的物欲、贪欲。

第三,靠说教建立威信。居高临下,经常责备和威吓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也容易导致孩子唯唯诺诺,只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会辨别是非,不会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四,靠自吹自擂建立威信。总是向孩子讲述着“好汉当年勇”,想以此获得孩子的尊敬。这在孩子年幼时还能管用,等到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现实的窘迫与历史的辉煌之间的巨大差距瞧不起父母。从而让他们尊敬历史的父母、蔑视今日的父母,从而造就越大越不听话的现象。

第五,以疏远赢得威信。总是与孩子保持距离,很少与孩子交流,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尽管这种距离会产生美,但却导致了亲情间出现鸿沟。

第六,以教训赢得威信。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总是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厌倦父母的说教。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正确的教育产生反感。

总之,在孩子面前特意树立的权威不可能存在长久,这种所谓的权威有害而无利。假如父母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威信,本身就是徒劳无益。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想不妨就从“教育”一词入手。

对于“教育”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但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呢?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我们将孩子“丢”给各种各样的老师,让他们去传授他知识就算完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上所施”,让孩子“下所效”,从而“使之作善”。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让他去效仿。

简而言之,要想让孩子服你,就要给他做更好的榜样,以身示教。

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孩子来说,父母好的言谈举止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我们懂得做父母的“道”,孩子自然会在孩子的“道”上,一定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古代家训教化中非常注重父母的身教,要求父母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位家庭成员,不得偏私。父母能以身立范,孩子才能有所学处。

其实,不仅仅是中华古圣先贤如此重视身教,国外的教育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定是相同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

如,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而另一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他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 说教。

可见,教育孩子就需要父母给他做好榜样。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身教榜样作用,比任何老师包括父母自己对他的说教都要管用得多,对孩子的影响比那些座右铭要更为深远。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是被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科书’。”实际上,这就是告诫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对父母来说,身教要与言教结合,而身教是根本,言教是辅助。所有父母都应写好这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父母的自我教育,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只有我们端正了自己的言语行为,孩子身上才会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衷心祝愿每位父母都能给孩子做好榜样,每个孩子都能有榜样可学。

鲁鹏程

2019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