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榜样】
孝敬不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教育。因此,父母在把最好的东西给下一代的同时,不要忘记对上一辈老人的孝敬。父母对长辈的孝心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假孝心骗不了孩子,所以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就会撒播到孩子的心中。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连你自身都不孝敬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孝敬你呢?
◇从生活点滴的小事做起
孝敬父母并不一定需要做什么大事,孝敬与否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来的。如不但要常回家看看,更要常回家干干,帮老人干点活,不能在父母家做吃等喝。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给父母洗洗脚,陪父母聊聊天,在父母生日时献上一份礼物,说一声“生日快乐”,等等。
◇一定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
孝敬父母,关键在于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今天所谓的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敬父母并不是只给他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不是一张爱答不理的难看脸。否则,即使让父母天天吃山珍海味,但却对他们恶脸相向,他们也不会开心。
也许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因为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能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在言语方面对父母要恭敬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言行不恭敬,就谈不上是尊敬父母,更别说孝敬了。殊不知,我们粗鲁的言行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所以,对父母孝敬,一定要言语柔顺。即使他们有过错,也要做到《弟子规》所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也就是说,当父母有过错时,做子女的一定要劝谏,使父母改正。劝说的时候,表情要和悦,说话的语气要柔缓,不能怒气冲冲地用指责、命令的口气劝导,否则父母很难接受。
◇要努力去回报父母的恩情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位女士曾意味深长地说:“一直想给爸妈最好的回报,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做。我就是在为他们付出十倍、百倍,也难抵上他们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十分之一、百分 之一。”
尽孝无法用物质来衡量,而要看我们对父母发自内心的那一份诚敬心。尽孝没有贵贱,只要有诚敬心就可以了。它需要我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尽心尽力地做到让父母开心,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更不惹父母生气和伤心。我们不仅要重视父母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尽孝不能等待,当下就做。
孝敬父母不能等。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的生命有限,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孝敬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当下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