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的“镜子”与“复印件”

孩子是你的“镜子”与“复印件”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把父母的面庞、身材、凌乱的头发、不合身的衣服、粗鲁的言行……照得一览无余。想让镜子前的自己更端庄一些吗?那就重新整理头发,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镜子”中的我们才会改变。自然,孩子也就能从父母身上获得有益于一生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还是父母的“复印件”,当然,父母是原件,而家庭是复印机。如果复印件有问题,大多时候不是复印机的问题,而是原件的问题,所以,只改复印件是本末倒置的,重要的是原件要对,要先改原件。由此可见,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的一定是父母的问题,那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说法,是不是非常有道理呢?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不仅颇有文学修养,更是具有正直、坚韧、清廉等高尚品质。在国家被元兵侵略时,文天祥招集义军坚决抵制,终因不屈的精神而惨遭杀害,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伟大诗作。

我们可以将文天祥这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作为一面镜子,反照一下他的父母,结果如何?文天祥的父亲文仪,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涉猎;性格豁达,注重道义,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乡间儒士;教育孩子必须修身立志,忠贞不屈。文天祥的母亲叫曾德慈,其人善良贤惠,知书达理。

最终,文天祥在父母的培养熏陶下,成为一位同样喜好读书,并且拥有竹子一样坚忍不拔气节的民族英雄。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愧是千古绝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不息!

其实,每个孩子都在“显”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根基一定相同。如,一个会用柔和语气开导别人的孩子,其父母就肯定具备了循循善诱、柔声细语的特质;一个会大声顶撞别人的孩子,其父母肯定有大嗓门、善辩的特质等等。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惊讶孩子怎么会这样让人感动或者让人难过,因为正是你才让孩子自小就已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才出生不久的孩子就会皱眉头。我们会纳闷:这么点的孩子怎么就会皱眉头?但经过观察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有皱眉头的习惯。这时,我们会说:“这孩子,骨子里都带着他父母的习惯。”没错,是“骨子里”就带着的。那么,“骨子里”是哪里?就是孕育期 间。所以,与其说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等待着父母作画,不如说,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开始拿着“无形的画笔”作画了。那么,孩子一出生,就等于把尚未完成的画呈现给大家了。为人父母者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他看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才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这些,并在生活中都力争做到,那么,教育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