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陷入生活的百无聊赖中,提升创新力

不要陷入生活的百无聊赖中,提升创新力

创新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会积极探索,同时有把握机会的敏锐性。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许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去创新,父母如果不想和孩子陷入生活的百无聊赖中,就要学着提升创新能力。

大卫·休伯尔是加拿大著名神经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做化学实验,并把家中的地下室变成了小实验室。15岁那年,他想用砂糖等原料造一颗“炸弹”,但担心会把小实验室炸坏,就在院子里试验。结果,试验虽然成功了,但巨大爆炸力把他击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

爆炸发生后,休伯尔担心父母会责骂他。但父母并没有那样做,也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他说:“做实验必须要讲科学,要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想当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这些话极大地激发了休伯尔的信心。

之后,休伯尔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最终荣获了诺贝尔奖。

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有时还会闯祸,而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们的问题,因为父母知道创新精神是成就科学的必要条件,而失败或者闯祸本身会使孩子从中得到教训。父母的宽容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然而,是不是只有想成为科学家才应该有创新能力,而其他领域或普通老百姓就不需要有什么创新意识了?当然不是,因为创新意识其实是积极改变现状的心态。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会把这种能力用到工作中、生活中、与人交往中,使每天都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