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身教的同时不要丢了言教
2025年09月10日
重身教的同时不要丢了言教
“教育”就是上一辈人把正确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知识、技能、经验等传授给下一辈人,而传授的方式有很多种,用行动去影响叫“身教”,用语言去启发和引导是“言教”。
作为父母,能说出一句适当适度的言语,就像给溺水的孩子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请父母在重身教的同时不要丢言教。
唐太宗李世民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请了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给孩子们当老师,并嘱咐子女们要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得知儿子对老师不尊敬,就批评儿子说:“以后你们每次见到老师,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无礼。”
此后,儿子们见到老师都是恭恭敬敬,上课也认真起来。
唐太宗和儿子们相处时,时时不忘启发他们。
一起吃饭时,唐太宗问孩子们知不知道饭的来历,孩子都说不知道,唐太宗说:“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种植出来的,只有不误农时,让老百姓高高兴兴种好地,你们才会永远有饭吃。”
一起骑马时,他告诉孩子们:“马是代人出力的牲口,不要让马太累,才会永远有马骑。”
一起划船时,他又告诉孩子们:“船好比国君,水好比百姓,水能载船,也能覆船,你们以后当国君,要牢记这个道理。”
“言传身教”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条件,父母在重视身教的同时也不要疏于对孩子言语的启发和引导。一句古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正确而有启发性的言语,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重点在父母有没有能力用一句话就让孩子茅塞顿开。
如果父母所说的话可以长扬孩子的善行,并挽救孩子的过失,那么,这样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教育。当然,语言强大力量的发挥主要还是以身教为前提的,没有以身作则的形象,只有侃侃而谈的道理,孩子很难信服,语言也就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了。
所以,父母的言传和身教一样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