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身正,孩子才会“不令而行”

只有父母身正,孩子才会“不令而行”

父母不会天生就懂得如何做好父母,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做好父母更难。现在的孩子都普遍比较聪明伶俐,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无论父母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只要你愿意为了孩子不断改变自己的或错误或不恰当的意识,并且愿意为此不断地提升自己,就会在无形中奠定孩子一生不可磨灭的德行基础。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

有个男孩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而后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男孩成功的背后固然有自己的勤奋努力,但也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关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妈妈秦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男孩在5岁时,秦女士的一位朋友遭遇了大的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哭诉。秦女士就安慰道:“别哭了,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之后,秦女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可没过多久的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对她说:“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您家孩子就会走上去劝人家:‘不要哭了,马上就到星期六了,马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一边还给小朋友擦眼泪。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到的,真懂事。”秦女士闻听忽然恍然大悟,肯定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印在了儿子心里。

还有一次,为答谢一位朋友,秦女士在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一词。第二天,秦女士在给儿子顺手递东西时,儿子竟然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两件事,秦女士更加意识到了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接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父母千万不要低估“身教”的力量。父母自己身正,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今天,很多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父母对其指责和批评时,孩子会用语言或表情表示出明显的不满。当孩子年龄小时,他只是在表示强烈的反抗,等他长大了,就可能会质问父母:“凭什么指责我,您做到了吗?”虽然这样说话也不对,但确实在提醒父母:你是否做好了自己一直在提倡的事务?

当你发现孩子的房间很乱,并提醒他要收拾整齐时,自己是不是也随便摆放物品呢?当你埋怨孩子放学回家晚不提前告知时,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形有没有及时通知家人呢?当你批评孩子穿戴不整洁时,自己是不是也经常不修边幅呢?……

如果你可以把用过的任何物品放回原处,如果你心存家人并及时与其保持联系,如果你穿着大方得体……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效仿,即使有不当之处,经过你的提醒,孩子也会信服并付诸行动。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父母只有端正了自己的言语行为,才会在教育孩子时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