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示范,以诚信言行获得孩子的尊重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人要是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好像是车没有了车辕与横木之间相连接的活销,那这辆车又该如何前行呢?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该保持的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相互信任才可能建立并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个人如果能讲信用、不欺诈,做任何事都能“言必信,行必果”,都能“诚意正心”,那他就能养胸中这股浩然正气。没有信用的人,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嫌弃,而且接下来不管他做什么事,都会被人加以提防。用孔子的话来说,“民无信不立”,没有信用的人,简直就无法 生存。
信,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符号,左边是“卜”,后边是“言”,即“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中解释:“信,诚也,从人言。”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要讲诚信,不可以说一些欺骗他人的话。
孟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游说各国,推行仁政,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记录了他言行、思想的儒学经典《孟子》,至今都是世人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
孟子有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母亲。孟子3岁丧父,孟母发现他有极强的模仿力,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举家三迁。
孟母在培养孟子的过程中,有一个经历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那时,孟子很小,有一天,孟子听到邻居家的猪叫声,便好奇地问:“是什么在叫啊?”孟母看着孟子可爱的模样,随口逗孟子说:“是杀猪,好煮肉给你吃啊!”
话音刚落,孟母就后悔了,因为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买肉的打算,只是随口一说,可是如果不兑现,岂不是在欺骗孩子,同时也在教孩子撒谎啊!想到此,孟母就去买回猪肉并煮给孟子吃了。
从中可见,一位希望孩子正直诚实的母亲,对自己无意中说出的错话而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过失,母亲兑现了这随口的“承诺”。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依靠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才培养出了一代儒学大师。
所以,凡是开口说话,就要讲信用,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要放在心上,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古人曾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诚信关乎一个人的 未来。
信,也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主要意思是诚信,言而有信。对一个人来说,“信”非常重要,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张行走于社会的超级“通行证”,讲信用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另外也要注意,不轻易许诺,可一旦答应了,就要将事情做完做好。
诚信是为人之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和周围的人有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如何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只有有信用、讲诚实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与金钱、权势、美貌相比,诚信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一个人最真实、最宝贵的财富。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请当时某位世界知名经理人给“创新、诚信、智慧”三个用工标准要素排一下序。这位经理人毫不犹豫地选择“诚信第一”。同时,他也讲述了他面试一位应聘者的 体会。
当时,一位应聘人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非常出色,但这个人表示,如果录用了他,他会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这位经理人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都不能录用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实,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例和大道理的时候,都会清醒地说:“诚信很重要!”也许,大家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撒过谎吗?”大多数的人会说:“撒过。”当然,除了善意的隐瞒之外,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要 撒谎?
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时,当我们抱怨孩子们谎话连篇、考试作弊时,当我们抱怨有可能成为假食品、假药品、各种假货的受害者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的行为是否也在做着假,说一套,做一套,随口答应的事你是否兑现了呢?如果你在做着这些就不要埋怨社会,更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会撒谎。
尽管这个现实很可怕,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就极可能制造出假东西来害我们。然而,孩子撒谎背后的责任,到底该由“谁”负责?
所以,请和孩子一起走向光明磊落、轻松美满的人生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