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

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

人跟人之间,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就像天平,两边的物品只有质量相等时,才会平衡。父母和孩子虽然身高不一致,体重不一致,但是人格的质量是一致的。

如果你认为,孩子真的很重要,就请给他“平等”,站在一个平行的位置,用心灵跟他心灵相对和沟通,不要让天平倒向孩子一边。

有个男孩从小很淘气,一次,他正在伏案写作文,写不出来就去家里的后园溜达了。父亲知道后,去后园找他,发现他正蹲在棉花地里看一株棉花枝。父亲没有喊他,但当他伸手把一株棉花尖上的嫩芽折断时,父亲喊道:“你过来,怎么不去读书,在这乱折棉花?”

男孩说:“您误会了,现在快到立秋了,新枝上结不出蕾铃,让它继续长实际上是浪费养分。如果把它顶上的‘冲天心’摘掉,省下的养分可以供给下面快成熟的蕾铃,这样,才会有收成。”

父亲觉得有道理,但心中有疑,说:“如果把棉花弄死了,怎么办?”男孩就向父亲解释,他是从一位伯伯那里学来的,因为那个伯伯家的棉花收成很好。经过男孩解释,父亲明白后,不仅表扬了他,还和他一起摘起了棉花的“冲天心”。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著的《农政全书》是当时著名的农业百科全书。他就是徐光启,他有一位令人敬佩的父亲。

作为孩子,他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平等对待的,而不是希望父母以家长的作风对孩子吆喝、训斥。在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徐光启的父亲很有智慧,因为他给了小光启平等讲话的权利。

其实,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哪怕是一个乞丐,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更何况是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当你跟孩子说话时,如果跟他站在同一高度的话,就会发现自己眼前是一个奇特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对别人居高临下的权利,包括父母。父母如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并把孩子当做知心人,向孩子“求教”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情,那么,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也就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