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与仁爱一路同行

让心与仁爱一路同行

仁爱是善良的本质,是温暖别人又滋润自己的心灵雨露。父母的仁爱心就像一缕阳光,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冰雪;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孩子心灵的黑暗;就像一股清泉,可以滋润孩子内心的干涸。仁爱可以化解一切痛苦和仇恨,达到心灵深处的安宁与平和。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中去感受、去付出、去体会仁爱的真谛,带领孩子走进爱的天堂。

林则徐是清朝政治家,曾在鸦片战争中坚决抵抗西方侵略、维护祖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他的民族气概深受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平日以教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父亲收入微薄,但每当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时,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救助。

有件事,给小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家因贫寒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父亲林宾日就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送给了三哥,为此林则徐一家只能忍饥挨饿。为了不让三哥知道实情后难过,父亲再三叮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不要说出去。

父亲的这一举动,林则徐铭记在心,所以他从小就树立了扶弱济贫的仁爱思想。

林则徐的父亲能在自己困难时去帮助哥哥,原因在于他有一颗仁爱心。什么是仁爱?“仁”字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二”,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意思是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而“爱”的繁体字是“愛”,“受”里有一颗心,意思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林父正是尝过挨饿的滋味,才知道三哥的需要,于是有了帮助哥哥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说,林宾日的精神很可贵,但是因为仁慈而导致自己一家受苦挨饿,岂不是很不值?可是,人生中什么是值得?什么又是不值?作为一个人,林宾日觉得心安是最大的“值”;作为一个父亲,为孩子做好榜样是最大的“值”。

其实,当有一天,我们能不顾自己的利益而慷慨解囊时,相信能体会到付出“仁爱”的快乐与值得。就像种菜、卖菜的人根本不缺菜吃,种花、卖花的人满身都是花香,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安乐的人怎么会缺少安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