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
父母的诚信言行对孩子会有重大影响,所以请注意以下几点:
◇不随便哄骗、吓唬孩子
父母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的时候,为了及时制止孩子,可能会使用哄骗、吓唬的语言。可能会说:“宝宝乖,你只要听话,妈妈就给你买糖吃。”好了,孩子真的不哭了,做妈妈的真打算给孩子买糖吗?也可能会吓唬孩子:“你再哭,我就把你送人。”如果孩子继续哭,父母也不可能把孩子送人。所以,在与孩子应对时,父母千万不要说不可能实现的语言。不要轻视这些细节,这就是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建立诚信意识。
◇帮助孩子学会守时和遵守规则
孩子的生活相对比较单纯,父母应帮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准时上学、不随便缺课……引导孩子明白,遵守集体规则是守信的表现。孩子和小伙伴相处时,父母应关注孩子是否有耍懒、说话不算数等毛病,这些都是孩子是否诚信的具体体现,应给予正确引导。
◇不凭空怀疑、过分指责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澄清事实很重要,不要凭空怀疑孩子,也不过分指责孩子。孩子撒谎一般都是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会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而当孩子把事实真相讲清楚时,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诚实,赞赏孩子勇敢、坦诚的美德,再根据情况适当地批评,起到提醒警戒的作用就好了。切记要就事论事,而不是揭孩子以前的伤疤。当孩子有一颗对父母敞开的心时,他一定会很诚实,父母不能伤了孩子诚实的心。
另外,当孩子做到了诚信言行时,要及时给予他肯定与表扬,以加强孩子对诚信言行的重视程度,这能让孩子在以后做得更好。
◇也要注意要教孩子学会变通
听到“谎言”这两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其实,还有一种“谎言”,称为善意的谎言,当谎言的前面加上这个限定词之后,谎言的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而适度地说谎的时候,谎言就变成了善意的话语,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给他人带来希望。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所谓的“真实”,可能就会把事情弄糟。所以,当孩子打下了不说谎的根基之后,我们还需要教他学会变通,不要学傻了。有的父母也许会疑惑,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它也属于谎言,这不是有碍于诚信吗?
善意的谎言虽然属于谎言的一种,但是也不能说它就一定会有碍于诚信,因为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比如,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亲人,我们怎么忍心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呢?一般来说,这时候,为了让他对自己有信心,为了让他安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我们就会编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谁又能说这有碍于诚信呢?
要告诉孩子的是,善意的谎言是以维护他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出于替人着想的动机,是建立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的。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就变成了恶意的谎言,就真的有碍于诚信了。当孩子真正能够活学活用这些智慧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和身边人受益。
所以,遇到特殊情况,还需要懂得权变。也就是说,合乎义,就要“言必信,行必果”;不合乎义,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