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谨慎的人珍视真理,可成大事
“谦虚谨慎”是人人都应遵循的一种美德。它能时刻让我们保有清醒的头脑,能让我们在成绩面前审视错误,也能让我们在成功之时感念之前的失败。它如一面镜子,将我们的不足指给我们看,让我们永远有理由进步。
谦逊谨慎是一个人对自己深入了解之后所表现出的深厚内涵。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谦虚。谦虚的人,常常受到欢迎和尊重。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被誉为“世纪伟人”的他直到老年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 探索。
有人曾问爱因斯坦:“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后,他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略懂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就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而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长,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爱因斯坦的一席话道出了谦虚的本意。越是不断进取的人,越是感到未知领域的广阔和自己的不足。因为他每取得一个成绩,都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还有更多更深的东西等待被发现和挖掘。正因为如此,才会更加谦虚,更加努力。
在学习领域如此,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一个傲慢的人往往固执己见,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甚至习惯说讽刺、批评、命令的话语。因为傲慢的人有一个想法:只有自己是对的。其实每个人的思维和见解都有局限性,没有人完全对,也没有人完全错。而傲慢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谦虚的人却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自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也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对于孩子而言,谦虚这一美德是让他进步的基石。它能让孩子虚心受教,踏踏实实地学习,避免“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情况。当孩子因取得了好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我们要提醒他,如果他翘起了骄傲的“尾巴”,那他将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因为他自满了,也就无法进步了。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处世态度。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也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之一。“满招损,谦受益”“谦卦,六爻皆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些警句无不对我们起着警示和启迪的作用。
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同样也离不开谦虚这一原则。孩子正处于易冲动的年龄,而谦虚能使他变得谨慎。如果孩子能用谦虚的态度待人接物,他就能以彬彬有礼的形象示人,而这既能帮他获得师长们的赏识与喜爱,也能帮他结交到可以互相信赖、互相帮助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