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谓语P2的构成

三、小谓语P 2的构成

主谓谓语句的小谓语是三段中最核心的部分,汉魏六朝时期主谓谓语句小谓语的句法结构比较多样,结构的复杂程度也长短不一,就其句法性质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其他性质的。每一类内部根据组合的情况,也可以加以细分。

(一)动词性小谓语(415)

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中的动词性小谓语共415例,其中《论衡》264例,《世说新语》80例,《颜氏家训》49例,《撰集百缘经》22例。作小谓语的动词性成分,按照其结构分为光杆动词、状+动、动+宾、动+补四类。

1.光杆动词(21)

光杆动词小谓语指的是既不带宾语,也没有其他成分修饰的动词作小谓语。这类小谓语共21例,其中《论衡》14例,《世说新语》5例,《撰集百缘经》2例,《颜氏家训》没有光杆动词小谓语。

二子欲刺两主,两主心动。(论衡·变动,661)

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世说新语·雅量,337)

当于尔时,彼女心恼。(撰集百缘经·波斯匿王丑女缘)

因为主谓谓语句多用来对人物事件进行描写,因此往往要求小谓语能够表现一定的状态或形象,而单个动词,尤其是动作性动词不能很好地表现状貌,因此在主谓谓语句中单个动词作小谓语的情况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小谓语都是有一定修饰成分的。

2.状+动(98)

这类结构中充当状语的大多为否定副词、范围副词及助动词。共98例,其中《论衡》71例,《世说新语》20例,《撰集百缘经》7例,《颜氏家训》无此类结构的小谓语。

无妄之灾,百民不知,必归于王。(论衡·明雩,671)

谢神意不变。(世说新语·雅量,335)

以上为否定副词充当状语,这在“状+动”结构中占绝大多数。

时波斯匿王,军众悉败。(撰集百缘经·长者七日作王缘)

孝明帝符瑞并至。(论衡·齐世,813)以上为范围副词充当状语的。

夫吉兆数,吉人可遭也。(论衡·卜筮,1005)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世说新语·文学,169)

这两例句子中充当状语的为助动词。

单个动词的描写性不强,而加上状语后,整个谓语的重心有所分散,动作义减弱。各种副词及助动词使整个谓语表现出动作实现的可能性或事件发生的范围、状态等意义。

3.动+宾(269)

动宾短语作小谓语的数量比较多,类型也比较丰富,其内部有动+宾、状+动+宾、动+宾+宾三类。动词所带的宾语大多为体词性的,有少量宾语为谓词性成分。这类小谓语共269例,在四部文献中都有所分布,《论衡》162例,《世说新语》54例,《颜氏家训》42例,《撰集百缘经》11例。

三种类型的动宾结构中,动+宾结构数量最多,动词中表比较的“如、过、似”等和表存在的“有、无”以及表感受的心理动词占有较高比例,宾语绝大多数为名词性成分,如:

多力之人,莫如孟贲。(论衡·儒增,373)

似是而非者,孔子恶之。(论衡·定贤,1119)

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世说新语·品藻,478)

郗司空家有伧奴。(世说新语·品藻,452)

秫叶其体似蓟。(颜氏家训·书证,504)

只有少量宾语是谓词性成分,当宾语是谓词性成分时,动词为“谓、问、言”等,如:

天地之间,百神所食,圣人谓当与人等。(论衡·言间时,983)

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颜氏家训·书证,509)

从数量上说,除动+宾结构外,状+动+宾结构的数量次之,这类结构的状语多为副词或助动词,有少量句例为介词结构,如:

长巨之物,强力之人乃能举之。(论衡·效力,584)

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世说新语·品藻,465)

我今身心,俱受苦恼。(撰集百缘经·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数量最少的是动+宾+宾这样的双宾语结构,共有6例,动词多为“谓、言”,其他类动词比较少,6例全部分布在《论衡》中,其他文献中没有见到用例。

且人之梦也,占者谓之魂行。(论衡·纪妖,918)

冬雷,人谓之阳气泄。(论衡·雷虚,299)

有阴德者,天报之福。(论衡·福虚,267)

双宾语结构的两个宾语,一个为受事成分,表评论的内容或回报的事物;另一个为代词“之”,复指大主语,整个句子表示人们对大主语的评论或对待大主语的态度

4.动+补(16)

动+补结构的小谓语总体数量比较少,并且大多在《论衡》中出现,补语以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结构为主。16例中有12例在《论衡》中,《世说新语》和《颜氏家训》各1例,《撰集百缘经》2例。

事之难者,莫过于狱。(论衡·定贤,1116)

神莫过于天地。(论衡·难岁,1025)

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颜氏家训·治家,57)

此宝珠者,奴实盗取。(撰集百缘经·盗贼人缘)

《论衡》中的动+补小谓语多表比较,动词以“过”“若”为主,其他文献中的动+补小谓语虽然数量少,但基本都不表比较。

另外有一些主谓谓语句的小谓语比较复杂,无法清晰地归入以上四类,这类结构复杂的动词小谓语共11例。《论衡》5例,《颜氏家训》6例。这类主谓谓语句中的大主语是典型的话题,后边的句子不能算作单纯的主谓谓语,而是一个小复句,这个复句作为述题,对话题展开论述。

离本真暂变之虫,臣子谨慎,故不敢献。(论衡·无形,60)

实沈、薹台,子产博物,故能言之。(论衡·别通,599)

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颜氏家训·风操,59)

豫章能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颜氏家训·风操,105)

主谓谓语句这种结构复杂的句式与一般的动词谓语句有所不同,一般动词谓语句的核心在动作行为,而主谓谓语句的表达重点不在动作行为本身,而是重在呈现动作行为的状态和结果,其功能可以概括为描述。这种描述性的表达要求动词性小谓语不能只是简单的光杆动词,而应该是包含呈现状态、结果等功能的附加成分。从上文的描写分析也可以看出,不论是光杆动词的状语还是动宾结构前的状语一般都是副词或助动词,这些状语成分从范围上、程度上、可能性上对动作行为的状态进行描述,而16例动+补结构也多是通过比较来描述事物的。

(二)形容词性小谓语(314)

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中的形容词性小谓语共314例,其中《论衡》205例,《世说新语》78例,《颜氏家训》23例,《撰集百缘经》8例。形容词性的小谓语包括单个的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两大类,我们在考察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几部文献之间,尤其是《论衡》和《世说新语》之间在形容词小谓语上的表现有比较明显的分歧,我们认为这种分歧体现了主谓谓语句结构的发展。因此,为了对几部文献的主谓谓语句进行句法结构的比较,我们对形容词性小谓语的描写分析力求详细。我们对形容词性小谓语按照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分为光杆形容词、副+形、与+名+形、形+补四类。

1.光杆形容词(173)

光杆形容词作小谓语的共173例,其中《论衡》117例,《世说新语》40例,《颜氏家训》9例,《撰集百缘经》7例。与光杆动词相比,光杆形容词小谓语的比例要高很多,这些光杆形容词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其中单音节的主要集中在《论衡》中,其他三种文献中纯粹单音节形容词作小谓语的很少。如:

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论衡·自然,782)

贤者德薄,未足以言。(论衡·福虚,263)

单音节形容词做小谓语的不但集中在《论衡》中,而且这些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也相对集中,大多是常用的性质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作小谓语的句例比较多,尤其是在后三部中所占比例更大。

秦汉之士,功行谲奇。(论衡·齐世,810)

王长豫为人谨顺。(世说新语·德行,28)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锷钝。(颜氏家训·音辞,529)

彼所修习,其味精妙。(撰集百缘经·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单双音节形容词的比例在四部文献中的比例不同。《论衡》中作小谓语的单音节形容词与双音节形容词的比例约为3∶1;《世说新语》的比例约为1∶1;《颜氏家训》的比例约为1∶5;《撰集百缘经》7例中,双音节的5例,单音节的2例。这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相应的。

2.副+形(102)

副+形结构的小谓语中作状语的副词大多为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这种结构的小谓语共102例,其中《论衡》55例,《世说新语》33例,《颜氏家训》13例,《撰集百缘经》1例。

诸夏夷狄,莫不雍和。(论衡·艺增,383)

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论衡·佚文,863)

玄意色甚恶。(世说新语·尤悔,816)

曾子左臂立痛。(论衡·感虚,256)

耳闻目见,其事已多。(颜氏家训·归心,385)

3.与+名+形(8)

作状语的除了副词外,还有“与+名+形”介词结构,这类结构一般用来表异同比较,因此形容词也比较统一,基本上都是“异同”类形容词。这类小谓语共8例,全部在《论衡》中。如:

圣人胸腹大小与人均等。(论衡·语增,346)

其物也,性与人殊。(论衡·订鬼,940)

4.形+补(31)

与动+补结构小谓语一样,形+补结构的小谓语中的补语也大多是介词“于”加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A+于O结构,或者是省略介词“于”的A+O结构,这类小谓语的数量也不多,共31例,其中《论衡》25例,《世说新语》5例,《颜氏家训》1例。如:

文儒者,力多于儒生。(论衡·效力,581)

河北妇人,织纴组纟川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颜氏家训·治家,51)

则夫专城食土者,材贤孔墨。(论衡·自纪,1204)

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世说新语·言语,54)

这种表比较的主谓谓语句是先秦汉语比较句的重要一类,但随着介词“于”的功能的减退,这类比较句逐渐衰退,这种结构的主谓谓语句也呈现出萎缩的态势。

(三)名词性小谓语(48)

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中的其他的小谓语包括名词、代词和数词等类,我们将它们综合在一起,统称为名词性小谓语,这类小谓语所占比例很小,但分布范围却比较广,其中《论衡》20例,《世说新语》17例,《颜氏家训》6例,《撰集百缘经》5例。《世说新语》和《撰集百缘经》中的用例大部分是表示岁数的,《论衡》与《颜氏家训》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这类小谓语或由单个名词充当,或在名词前加副词状语。

五行之物,可改变者,唯土也。(论衡·无形,66)

天地之气,尤疾速者,飙风也。(论衡·纪妖,918)

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颜氏家训·治家,43)

还有数量短语或数词作小谓语的:

信陵、孟尝食客三千,称为贤君。(论衡·讲瑞,728)

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世说新语·文学,222)

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颜氏家训·诫兵,348)

时舍利佛,年始八岁。(撰集百缘经·长爪梵志缘)

名词性成分作谓语本来就有一定的语境限制,我们所看到的48例中真正的名词作谓语大多还是在《论衡》中,并且多是判断句的谓语,这是上古汉语判断句句式的遗留。名词性谓语中更多的是含有数词或含有数词的名词性成分,这一类用来计数和描述与数有关的意义的句子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是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比较特殊的一类句子。

现将四部文献小谓语的构成情况总结为表3。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