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会议论文
1.陈静,高远.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2.陈脑冲.主语和信息结构.外语研究,1994(4).
3.陈国华,王建国.汉语的无标记非主语话题.世界汉语教学,2010(3).
4.陈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国外语言学,1996(4).
5.陈平.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中国语文,2004(6).
6.陈远秀.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语体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3).
7.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国语文,1998(1).
8.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1994.
9.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4(4).
10.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现代外语,2000(3).
11.何洪峰.《金瓶梅》中的动词性主谓谓语句.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1(4).
12.何洪峰.《金瓶梅》中S1与S2没有施受关系的动词句.古汉语研究,1996(4).
13.侯友兰.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与主谓主语句的同异.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4).
14.华宏仪.与主谓谓语句有关的问题.烟台师院学报,1993(3).
15.华宏仪.主谓谓语句语气型考察.温州师院学报,1996(5).
16.黄锦章.论两种不同性质的主题和汉语的类型学特点.汉语学习,1996(6).
17.郎久英.古汉语主谓谓语句内部构成情况.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4).
18.郎久英.古汉语是否存在主谓谓语句.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2).
19.郎久英.主谓谓语句的内部语义关系.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2).
20.黎昌友.主谓谓语句的界定及其类型.语言学习,2004(2).
21.李芳杰.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武汉大学学报,1998(4).
22.李敏.“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再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5(1).
23.李敏.“大主语隐含介词的主谓谓语句”再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4.李临定.主语的语法地位.中国语文,1965(1).
25.李熙耀.古汉语的主谓词组和主谓谓语句.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7(2).
26.李子云.主谓谓语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
27.李佐丰.谈《左传》中“体之谓”短语与主谓短语的区别.内蒙古大学学报,1983(2).
28.李珠.谈谈主谓谓语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2).
29.梁伯枢.“变换”与结构分析——读邢福义《现代汉语里的一种双主语句式》.汉语学习,1989(4).
30.蔺璜.关于话题与主语的几个问题.山西大学学报,1993(2).
31.刘志生.近代汉语中的主谓谓语句举隅.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3).
32.刘洋.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最简方案研究.外国语言文学,2007(4).
33.罗安源.从“主谓谓语句”看汉语在语言接触中的强劲活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34.吕叔湘.主谓谓语句.中国语文,1986(5).
35.孟维智.试论主谓谓语句的特点.山西大学学报,1983(2).
36.彭宣维.试论主语及主语结构的概念形式特征.中国外语,2006(1).
37.钱乃荣.话题句与话题链.汉语学习,1989(1).
38.秦旭卿.复句形式谓语句论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2).
39.邵霭吉.《马氏文通》并未提出“主谓谓语”说.盐城师院学报,2001(2).
40.申小龙.汉语语言类型的新探索——论主题句研究的语言类型学意义.复旦学报,1984(6).
41.申小龙.《左传》主题句研究.中国语文,1986(2).
42.沈家煊.从“优雅准则”看两种“动单名双”说.第三届两岸三地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小型研讨会论文,2011.
43.寿永明.领属关系主谓谓语句分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2).
44.寿永明.主谓谓语句状语分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6).
45.寿永明,朱绍秦.领属关系主谓谓语句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2(2).
46.宋春淑.“大主语或小主语是受事”的主谓谓语句分析.唐山师院学报,2007(6).
47.宋玉柱.关于主谓谓语句的范围和类型.南开学报,1987(5).
48.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NP的分析.现代外语,2001(4).
49.王洪君.汉语表自指的名词化标记“之”的消失.语言学论丛(第十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0.王建军.主谓谓语型存在句源流考略.古汉语研究,2003(4).
51.王继红,朱庆之.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当代修辞学,2012(2).
52.王静.现代汉语动态话题链的组织规律.汉语教学与研究,2006(2).
52.王宗联.副词“也”在主谓谓语句中的位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4).
54.吴中伟.主谓谓语句NP-(VP-AP)语义结构分析.语言研究,1996(1).
55.邢欣.主谓谓语句的范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5(1).
56.姚振武.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国语文,1999(6).
57.晏家春.也谈主谓谓语句的范围.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58.杨荣祥.从历史演变看“VP+甚/极”的句法语义结构关系及“甚/极”的词性.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9.余广川.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结合看“主谓谓语句”的本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60.袁健惠.中古佛典中的受事话题句类型及其句法分析.聊城大学学报,2012(5).
61.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1996(4).
62.张文涌.《论语》中主谓谓语句浅析.芜湖师专学报,1985(1).
63.张旺熹.主谓谓语结构的语义模式.世界汉语教学,1993(3).
64.张树铮.关于主语及话题.山东大学学报,1996(3).
65.朱冠明.中古佛典与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兼谈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中国语文,2011(2).
66.Haiman,John.Conditionals are topics,Language5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