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类小主语的语义类型

一、名词类小主语的语义类型

主谓谓语句中的名词性小主语共592例,从所指上有指人和指物两大类。指人的小主语138例,指物的小主语454例,指人类小主语与指物类小主语的比例与大主语正好相反。指人的小主语所指比较单纯,指物的小主语则比较丰富,有所指比较具体的物品类,也有所指比较抽象的属性状貌类。

(一)指人小主语

所谓指人类小主语包括人以及拟人式的天、神、动物等有生之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施一定的动作行为。这类小主语共138例,其中《论衡》91例,《世说新语》18例,《颜氏家训》25例,《撰集百缘经》4例。这类小主语所对应的大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小谓语绝大多数为动词性成分,或者为单个动词,或者为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往往为代词“之”或含代词的短语。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论元关系,大小主语之间大多呈现为施受关系,其中小主语往往作为施事,大主语则是动词小谓语的受事或其他相关成分;二是语域关系,大小主语之间或为广义领属关系,或为上下位关系。

1.与大主语呈施受关系的指人小主语

与大主语呈施受关系的小主语指的是大主语和小主语作谓语动词的受事和施事的,共有97例,占指人小主语的70.3%,其中《论衡》66例,《世说新语》14例,《颜氏家训》15例,《撰集百缘经》2例。这类是指人小主语主谓谓语句中主要的语义关系类型。这类主谓谓语句中大主语与小主语的关系多表现为典型的施受关系,整个句子表达的是小主语所指的人对大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进行评论或有所行为。如:

似是而非者,孔子恶之。(论衡·定贤,1119)

含血之禽,有形之兽,虎皆食之。(论衡·遭虎,710)

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论衡·自纪,1189)

如以麒麟为人所获,附从者散;凤凰人不获,自来蜚翔,附从可见。(论衡·讲瑞,726)

这类主谓谓语句中有少数大小主语之间表现为非典型的施受关系,这种非典型施受关系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小谓语为动宾短语,大主语是受事宾语的定语成分。如:

鲁林中哭妇,虎食其夫,又食其子。(论衡·定贤,1117)

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颜氏家训·风操,103)

“鲁林中哭妇”与“其”相对应,作“夫”和“子”的定语,而“夫”和“子”才是动词“食”的受事宾语。第二个例句中前边的“者”字短语与谓语中的“其”复指,作“为人”的定语,而“为人”是动词“薄”的受事宾语。

二是大主语与小谓语动词有一定的语义联系。如:

是故百金之家,境外无绝交;千乘之国,同盟无废赠。(论衡·定贤,1113)

大主语“百金之家”“千乘之国”是“无绝交”“无废赠”的对象,整个句子可以转换为“百金之家,境外无(与之)绝交;千乘之国,同盟无废赠(之)。”

三是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有隐晦的施受关系。如:

书论之造,汉家尤多。(论衡·对作,1182)

夫歌曲妙者,和者则寡;言得实者,然者则鲜。(论衡·定贤,1121)

这类句子中大主语与小主语的施受关系比较隐晦,我们可以将它们转换成“汉家造书论尤多”“和歌曲妙者寡,然言得实者鲜”。

四是小谓语表比较,大主语是比较的方面,小主语是比较对象。如:

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世说新语·品藻,459)

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世说新语·方正,310)

这类句子是《世说新语》中特有的一类,是一种特殊的比较句,大主语表示在某种事情上进行比较,是比较项;小主语是比较对象之一。整句表示“在某件事上,A不如B”。

2.与大主语呈语域关系的指人小主语

与大主语呈语域关系的指人小主语指的是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上下位关系或大主语为小主语的时空背景的。这类小主语共41例,其中《论衡》25例,《世说新语》4例,《颜氏家训》10例,《撰集百缘经》2例。

大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的,大主语为领格,小主语为所属,这种领属关系为广义领属关系,表所属的指人小主语和指物小主语不同,指物小主语一般是领格本身所具有,而指人小主语多是和大主语有一定关系的人,如父母、子孙、食客、夫妇等。

人君父事天,母事地。(论衡·顺鼓,682)

逆生者,子孙逆死;顺生者,子孙顺亡。(论衡·奇怪,158)

信陵、孟尝、平原、春申,食客数千,称为贤君。(论衡·定贤,1105)

尔时梵摩达王,其妇怀妊。(撰集百缘经·伽尸比丘尼生时身披袈裟缘)

大小主语之间为上下位关系的,大主语表示上位范畴,小主语为大主语中的小类或个体,属于下位范畴。这类句子中小主语多为“者”字短语,“者”字短语本身具有分类的功能,这是它表示小类的原因。

诸志欲求食者,毁瓦画墁者不在其中。(论衡·刺孟,461)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世说新语·言语,51)

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家训·诫兵,348)

大主语为小主语的时空背景,指的是大主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代或处所,小主语为事件主体,这类句子中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既是时空背景和事件的关系,又有广义上的领属关系。如:

必以虎人应功曹之奸,是则平陆广都之县,功曹常为贤;山林草泽之邑,功曹常伏诛也。(论衡·遭虎,710)

太平之时,人民侗长。(论衡·气寿,31)

(二)指物小主语

指物类小主语共454例,其中《论衡》270例,《世说新语》123例,《颜氏家训》36例,《撰集百缘经》25例。指物类小主语在语义类型上远比指人类小主语丰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意义比较抽象的,共314例;二是意义较为具体的各类事物,共140例。这些指物类小主语和大主语的关系绝大多数为领属关系,另外有上下位关系和背景式关系的,有极少数小主语为小谓语的论元。

1.抽象事物类指物小主语

所指为抽象事物的小主语共314例,其中《论衡》189例,《世说新语》90例,《颜氏家训》24例,《撰集百缘经》11例。这类小主语所表示的事物包括人的相貌体格、禀性才智、官爵命运等,这类小主语最容易与大主语构成领属关系,大主语的所指往往是人,小谓语以形容词居多,这是汉语主谓谓语句中最常见的一类。《论衡》189例抽象小主语中,有169例与大主语构成领属关系;《世说新语》90例则全部为领属关系。

贤者德薄,未足以言。(论衡·福虚,263)

贤者才多,圣人智多。(论衡·实知,1083)

小者才名皆胜。(世说新语·识鉴,366)

谢神意不变。(世说新语·雅量,335)

所指为抽象事物的小主语与大主语之间除了领属关系外,还有上下位关系,这种上下位关系的小主语多为“者”字结构或相对的项,如大与小、善与恶,这类句子集中在《论衡》中。

天地之气,尤疾速者,飙风也。(论衡·纪妖,918)

五行之物,可改变者,唯土也。(论衡·无形,66)

廉让之行,大可以况小,小难以况大。(论衡·书虚,169)

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论衡·率性,70)

所指为抽象事物的小主语绝大多数与大主语形成领属关系,整个句子及语段是对大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因此这类句子中大主语所指为人的比较多,尤其在《世说新语》中,大主语基本上是表人的。因为句子的描写性强,因此小谓语多是形容词性的。我们对抽象事物小主语在主谓谓语句中的组合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类小主语在《论衡》《世说新语》《撰集百缘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小主语与大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绝大多数为领属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小主语之间为领属关系的主谓谓语句是最主要的类型。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这种领属关系的主谓谓语句在语义格式上的变化:首先,大主语越来越统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全部统一为指人的了,在《世说新语》中唯一的表事物的大主语为“牛”,也是有生命的。其次,小谓语中动词性小谓语和其他小谓语的比例逐渐增加,小谓语的类型日益丰富,而不再是《论衡》中形容词性小谓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了。

2.具体事物类指物小主语

所指为具体事物的小主语共140例,其中《论衡》81例,《世说新语》33例,《颜氏家训》12例,《撰集百缘经》14例。这类小主语所指的事物包括人的身体器官、言语著述、其他事物等,具体事物类小主语是与大主语相关的一些事物,与大主语之间存在广义的领属关系,或与大主语具有一定的关联,总之其关系远不如性质状貌类的那么密切。这类小主语与句中的大主语和小谓语之间在意义关系上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语义关系比较分散,有领属关系、施受关系、时空背景关系等。

小主语与大主语构成领属关系的,小主语一般是所指为身体器官、言语著述或其他各类事物,大主语通常为指人的名词性成分,如:

夫圣鸟兽毛色不同。(论衡·讲瑞,722)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世说新语·容止,553)

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问最善。(论衡·佚文,863)

子猷言语殊不逊。(世说新语·排调,725)

小主语与大主语构成施受论元关系的,这类句子很少,我们从《论衡》中检出7例,其中小主语为施事的3例。如:

七十之说,文书传之。(论衡·儒增,367)

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论衡·效力,585)

日食者,月掩之也。(论衡·说日,506)小主语为受事的4例。如:

管仲、晏婴,功书并作;商鞅、虞卿,篇治俱为。(论衡·书解,1156)

谷子云、唐子高章奏百上。(论衡·效力,582)

无善心者,白黑不分。(论衡·定贤,1119)

小主语与大主语构成时空背景关系的,大主语提供时代、地域或相关对象等背景知识,小主语讨论这个背景下主体的行为或状态。

忌讳之语,四方不同。(论衡·四讳,979)

舜、禹之时,鸿水未治。(论衡·书虚,175)

行恶者祸随而至。(论衡·命义,51)

俗好高古而称所闻,前人之业,菜果甘甜;后人新造,蜜酪辛苦。(论衡·超奇,615)

所指为具体事物的指物类小主语与大主语的关系稍显复杂,整个句子在表达上也没有抽象事物小主语那么统一,因此在主谓谓语句中大主语、小谓语类型也比较多样,我们将三者的组合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大主语与小主语有时空背景关系的这一类主谓谓语句中,小主语相对应的大主语没有一定的倾向,而且在语义关系的表达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句来看看这一类的特点。如: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1202)

这两个小句子从形式上说具有主谓谓语句的特征,但从语义上看又具有复句的特点,谓语部分的小主语和小谓语之间隐含着一种条件关系,我们甚至都可以为它们加上关联词,将句子变为“为世用者,即使百篇也无害;不为用者,即使一章也无补”。如: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论衡·效力,581)

山大者云多。(论衡·效力,582)

帝都谷多,王市肩磨。(论衡·自纪,1202)

这四句复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符合主谓谓语句的条件,但就其内部关系而言,却又很难将其归为某一个小类,这种句子是整个谓语部分来描述大主语的,小主语、小谓语不单独与大主语发生语义上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些句子,在结构形式和语义表达上都可以界定为主谓谓语句,但在内部语义关系上又显示出很强的独特性,这正体现了句法结构与语义表达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主谓谓语句这种句式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