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空调水系统的管路和阀门的布置和安装应严格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6)来进行。一般规定,空调水平管路采用支吊架沿着楼板下方敷设,而且应该避免布置在热水器、锅炉和烟囱等热设备附近,更不能布置于其上方,垂直管路一般布置于建筑的管槽中。
此外,管道宜保留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气;管道的布置应该充分考虑在不同温度输送介质下的变形,并采取对应的补偿措施;除了应该对水管采取一般的防腐措施外,为减小冷量在输送途中的损失和防止结露,诸如输送冷冻水等管路更应该有保温措施。
5.4.2.1 空调水管的坡度
在空调水管中,管路的敷设宜留有坡度,即水平干管沿水流方向有向上坡度。采取留有坡度的措施是因为考虑到空调的水管在输送流体时会分离出空气泡(尤其是对于两管制系统,它在冬季输送热水时更容易分离出空气),补水亦会为系统带入空气,而沿水流方向的向上坡度有利于气泡随水流在系统最高处排出(一般设置自动排气阀进行排气)。
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受吊顶高度所限制,设置坡度很难实现。则需要令管内流体有较高的流速,一般不得小于0.25m/s(流体流速达到0.25m/s后,气泡不能浮升,并被流体带走)。
5.4.2.2 空调水管的伸缩补偿
虽然膨胀水箱可容纳水系统的膨胀水量,但是布置空调水管时还需考虑其热膨胀量。
一般情况下,水平干管可只利用其自然弯曲部分对膨胀量进行补偿。但对于长度较长的水平管路,则需要计算出其轴向伸缩量,再选用诸如自由臂补偿或方形补偿等补偿形式。
对于长度超过40m的垂直空调管路,也应该设置补偿器,一般在尺寸狭小的管井中使用波纹管伸缩器。
5.4.2.3 空调水管的防腐保温
防腐防锈是空调水管必须要进行的,并应在做保温前完成。一般是在管路表面刷两遍防锈漆,防锈漆可选用铁红酚醛防锈漆或铁红环氧底漆。
完成刷防锈漆后即可对管路进行保温处理。一般来说,冷冻水管路和冷凝水管路均要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尤其是冷冻水输送管路,更需要有较好的保温结构以减小冷量的损失。
保温结构一般是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
保温层:按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绑扎式、胶泥式、预置保温管、浇灌式、填充式和喷涂式等。
采用预置保温管作为保温层是较常用且较为简便的方法。保温管的材料有有聚苯乙烯(白熄型)、玻璃棉、岩棉等,这些材料除应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火性能。最后还要在套管外壁贴上有带网格线的铝箔贴面,以更好地隔绝辐射热和防止水气渗透。
保温材料也可以直接捆扎或粘贴在管路外壁,注意保温材料不是越厚越好。表5-13给出了三种保温材料的经济厚度供参考。
表5-13 常见材料的经济保温层厚度参考值

保护层:一般的保护层应具有保护保温层和防水的作用,一般采用是轻质、化学性能稳定、难燃和耐压材料。常见的保护层有包扎式复合保护层、金属保护层、涂抹式保护层,前两种为轻型结构。
要注意冷冻水管道的保温结构中应该包含有防潮层。这是因为在诸如我国南方夏天的潮湿气候中,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力较大,所以容易向温度低和水蒸气分压力低的保温层内部渗透,混合有水蒸气的空气进入保温层后即可产生凝结水,破坏隔热性能。
5.4.2.4 冷却塔的布置
由于冷却塔充当着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散热器”,故在对它进行布置的时候必须考虑布置点的通风条件(保证有足够的进风面积)和温度,并且要注意避开有害气体的排放点及建筑高温高湿气体的排放点。同时要考虑到冷却塔的水飘逸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选择冷却塔的类型。
一般地,为保证整个冷却水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冷却塔应该布置在冷凝器上方,故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冷却塔应布置在裙房楼顶上,若只能布置在主楼楼顶上时,则必须充分考虑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承压。在楼顶上布置时应校核建筑结构的承压强度,冷却塔还应布置在专用基础上,不可直接设置于屋面上。同时布置多个冷却塔时,为避免相互影响造成气流短路,应注意塔与塔之间的净距大小(不宜小于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