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宾馆酒店类建筑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

11.2.5 宾馆酒店建筑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

11.2.5.1 空调系统冷热负荷

冷负荷计算:要采用正规软件进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内容按照《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的要求。外围护结构参数、人员数量的选取要与建筑专业统一。按节能规范选取的室内参数,冷负荷计算结果选取主机时不取同时使用系数。如果负荷计算是按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的室内参数进行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利用冷负荷计算的结果选取主机时宜取0.7~0.9的同时使用系数。

热负荷计算,要按照《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的要求进行空调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根据建筑条件进行厨房用热热负荷计算;要求提供洗衣房热负荷或根据服务人数进行洗衣房热负荷计算;确定游泳池的加热方式,例如需空调热源提供需计算其热负荷;请给水专业设计师提供生活热水热负荷;应计算其他热负荷,例如:SPA等。

11.2.5.2 室内空气品质与舒适度

在设计过程中宜运用FLUENT、StarCCM+等专业软件,对未来空间的舒适度指标,例如温度场、风速场、空气龄场和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场等,进行系统模拟,对房间的气流组织,室内空气品质(IAO)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建筑师和暖通工程师应共同确定适当的设备系统和末端形式的选择,以达到空间艺术舒适度和节能的最佳效果,并保证空间舒适度的要求。越是高档的酒店宾馆,越要注重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关于风系统设计和空调末端,客房部分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总统套房的新风应考虑独立系统;大堂、宴会厅、大空间餐厅和大中型会议室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餐饮小包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如果附近正好有机电夹层,可采用小柜机;风口的设计需根据装修确定,注意风口风速不得产生二次噪音。

各功能房间的末端系统设计及装修要配合好。例如客房,冷风不能吹床头;风口不能产生二次噪音,机组进出风管段要做消声处理,保证满足五星客房的噪音要求;机组要便于检修;阀门便于操作;凝结水便于排放,消除漏水隐患。

11.2.5.3 冷、热源的选择与设计

冷源系统: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能源政策及能源供应情况进行选择,主要能源有燃气、电能、电厂或工厂余热。要求能源供应一定要稳定,有两种以上选择时,采用价格便宜,经济合理的能源,并设计合理的系统。根据节能需求,了解工程所在位置的自然资源,江河、湖水、海水和土壤等是否可以用来散热,有无其他可直接利用的自然冷源。酒店项目有稳定的热需求时,采用电制冷时宜设计冷凝热回收系统或热泵热水系统冷回收。另外,要根据冷负荷的计算结果、服务功能、各区域运行情况,合理配置主机的大小、数量,兼顾节能、节地和低负荷运行要求。

热源系统:与冷源系统一样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能源政策及能源供应情况进行选择,主要能源同样有燃气、电能、电厂或工厂余热。有两种以上选择时,采用价格便宜,经济合理的能源,并设计合理的系统。了解工程所在位置的自然资源,江河、湖水、海水和土壤等是否可以用来散冷,有无其他可直接利用的自然热源——温泉或地热。酒店有洗衣房时需设置蒸汽锅炉或有压力符合使用要求的其他水蒸气来源。酒店无洗衣房时,可采用热水锅炉或城市热网换热,南方地区可采用风热热泵热水机组。变配电室、洗衣房、温泉酒店废水的热量回收系统提供员工淋浴热水或其他用途。机组配置要合理,保证运行安全

11.2.5.4 暖通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五星级酒店的空调水系统一般设计为四管制系统,对于内区大型餐饮宴会的功能区,由于需要全年供冷,可设计为两管制系统;对于后勤、可集中进行供冷、供热转换的公共区域宜带冬夏转换的两管制系统,也称“假四管系统”,以节省甲方投资及建筑空间。

旅游酒店分散成几个集中的点时可考虑二次泵系统,一般采用一次泵系统增加运行安全度。

要注重水压平衡,支路划分合理,采用较好的平衡阀及温控设备,但不可以把所有问题交给平衡阀解决,一定要仔细进行水压计算。为防止客房冷热不均问题,客房的风机盘管水系统一般应布置为管路同程或者分区域设置支路及阀门调节。

比如,按《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的规定,高位膨胀水箱与热水系统的连接管上不应装设阀门。这里所说的连接管是指膨胀管和循环管。此条对空调冷冻水系统也是适用的。但有的空调冷冻水系统高位膨胀水箱的膨胀管接至冷冻机房集水器上且安装了阀门,这是不允许的。一旦操作失误,将危及系统安全。

11.2.5.5 一些需要特别考虑的场合

1.大堂

1)此处是酒店的门面,要尊重装修设计意图。

2)风口造型要上档次,给装修设计多种选择。

3)不能随便减少风口数量,否则制冷效果达不到要求对酒店影响更大。

4)合理解决回风,例如可利用建筑的一些隐蔽角落回风。

5)处理好噪声问题。

2.宴会厅

1)装修师没有明确概念时,以空调均匀布置为原则。

2)装修概念提出后,需提供空调送、排风口和排烟口的可利用资源。

3)利用装饰图案弱化风口对装修的影响,图案要简单,尽量不影响气流。

4)采用条缝送风时,避免冷风直吹到1.8m以下,要计算好送风速度。

3.中餐厅大堂及包房

1)大空间部分一般为平天花,风口能做到结合天花均匀布置,有时会根据装修需求做成侧送或条缝下送。

2)空调回风口、排烟口的处理需要多花费时间,以达到美观目的,可利用天花造型弱化回风口、排烟口太大造成的影响。

3)包房一般为风机盘管侧送,下送方式比较少,利用包房入口压低的空间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

4.洗衣房

1)以工艺流程为主,做好岗位空调的设计,利用风机盘管或处理至26oC的新风直吹,防止处理到15℃左右的冷风直接作为岗位送风。

2)根据预留的风机、风井位置协商调整设备布局,使空调系统与工艺布局共同合理。

3)排风消除纤维的做法最好由洗衣房厂家配备,如果没有需自行设计水系系统,建议参考洗衣房厂家设计方案。

5.厨房

1)以工艺流程为主布置送、排风系统。

2)根据预留的风机和风井位置协商调整设备布局,使空调系统与工艺布局更加合理。

3)无法解决层高问题时要求厨具公司考虑炉灶排风罩尺寸形式。

4)精加工、粗加工、准备区和备餐区有不同的空调要求,应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5)厨房的补风要求降温处理,一般处理到26~28℃,补风量不小于80%。

6)厨房的事故排风可与排烟共用系统,但是要注意风机要能满足两方面要求,否则需分别设置风机。

比如,按《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2014)对厨房操作间通风作了明确规定:

①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

②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m/s。

③热加工间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Pa。然而,有些工程的厨房未设排气罩,仅在外墙上设几台排气扇;有些虽然设置了排气罩,但罩口吸气速度远小于0.5m/s,选配的排风机风量不足。大多数工程未设置全面换气装置,亦未考虑补风装置,难以保证室内卫生环境要求及负压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