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  管路或设备布置不当

14.4.3 管路或设备布置不当

14.4.3.1 风系统

(1)最常见的如风机盘管所接风管过长,或末端的出风口面积小,从而使房间达不到额定风量,影响空调效果。

解决办法:在进行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时应进行风管阻力计算和校核,使风机盘管风机与系统风阻相符。实际上,风机盘管可以接风管也可以不接,设计者应灵活处理。

(2)送风气流达不到空调区。最常见的情况是如体育馆、会议中心等房间跨度很大,只设单侧送风,送风口布置在一侧且距离工作区比较远,这样无法使送风气流到达较远的空调区域,从而影响空调使用效果。

解决办法:可以在房间两侧设风管送风,减小送风射流距离,或采用喷射式送风,还可以沿着房间的柱子布置风管,从而使送风更容易达到工作区。

(3)热风送风不畅。如果房间层高很高如多层共用的中庭,而送风口在上部,则容易造成室内垂直方向温度梯度大。而空气特性是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热风送风不畅。

解决办法:可以设法在房间半层高处设风管,或增加侧风口。例如一、二层高的大堂,可以在一层顶部、二层底部处设送风口。

(4)缺少排风。最常见的是中央空调系统只考虑了夏季工况,没有考虑过渡季节的工况。如某些无窗的建筑物,在过渡季节时不需要空调,但又需要大量新风,空调在设计时没有设计排风系统,致使室内空气污浊。

解决办法:考虑过渡季节情况,设置系统排风或新风系统。

(5)送回风口的气流短路。送回风口的气流短路也是比较常见的设计问题。例如某大型办公楼,很多回风口甚至排风口就在送风口附近,致使大部分气流未经过空调区直接吸入空调系统的回风口,造成气流短路。造成空调效果不好和能量浪费。

解决办法:尽量拉开送回风口的距离,如果实在无法布置,也要尽量使两者不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方向。

(6)缺少过滤器。设计中央空调工程时,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都不设过滤器,既满足不了室内空气的卫生要求,又影响空调效果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解决办法:中央空调的新风口和回风口都必须设置过滤器并定期清洗。如果过滤器两侧的压力过大,说明滤网已堵塞。

(7)送回风管布置不合理。这也是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时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送回风管太长,风口有远有近,阻力不能平衡,造成冷热不均。

解决办法:①风管不要设计太长;②各支管的长度尽量差不多或与主管对称;③如果风管与空调机的布置实在有困难,可在某些风口设百叶调节阀。

(8)送风口结露。这是由于设计时采用了较低的送风温度。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里,当空调的送风干球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太多时,送风口将结露、滴水,极可能会淋湿天花、地毯等。

解决办法:①通过调节阀减小冷水流量,提高送风温度;②采用导热系数低的保温风口(比如木制风口);③设计时提高送风温度,减少送风温差。

(9)新风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经常会碰到新风分布不均的现象。例如较大的空调房间布置了多台风机盘管,只对一台或个别风机盘管送新风,造成新风有很多死角。显然,这没有经过气流组织的考虑和设计。

解决办法:要仔细进行气流组织计算,尽量将新风分布均匀,考虑室内空气流动的合理性。

(10)排风机余压不足。某大型建筑的排风机余压不足或管路太长,致使末端的房间排风效果不理想

解决办法:风管不要设计太长,风口设百叶调节,或增设排风机。

(11)厕所的气味外泄。这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某建筑的厕所不设排风或排风量不足,造成气味外泄。

解决办法:增加排气设施,建筑的排气先经过厕所,从厕所再排到室外或屋顶。

14.4.3.2 水系统

(1)膨胀水箱设置错误。膨胀水箱不是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的重点,也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计算。但在设计中,膨胀水箱的错误比较多,例如水箱容积过小、安装高度不够以及接管错误等。

解决办法:

1)膨胀水箱应接在水泵吸入侧,且至少要高出水管系统最高点1m,使水泵承受背压。

2)膨胀水箱应有泄水管、补水管、信号管等全部管路。

3)膨胀水箱应有保温措施。

(2)水系统阻力计算不准确。冷冻水系统的水力损失计算错误或不准确,造成各空调设备的冷冻水流量不在设计范围之内。同时,水管系统阻力计算不准确,致使所选水泵扬程过大或过小。既满足不了空调使用要求,又造成水泵经常在低效率下远行,浪费能源。

解决办法:对水系统进行认真的水力计算,从最不利点开始算起,逐段进行水力损失计算和校核。

(3)没有对水管进行伸缩补偿。在一些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尤其是北方在冬季所使用的空调设计中,没有考虑管路的热胀冷缩现象,对于自然补偿无法满足要求的超长直管段,不设伸缩设施,从而损坏管路而漏水。

解决办法:对于比较长的管路以及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管路,设置管路补偿器。

(4)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不设平衡管。这也是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很多设计者都没有考虑到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的水量平衡问题。在实际运行中,对于并联工作的冷却塔,如果不设平衡管,很容易造成冷却塔水量不平衡,而设计时往往选用相同的冷却塔,所以导致水泵、冷水机组等均不平衡。而且,一旦某台冷却塔的风机损坏,如果不设平衡管则整个系统都无法运行。

解决办法: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冷却塔的下部设平衡管。

(5)冷却塔安装位置不对。在进行中央空调设计时,将冷却塔布置在建筑死角,甚至安装在室内,造成换热效果差,空调效果大打折扣,运行费用高。

解决办法:冷却塔一般安装在室外的空地或裙楼的天面,不能距其他住户太近,以免导致飘水或噪声、污染等引起周围住户的投诉。因此,在进行中央空调设计时,一定要到现场去实际考察一番。

(6)冷却塔不设现场风机检修控制开关。冷却塔不设现场风机检修控制开关很危险。如果不提出要求,电气专业大都只在冷冻机房设开关,那么工人在塔内检修时,万一有人合上开关,则风机起动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解决办法:在冷却塔的施工说明应提出说明。

(7)不提供水管试验压力。在设计中央空调时,应该在设计说明中说明试验压力。如果管路的压力取值较大,对设备、管件、阀门等要求也高,投资也越大。如果试验压力取值较小,则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高层建筑,应按高低区域分别提供试验压力。

解决办法:在施工、设计说明中说明实验压力。

(8)冷凝水管的坡度不够或无坡度。在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冷凝水应该就近排放,其管径相对已经固定。冷凝水的排放坡度一般不少于5‰,支管为2%。如果小于1%,或根本没有坡度,会造成冷凝水外溢。

解决办法:在冷凝水管上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向上的通气短管,可减少活塞作用,使冷凝水排放更加顺畅。

(9)空调器积水。常见的问题为空调机组或组合式空调器有凝结水漏出,造成室内环境受污染或降低室内舒适性。

解决办法:空调箱凝结水出口处不设水封或水封高度不够,致使空调箱积水、外溢。另外,冷凝水管直接接入雨水管和排污管,雨量较大或管路堵塞时,污水会上返到空调机的凝结水盘,造成发水事故。因此,要有良好的冷凝水排出措施。

(10)水管保温隔热性能不好。很多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没有对水管的保温材料厚度进行计算或未按有关规定选用。厚度选小了,管路会结露、滴水,既污染天花又浪费了能源;厚度选大了,会造成材料浪费。

解决办法:按经济厚度做保温设计,防止结露或保温过厚。

14.4.3.3 冷冻站或制冷机房的问题

(1)机房不设通风。制冷机房不设通风是违反规范的,因为制冷机房需要值班,机器也需要干燥。如果机房不设通风系统,则机房内闷热、潮湿,会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解决办法:按照设计规范,在机房设计通风并保证通风量,有条件的工程还可以设置空调。

(2)机房设备空间太小。如果制冷机房的各设备间距太小,会造成检修困难,但是设备间距太大,又会造成建筑面积浪费。

解决办法:按规范,在制冷机组的水泵与墙壁之间、主机之间,以及与天花板、横梁之间的长、宽、高距离需保留足够的空间,为将来的维修、测试提供方便。

(3)水过滤器安装不正确。在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有些设计将水过滤器安装在冷冻水和冷却水总管上,这样清理过滤器时会影响空调系统的运行。

解决办法:将水过滤器安装在每台水泵或冷水机组的入口处,逐个清理过滤器时不影响空调系统运行。

(4)空调水管布置不合理。最常见的是将空调水管设在冷水机组或电气控制柜上方,既不便于检修,又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在布置管路时尽量考虑各种管线之间的重叠问题,加强和其他专业的协调和配合,在有限的机房空间里尽量优化管路的走向。

(5)制冷机房排水困难。冷冻机房内未设集水井和排污泵,造成空调系统换水困难,或者产生发水事故。

解决办法:与给排水专业配合,设置集水井和排污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