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 参数不正确
14.4.2.1 冷负荷计算不准确
在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冷负荷计算不准确的例子非常普遍,最常见的是负荷偏小而设计偏大,其原因是很多设计人员按面积进行负荷估算,没有进行负荷的精确计算。另外,从建筑负荷到空调负荷,再到制冷机组负荷,层层加大安全系数。加之多数时候建筑房间不可能同时全部使用,造成机组选型偏大,造成所谓“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冷冻水是小温差、大流量,从而造成冷冻水泵能耗增加,运行费用增加,系统不节能,而制冷主机又闲置,造成投资浪费。
在计算冷负荷时,也有偏小的例子。如局部房间或区域的负荷计算过小,从而造成设备选型偏小,使房间温度、相对湿度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某餐厅的工程设计,按正常条件下的参数和人流量进行负荷计算,但实际使用时则人数过多,房间温度较高,客人就餐环境差,导致投诉增多。
从近年送审的施工图审查资料来看,暖通空调负荷计算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如下:
(1)设计冷负荷与冷负荷计算书结果不一致。原因是先出施工图,后出计算书造成建筑的维护结构性能修改、建筑功能修改导致计算结果变化;暖通节能报审表的数据(制冷量、风管保温材料热阻等)与计算书、设计说明、设计图样不一致;总说明阐述的空调、通风系统与图样表达的不一致。
(2)没有对分体(柜式)空调系统、多联式空调系统、工业建筑空调特别是工艺空调进行负荷计算;提供的负荷计算书,只有冷负荷计算或只有计算结果无计算过程,不进行热负荷计算。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建筑专业不一致。对围护结构来说,传热系数与建筑专业相一致,是冷热负荷计算的基本要求。
(4)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未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9)第4.3.2条规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计算周期宜为1年。在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总吸热量相平衡。
针对上述问题在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中均有明确规定。例如《工业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5)第6.2.1条规定除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以外,应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该规范适用的建筑类别、空调系统形式在条文中有明确规定;《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第7.2.1条规定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该规范明确要求民用建筑除进行冷负荷计算还要进行热负荷计算。
14.4.2.2 风量计算不正确
最常见的是风量计算偏小,没有依照规范设置新风量。例如地下室、商场等场所,中央空调设计中不注明空调系统最小新风量或甚至不设新风系统,以至于无法满足室内空气卫生要求。
还有一种情况是总风量计算正确,但室内空调温度、相对湿度、工作区风速等在设计说明中不列明,或虽然设计说明中列出,但设计中又不按该规定取值计算。
14.4.2.3 冷却水量计算错误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一些大型宾馆应用得比较广泛。但其冷却水系统设计偏小。因为产生同样单位的冷量,溴化锂制冷机要比电驱动的压缩制冷机需要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在同样的建筑冷负荷条件下,冷却水量更大。所以,在一些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笼统地按电制冷机的计算方式选择溴化锂制冷机的冷却水系统是错误的。
14.4.2.4 未采用国际单位制
常见的问题如制冷量采用“冷吨”,压力采用“毫米水柱”,功率采用“匹”等,这些单位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工程单位而不使用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