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 建筑专业节能设计软件与模型的审查常见问题
1.节能设计软件选择不正确 目前的节能设计软件,国内的有天正、鸿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开发的PKPM和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等系列软件,也有国际通用的Energyplus等能耗模拟软件。有些软件还有地方版,能较好地与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技术管理规定进行结合并实时更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能与国家节能规范、标准和文件相符合,尤其是不能保证实时与地方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吻合。
2.设计模型设置有误 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满足标准规定要求,一方面依赖于软件模型的计算,这就要求模型与图样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图样设计中需要不断调整,这就需要节能计算人员实时根据图样做出相应的更改,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设计模型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门窗尺寸、房间功能、分户墙设置、天井设置、坡屋面范围、热桥梁柱设置和天窗设置等与建筑施工图不一致。
(2)建筑朝向、层高及楼层数与建筑施工图不一致。
(3)阳台门、小商业外门等玻璃门未按外窗进行节能计算。
(4)计算城市选择错误。
(5)门窗、建筑保温材料等热工参数取值不满足标准要求。
(6)保温材料修正系数取值不满足标准要求。
(7)住宅底部小商业或社区配套管理用房建模计算时设置为非空调采暖房间。
有些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未按当地政府的要求作节能计算及节能说明。例如按照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要求的通知》要求,住宅底部配套小商业、社区管理用房等一般情况都需建模进行计算。
还有,中央空调工程节能设计的资料不一致。主要表现为计算书、说明、图样中材料名称、厚度和参数等互不一致;建筑节能设计模型、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施工图和备案登记表中砌体材料、外墙、屋面、楼地面保温材料类型、厚度以及热物理性能指标等不一致或取值错误;外窗、玻璃幕墙型材、玻璃厚度、空气层厚度,遮阳系数以及热物理性能指标等不一致或取值错误。
3.设计深度不够 中央空调工程的建筑节能施工图,应包括以下资料:
(1)独立的节能设计说明专篇,说明设计依据、计算软件及版本号、建筑概况、主要围护结构材料构造及参数选择(包括外墙、屋面、热桥、凸窗非透明板、凸窗透明板、分户楼板、分户墙、地下室外墙、架空楼板、地面、外窗等)、节能计算综合指标判断、节能抽样送检要求、保温材料防火要求等。
(2)节能平面布置图,表达外墙保温范围、架空楼板范围、功能转换处楼板范围等。
(3)墙身节能节点大样图,包括屋面、地面、楼面、地下室外墙、凸窗等部位节能节点大样图。
(4)计算书、模型、全套建筑施工图。
(5)建筑节能设计自审意见书。设计图样资料是提供给施工单位按照节能设计实施的依据,仅凭设计模型和计算书是不能指导施工的,因此设计和审查人员应从施工角度考虑哪些图样资料是有必要提供的,避免造成施工与设计不一致的现象。
4.设计选材或系统选择不合理 材料的选择及保温系统的选择都要根据当地产业化条件、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习惯性做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仅以设计通过为目的。
常见问题表现如下:
(1)保温砂浆类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设计过厚,例如无机保温砂浆设计在40mm以上时,施工难度大,容易造成开裂脱落等安全隐患。
(2)填充墙与热桥部位保温做法不一样,且构造上未能对应,导致施工后墙体表面高度不一致,例如砌体部位设计“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0mm厚水泥砂浆”,热桥部位为“200mm厚钢筋混凝土+50mm厚无机保温砂浆+5mm厚水泥砂浆”。首先热桥部位无机保温砂浆过厚,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其次热桥部位与砌体部位总厚度不一致,存在15mm厚高差;有的设计人员为了保持总厚度一致,将热桥部位设计为“200mm厚钢筋混凝土+50mm厚无机保温砂浆+20mm厚水泥砂浆”,暂且不考虑无机保温砂浆厚度问题,无机保温砂浆外层常规做法为4~6mm厚抗裂砂浆,20mm厚的水泥砂浆也不符合常规做法。
(3)外窗材料选择与建筑不匹配,例如一般居住项目外窗设计为“多腔隔热金属窗框+6中透光LOW-E+12氩气+6透明”,外窗造价与建筑售价严重不匹配;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置为塑料型材,无法实施等。
5.保温系统防火设计不满足要求
(1)设计未能满足《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要求,例如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设计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系统。
(2)设计保温材料燃烧等级定性错误,例如设计文件中将普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燃烧等级定性为B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