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设备调试中的常见问题

十四、脱硝设备调试中的常见问题

1.SCR区调试应注意的问题

1)首次往烟气中通入氨气时,应先完成注氨格栅各分支流量的预调整;另外首次通入氨气的量不宜过多,当发现通入氨气后SCR反应器出口的烟气分析仪表有变化时,再缓慢增加注入的氨气量,直至脱硝效率达到设计值。

2)由于注氨格栅的喷嘴比较小,在注氨格栅通入空气前,应确保注氨格栅各分支手动阀门前的管道己经吹扫干净,并且要在通风的情况下进入内部,检查每个喷嘴是否畅通无堵塞。

3)稀释风机产生的稀释风不但起稀释氨气的作用,同时还可防止注氨格栅的喷嘴堵塞。因此,无论是否喷氨,在锅炉引风机投运前,均应先投运稀释风机。当锅炉引风机停运后,方可停运稀释风机。

4)主机启/停时,要延长吹灰时间,避免未完全燃烧的油滴、残炭沉积和堵塞催化剂内部通道,产生二次燃烧,对催化剂产生烧结作用。

5)要实现SCR系统优化运行,则要求SCR反应塔顶部入口截面上的烟气速度分布最大允许偏差为10%~15%,烟气温度分布最大允许偏差为10~15℃,NH3/NOX摩尔比分布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一l0%。

6)脱硝效率一般会随NH3/NOX摩尔比的增大而提高,当摩尔比大于1时,NH3逃逸量会急剧上升,同时其他副反应速率也加快,氨与烟气中的S03反应可生成硫酸铵盐(ABS),该化合物易粘结在空气预热器的换热面上,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磨损、腐蚀和换热性能下降。根据工业试验情况,NH3的逃逸率应<3xl0-6。因此在氨逃逸率较高时,必须降低脱硝效率,以使氨逃逸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2.氨区调试应注意的问题

1)气体置换。由于氨气和空气混合易引燃爆炸,首次进氨前必须按照要求把系统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到氧的体积分数小于o.5%;进氨时先通入气态氮,检查系统无泄漏后再启动卸料压缩机通入液氨,卸氨结束后应用氮气把卸氨管道吹扫干净。

2)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吹扫。由于氨储罐在安装阶段暴露时间较长,内部锈蚀严重,故在进行吹扫前,压力容器内部一定要人工清理;压力容器和其管道首先选用蒸汽吹扫,但应该考虑管道的布置方式,如果是地下埋管,应该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因为地下埋管会有防腐涂层,高温蒸汽容易破坏防腐层;液氨储存区离反应器区一般较远,采用分段吹扫可以确保将管道内异物清除干净。

3)漏氨检测保护动作试验。为确保氨区压力容器在温度升高时不会出现超压危险,必须进行氨罐减温水和消防喷淋水真实动作试验;同时利用标准NH3样品对氨罐、废氨吸收罐、气化器、压缩机、卸氨操作台处的漏氨检测仪进行真实报警试验,检验出任何一处漏氨检测报警时,氨罐上的消防水将自动淋水并触发火灾报警传送到消防监控中心。

4)氨是一种亲水化合物,在进行氨区设备管道水压试验时,要确保系统中的水能够彻底排净。对于不能排净水的设备,不得参与水压试验。为了保证将水彻底排干净,在排水结束后,应再用压缩空气把系统中残留的水吹扫干净。

5)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在水压试验结束后,氨区设备管道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可以向系统注氨。气密性试验要分段进行,每一个阶段都要用肥皂水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有泄漏的地方立即处理,然后再进行升压。

6)进行卸氨操作时,应该注意控制液氨储罐内的储存量不得小于25%;槽车必须在接好地线后,再开始卸氨操作;卸氨结束后,利用氮气将气相、液相卸氨管道内的残留液吹至氨罐中。

7)氨是一种危险的化学品,在调试过程中要熟悉相关事故的处置方法。现场调试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便携式氨气泄漏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