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应急响应

七、应急响应

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液氨泄漏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2)尽快消除泄漏点,降低环境污染面积。

3)处理过程中,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4)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掌握液氨特性,合理实施救援,必要时可寻求社会支持,正确、快速、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响应分级 1)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20mg/m3 (27X 10-6),未达到30mg/m3 (40X 10-6)启动三级响应。

2)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30mg/m3 (40X 10-6)、未达到500 mg/m3 (660X 10-6),启动二级响应。

3)氨区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500 mg/m3 (660X 10-6)或液氨运输槽车接卸或厂内行进中发生泄漏等,启动一级响应。

3.响应程序

(1)三级响应

1)辅机长汇报当班值长、部门负责人;当班值长启动三级响应,汇报公司生产副总、副总工程师、安技部、发电部、设备部等部门负责人。

2)发电部部门负责人到现场核实报警或泄漏情况并提出处理方案。

3)安技部对处理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

4)设备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泄漏处理。

(2)二级响应

1)辅机长汇报当班值长,当班值长启动二级响应,通知液氨泄漏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应急专业组成员: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

2)安技部、发电部、设备部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核实泄漏或报警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3)各部门按(本预案规定)职责落实相关工作。

(3)一级响应

1)对装卸过程出现脱扣、充装臂断裂、连接法兰呲开等情况大量泄漏时,操作岗位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口,立即关闭储罐和槽车的紧急切断阀。同时由监护人员立即向辅机长汇报。

2)辅机长汇报当班值长,当班值长通知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应急专业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

3)现场指挥部组长立即将现场情况向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建议启动一级响应。

4)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发展动态决定启动一级响应,并向地方政府应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请求地方应急支援。

5)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

4.液氨泄漏现场应急处置

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时,现场人员注意观察风向标,应尽快撤离到上风口位置,戴好防护面具,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在卸液氨过程中要认真进行系统泄漏检测工作,发现有泄漏时立即停止卸氨工作,并进行处理,确保无泄漏时再继续卸氨工作。如果是运输车辆泄漏,无法彻底消除时,应将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2)当液氨发生少量泄漏时,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和接触氨气。处置人员应使用正压空气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3)当液氨发生大量泄漏时,所有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并向上风向转移。发电部安排2名除灰运行人员佩戴好正压式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和专用工具进入氨区查找泄漏部位及检查有无人员受困或受伤情况,并将受困或受伤人员带离泄漏区域,安置于上风口(根据风向标判定)安全区域,并向赶到现场的指挥部成员报告情况。

4)联系集控人员停用脱硝系统,并设法隔离液氨泄漏部位。

5)在接到值长通知后,先期赶到现场的现场指挥部成员,立即在现场上风口安全区域设置现场指挥点,收集现场各类情况、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治、进一步核实现场泄漏及人员情况、制定抢险方案。

6)安技部、总经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液氨大量泄漏时,在泄漏区域周边150m处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设立警戒区,严格限制出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对附近人员进行疏散;禁止任何人携带火种、手机、电子通信设备进入泄漏区域(只允许氨区泄漏点外使用);并负责将现场伤员抬到警戒区外急救车辆上进行急救(使用设备必须防爆,并负责范围内人员、车辆、设备处置。)

7)发电部迅速切断氨区附近火源、电源,如有灌装作业等操作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事故扩大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8)警戒区内要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应尽可能不开启灯具和动用电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须禁止开启无防爆灯具,要求使用防爆电器,以免产生火花,迅速疏散受威胁的物资。

9)发电部及时启动喷淋系统,加大氨气的吸收和稀释,防止大量氨气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安排运行人员监护消防水泵启动、运行情况,确保消防水系统运行正常。

10)处理事故时,启、停主要设备的重要操作必须有值长、辅机长命令方可执行。

11)发现有人吸入氨气立即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并送医院救治。

12)辅控室监视氨系统特别是液氨储罐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随时向现场指挥部组长汇报。

13)现场指挥部组长按领导小组批准的抢险方案,立即组织抢险人员穿戴好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对液氨泄漏部位进行隔离或倒罐操作(液氨倒到槽车)。

14)泄漏处置人员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防冻手套,尽可能先切断泄漏源。对连通的罐体和系统进行隔离,对泄漏的系统和罐体应关闭相关的阀门及联系检修人员加装堵板等隔离操作,巡查、监视设备,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

15)在液氨泄漏无法控制或出现罐体破裂时,经领导小组批准,各有关部门立即向地方政府、安监、环保、消防部门报告现场情况并请求援助,说明漏泄物的性质与危害、事故现场处置情况、现场风向及可能对厂外区域的影响等情况。

16)保卫部门安排人员在主要路口引导救援车辆和医务人员进入现场。

17)当地方消防队赶到事故现场后,领导小组将现场指挥权交给消防队最高领导并向消防队汇报情况,配合消防队进行抢险,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或液氨储罐内部压力突升报告时,全体救援人员应立即后撤300m以外。

18)当泄漏得到有效隔绝后,继续启动消防水系统对泄漏现场进行1个小时的冲洗,直到现场氨气浓度检测合格。

19)化学人员做好废水排放工作,防止污水污染河道。(具体落实部门及要求)

5.事故中如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m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隔离式(气密式)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进行防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灭火。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火灾距液氨储罐较近时,应及时启动喷淋系统对储罐进行降温保护。

5)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6)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6.液氨中毒急救措施

发现氨水中毒者(出现呼吸道、眼、鼻、皮肤粘膜的严重刺激感,并伴随咳嗽、流涕、发痒、气促、紫绀、烦躁等症状),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口服食醋50~lOOmL,同时服用维生素C 50毫克,每日3次;并应请医生急诊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1)皮肤接触:一旦氨水沾污皮肤,先用清水或3%的硼酸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min。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3%的硼酸液冲洗。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并送医院救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

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7.其他注意事项

1)氨气爆炸极限是体积含量在15.7%~27.4%并有充足的氧时。有明火,在此浓度范围内氨将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发生氨气漏泄时氨库区30m以内,严格禁止一切明火作业。

2)事故处理时应密切观察废水池液位,及时进行中和排掉,避免废水池溢流。

3)参加抢险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带防护眼镜、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戴防毒面具等。在抢险过程中,参加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口,防止氨气对人身的伤害。并通知消防队到场做好着火的扑救准备工作。

4)液氨泄漏应急处置结束后,要继续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对泄漏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检测污染情况。现场污染未彻底清除前,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8.应急结束

当氨系统泄漏得到控制和消除,发生的火灾被扑灭,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设备恢复正常,由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