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态度无法养成正确的习惯
错误的态度无法养成正确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人生。”这句话是至理名言。改变行为的关键是转变态度,同样的,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关键是端正学习态度。
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同,对待学习的专注力就不同,学习成绩就不同。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了。一般来说,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不愿意认真阅读课本,对老师所讲的问题不进行积极思考;对学习活动没有热情,不愿意或根本不做作业,学习上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盼望过星期日和放假,不想上学,部分孩子甚至迷恋上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对家长、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置之不理等。因此,如何使孩子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是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重大课题。
孩子学习、作业态度不良的形成原因
1.缺乏责任心,不重视学习
孩子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对学习毫不在意。在学习和作业中表现得极为慵懒,听课时心不在焉,不愿多听一分钟,做作业则敷衍了事,不愿多写一个字。孩子思想上对学习的不重视,必然导致学习和作业态度的不端正。
2.沉迷游戏,无心学习
有的家长强制孩子学习,不准孩子有文化学习以外的活动,严重忽视了孩子的个性特点,孩子感到“活得很累”,需要一个宣泄不满、体验成功的渠道。而电子游戏机等娱乐活动就提供了这样的渠道,那些认为读书枯燥无味的孩子在所谓的娱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和刺激。这种乐趣与刺激使他们如醉如痴,不能自拔,无心学习。
3.骄傲自满,轻视学习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或者某次考试成绩优异,便会不由自主地表扬夸奖。但是一定要适度,因为孩子可能经不起这种赞誉,变得骄傲自满,容易产生轻视学习、轻视作业的心理。课堂上听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已经听明白不需要再认真听讲,实际上是一知半解;课后作业一看题似乎自己会做便觉得不必做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
4.基础差,自信心不足
有的孩子由于基础差,或学习上没有得到及时辅导,或有心理障碍,便落后了,成了班上的差生,要想赶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又没信心,离开学校又不可能,长期的落后,使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受损,因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5.压力大,厌倦学习
老师、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但是只注重向孩子的大脑硬灌知识,不注意培养他的基本能力,而且很少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作业、考试把孩子的时间几乎全占据了,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导致孩子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态度。
6.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
家庭、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学习态度。有的家长的思想言行和教育方法欠正确,其“读书无用”的观点影响了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助长了孩子的优越感,使孩子丧失了进取心而不愿学习;有的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一方面自己通宵达旦地打麻将、唱卡拉OK等。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也助长了孩子不愿学习的思想。
方案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提升专注力这样做
1.用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要端正孩子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关键是要给孩子设置一个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所谓明确、合理,是指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成的目标,心理学上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智力水平、身体状况、现有基础、兴趣意愿、意志毅力、物质条件、环境氛围等,本着“跳一跳,摸得到”的原则,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样,孩子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竭尽全力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并在目标实施过程和达成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感和满足,从而进一步认同目标,使学习成为自觉的内化行为。
2.用赞美和奖励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喜欢得到赞美是人的天性,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所以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在夸奖孩子时,最好是提出孩子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优点,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各方面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奖励不但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奖励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对学龄前孩子的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来点物质奖励;对低中年级孩子的奖励应持续不断,使他们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并形成习惯;对高年级孩子的奖励一定要真实诚恳、有的放矢。否则,孩子会怀疑家长是在敷衍他。对各种年龄阶段皆宜的鼓励方法是立标杆、树榜样,如果把榜样建立在孩子渴望模仿学习的基础之上会特别有效。
3.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不断进取
孩子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耳濡目染,孩子的头脑中会逐步形成“好学生”的信念、标准,成为支配自己学习的动力和准则。
4.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针对孩子的学习困难,家长要帮助他找出困难的症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补差”的计划,鼓励孩子战胜困难,变被动为主动。
5.让骄傲的孩子学会客观评价自己
骄傲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对他十分不利。这些“骄傲”会让他们抱着轻视的态度去学习,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所以家长既要让孩子对学习有自信,也不能让他过于自信,变得骄傲。
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态度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孩子表现出这种状态,那么家长万万不要再事事都“夸奖”孩子了。在表扬孩子时,要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孩子犯了错,也必须严肃地批评。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